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船曾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和落后国家权益的重要工具。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随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列强在华攫取到了更多航运特权。随之,以新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航运势力的争夺,列强间不同国家以及不同轮船公司间的争夺,帝国主义列强航运势力彼此间的消长冲突,构成这一期间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多个场景。  相似文献   

2.
[重点难点解析]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加剧,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地区。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  相似文献   

3.
<正> 一、近代安徽洋教的推传一八四○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炮,轰开了闭塞的中国古老社会的大门。一八五六年到一八六○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迫于各列强的武力威胁,与俄、美、英、法先后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有长江航行和内地传教权,从此,外国的侵略势力直接侵入安徽。一八七六年九月,中英签订了《烟台条约》,开芜湖为商埠,设领事,又将安庆、大通作为外国轮船停泊地  相似文献   

4.
海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大门,对于任何独立自主的国家来说,这个门上的钥匙总是由该国家自己掌握的。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年间。中国海关却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成为他们侵略中国的有力工具。自从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后,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国海关也随之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逐步破坏和侵夺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习》2010,(9):12-13
必修: 1.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1901帝国主义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对中国进行了一次穷凶极恶的勒索。事情还得从八国联军侵略战争说起。  相似文献   

7.
第四课百日维新 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甘落后于日本,也加紧争夺在华权利,各自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  相似文献   

8.
1905年9月《朴次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俄战争的结束。通过这场为时一年又七个月的帝国主义分赃战争,日本不仅攫得了对朝鲜的实际控制权,而且夺得库页岛南部,并把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纳入势力范围。战争改变了列强在远东的格局,日本同沙俄这两个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也由战争一变而为四次缔结协约,在列强瓜分远东势力范围的争斗中,它们既相互争夺,更相互勾结。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一面输出资本,向外扩张,一面为分割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斗争。铁路、矿务、航运是一个国家的利源,尤其是铁路犹如人的肢体之脉络。铁路所及,国力即随之俱来。帝国主义侵略弱国,争夺势力范围,不能不争夺该国铁路权。日本《朝日新闻》在1903年赤裸裸地鼓吹用铁道政策分人土,亡人国。它说:“铁路所  相似文献   

10.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更加激烈.它们争先恐后地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列强在十九世纪末强租中国租借地时,租期多为99年。那么,这99年的租期到底是如何确定的呢?下面先梳理一下相关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一九○○年六月,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出兵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开始瓜分一个中央政权已趋于瓦解的孤弱的中国。但是,最后瓜分并没有成为事实。结果是帝国主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维持了中国表面上的独立和完整,维持了以那拉氏为首的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过去许多论者以义和团对帝国主义打击的沉重来说明全部原因。诚然,这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问题的全部。笔者认为,对帝国主义列强在此时期内的对华政策进行具体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我们揭示这个结局的全貌。首先,我们必须分析一下列强各国的不同对华政策。一八四○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纷至沓来,涌向这个尚未被分割的广袤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上的“退款兴学”是怎么一回事?⊙魏良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中国勒索了大批“赔款”。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庚子赔款”。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一样,美国也从中捞得一笔为数不小的赔款。1909年,美国政府...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他们把落后的中国和朝鲜作为侵略和争夺的主要对象,英、法、日、俄、美、德、意等列强为了他们各自的利益,背着清政府句心斗角,明争暗夺,终于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又明火执杖,趁火打劫。之后,又以“友人“、“恩人“的面目,诱逼清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终于达到了彻底瓜分中国的目的,中华民族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14.
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列强一步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又表现出不同的侵略特征,现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一、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在19世纪40年代~60年代间,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在这些条约中虽然基本上都有割地、赔款等内容,但真正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却是开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相似文献   

15.
由于清政府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先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领土完整统一和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都造成极大损失,而这些条约的废除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得以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1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认识到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大量日军被拖进中国战场,阻止了德国与日本在中东的联合,加上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激起了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1942年12月10日,美国国务院宣布:为鼓励中国国民党政府抗日,自动放弃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并签订新的和平条约,英国政府也响应此号召,于是中美、中英之间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谈判展开了。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组织要求加快资本输出,重新分割世界,在这一背景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他们以做中国债主,夺取路权、矿权和开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投资,扩大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与此同时,他们又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为了各自的利益,列强问出现激烈的争夺,以至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在列强侵略中国的各种方式中,对铁路权的抢夺尤为激烈。  相似文献   

18.
一、列强侵华中的勾结史实东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列强在侵华的过程中充满矛盾、斗争与勾结,列强争夺的原因是想最大限度地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导致彼此发生利益冲突。其争夺是绝对的,勾结是暂时的。争夺的结果是对华危害的加深,同时也导致了侵华势力的消长。  相似文献   

19.
一、列强侵华中的勾结史实 东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列强在侵华的过程中充满矛盾、斗争与勾结,列强争夺的原因是想最大限度地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导致彼此发生利益冲突.其争夺是绝对的,勾结是暂时的.争夺的结果是对华危害的加深,同时也导致了侵华势力的消长.  相似文献   

20.
1903年发生的“苏报案”,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者相互勾结、镇压中国革命的历史事件。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1901年清朝政府签订卖国的《辛丑条约》以后,清朝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引起全国人民无比的痛恨。这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在广大人民面前逐渐丧失了影响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上海,是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