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看到本的题目也许会感到奇怪。大凡人读书,都是为了求知需要和感情上的满足,因此谈论读书的章都叫人读好书,提倡有目的地读书。这“不为什么而读”似乎不近情理。但这里说的也许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2.
品味书香     
读书真好,读书可以让你看到大漠孤烟、江南风光,让你欣赏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可以让你体会到霸王横枪马上的威武和垓下受困的凄楚,让你领略到曹公指挥若定的风范和对酒当歌的气概;读书可以让你追随着李白匆匆的步履,看他抽刀断水、举杯邀月,可以让你陪同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一抒难施雄才大略的悲怆;读书可以使你陶醉于古龙、金庸、梁羽生们的刀光剑影……读书真好,好书是暗夜里一盏不灭的灯,是天空中一颗不落的太阳;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与阅历,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读书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人生真谛,从而更加成熟。白天易倦,读当代小说提神;…  相似文献   

3.
<正>记得郑板桥在七十岁时曾经写过一副书联: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上联描摹出了秋收之后,农村热闹欢快的场景;下联展示的是,深深的楼院里,家人挑灯夜读的自在闲逸。有收获,有书读,这应该是郑板桥向往的幸福生活吧。读书就是幸福?是的,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读书,更是一种幸福。你喜欢读书吗?你喜欢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吗?如果你回答是的,那么你就能享受读书的趣味。"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2,(16):23
正225□□□□78@qq.com:姐姐,我爱写作,可就是不想啃那些大部头的所谓经典,一看到就烦。那些东西,读了有什么用!读经典当然有益。你既然爱写作,肯定是听过这句话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瞧,这话说得够明白了吧?多读些经典及其他好  相似文献   

5.
我爱读书     
冰心奶奶说得好:“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我的生活里,书是我高尚的朋友。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犹面包,善读之可以充饥;书犹钥匙,善读之可以打开智慧大门。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让我真正领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含义。读书,让我欣赏了中国的大好河川,名山胜水。从书中,我“见到”了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听到”了鼎湖山那美3333妙绝伦的泉声,“看到”了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闻到”了龙井茶的清香,“尝”到了茅台酒的醇美;读书,让我认识了一些名人,爱国诗人陆游、中国伟人毛泽东、女英雄刘胡兰、…  相似文献   

6.
正认识肖复兴源于他的作品。读《父亲手记》与《我教儿子学作文》,我看到的是一个好父亲;读《和当代中学生通信》与《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我看到的是一个好老师;而读《我的读书笔记》,我看到的是一个好读者——一个好读书的人。根据阅读经验,原以为《我的读书笔记》是一本"读后感"的合集,从中可以看到到底是哪些书给一个作家打下了精神与艺术的底子。可是,开卷发现,他只是在给你讲故事。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有充裕时间,那你就每天读书,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相关的书,要每天读,哪怕每天读两行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你每天读的越多,你的时间后备就越多.“它强调了阅读对于人们的知识储备和运用技能发挥的重要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杯沧海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古人云:知书而达理。书不是一部交响乐,而只是一个音符,你看到了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你看到了落英缤纷,艳阳遍地。读书的人读的不是书,是人生:豆蔻年华,  相似文献   

9.
教法一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二、初读课文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2.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2)划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4…  相似文献   

10.
邓正来 《大学生》2013,(9):58-58
正把握读书四要领1.知识具有有限性,读书要有批判和反思读书有两点要注意,第一,不能把读书单纯看做是认字活动。把康德的书从头到尾每个字都认真读下来,每一句都读懂,这叫认字。第二,要带有批判性、反思性,在看书的时候你一定要试想他为什么是有道理的?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当你看到某一篇文章的时候,比如讨论法律特征的文章或者讨论政治制度的文章,你去找两篇同类题目不同人写的文章来看一  相似文献   

11.
朱孔洋 《现代教学》2014,(Z2):17-21
<正>一、阅读能力是青少年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重要基础1.阅读危机的挑战与应对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刘向的"善读"和歌德的"用两只眼睛"都是说阅读要讲究方法,涉及阅读能力问题。青少年时期是读书时间最充裕的时期,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却是大有讲究,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可以读的东西越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你喜欢读书吗?你经常读些什么书?读书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生。这是古今名人们共同的深切体会。关于读书的格言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  相似文献   

13.
师:养成预习的习惯终身受益,现在老师想了解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应酬 殡仪馆 圣诞节 洋娃娃 悲伤 悄悄 混到 看到消息 生命垂危 预感 白玫瑰 含泪离开)这些词谁会读?(一生读)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像你这样读。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要整齐响亮。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有的文章像白开水,看完也就完了,而有的文章读了之后会让人回味无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你的文章有没有丰厚的意蕴.如果你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展示了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让人看到你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带给读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多了,思考的内容便呈现多元、便有了深度,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命跃动、精彩纷呈,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笔者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看到了美丽中的些微瑕疵,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泛化体验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粗地读了一遍,有些句子还没有读通顺,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有的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前者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后者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 笔者认为,语…  相似文献   

16.
开心词典     
观星福尔摩斯和他的助手去野地宿营,半夜福尔斯推醒他的助手问:“你看到星空想到了什么?”他助手回答道:“我想到了很多伟人,他们如同黑夜里的闪烁的星星,还有许多的哲学道理。”福尔摩斯说道:“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看到星空这说明我们的帐篷被偷了!”  相似文献   

17.
1.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爱迪生在台脱罗市最大的图书馆里专心读书.有一位教师模样的人,走到爱迪生身边亲切地问:"我经常在这儿看见你,我猜想你一定读了不少书吧?"爱迪生回答:"我已经读了十五英尺厚的书了."那么,你到底是怎么读书的呢?"爱迪生又十分认真地回答:"我是按照书架的次序来读书的,因为我想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全部读完."那人惊叹着点点头说:"你这种刻苦读书的劲头真叫人感动.可是,朋友,书海浩瀚,学识无涯,世界上所有的科学知识你可能全部掌握吗?就说这个图书馆吧,藏书就有几十万、几百万册,你就天天读,一生也读不完啊!我建议:你应当选择一、二类主要书籍,有余力再旁及其它.如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一次演讲时,曾跟大学生们讲到怎样读书: "在大学除了读专业书籍,还有就是要广泛地读书.文科的读理科,理科的读文科……如果你读了大量的书,你就会变成一本书,厚厚的,让人一看就很厚重,让人一看就有学识,让人一看就觉得你是值得交往的人."  相似文献   

20.
读书有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一点不假,书就是你最好的老师,人的智慧就是从读书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你会读书,总会发现书中有许多内容是你以前并不懂的。读一本书,你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读一百本书,那你的大脑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