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形与形之外     
陈郢 《培训与研究》2003,20(4):105-107
人们对绘画艺术的早期认识是:绘画艺术的任务就是用线条和色彩记录下艺术对象在某一瞬间的状态。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东晋名大画家顾恺之,他正式建立了中国古典绘画理论中的“形神论”。第一次鲜明的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正确地处理了“形”和“神”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神仙信仰是魏晋审美精神自觉的重要背景,从"畅玄"到"畅神"是审美与宗教相摩相荡走向审美自觉的运动轨迹。"畅玄"是道教的终极精神关切,具体落实为神仙道教对永恒生命的追求,生命永恒的神仙让人获得存在的勇气,养生修炼是人积极抗争、努力掌握自己命运的自信与豪情;道教生命观带来了独特自我的发现,感性生命的沉醉与超越的理性追求构成独特的完整的人,宗教修炼的结果是审美感兴的勃发,"畅玄"的宗教追求转化为"畅神"的审美体验。宗教思维与艺术思维的联动,形成魏晋与神相接的艺术观念,导引魏晋文人对神秘灵感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顾恺之首先明确提出"传神论","神"成为顾恺之绘画创作与品评的标准.对如何掌握描绘对象之神,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之法,还明确提出了传神则要"以形写神".苏轼的传神论是在顾恺之基础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神仙,一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题材,而六朝以前,作家们把神仙故事当作真事来进行实录,其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可是到了唐代,则为之一变,作家们有意识地用神仙题材来进行创作,用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以及对现实各种问题的看法,因而形成了以神写实、以神写人、以神写自己这样一个特点。艺术上也充分发挥自己的文采与意想,形成了构思奇特、想象瑰丽的浪漫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5.
“以形写神”是顾恺之提出并加以肯定的美学命题。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否定“以形写神”是顾恺之的主张,认为是后人误会而加在顾恺之头上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顾恺之“传神论”的思想渊源于中国哲学史上非佛学的形神论,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试图从佛学的形神论等探寻其思想渊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家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反映,从主观上要反映出画家的意,从客观上要表现物象的神,这便是中国的“传神论”争“写玄论”,如顾恺之的“传神论”、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张彦远的“玄存笔先,画尽意在”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当推顾恺之的“传神论”。  相似文献   

7.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0):99-100
传神论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绘画审美观的形成.它包括“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相关理论。它的形成必然受到前朝的相关理论和主要绘画形式的影-向。本文以汉代“重神”绘画理论和汉画像艺术中的“写意”精神为切入点研究分析汉画像艺术对“传神论”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比较汉画像艺术和顾恺之代表作的构图、造型、线条等绘画语言为传神论的传承关系提供实例论证.深入总结汉画像艺术对传统中国绘画审美观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说,与传统观念中顾恺之“神”的概念不同,此“神”为“神气”,它要求“神气”的传达通畅、表现多样、富有“妙”的技巧性。“形”指的是画中的人物及山水等。与传统观念上顾恺之“形”的概念相比,此“形”加入了新的内涵:自然、多样且表现画家的意志。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说主张以神为主而形神兼顾,不同于以往所认为的“神贵形轻”或“形神兼顾”。  相似文献   

9.
变形     
文学如何叙述变形,也就是人可以变成动物、变成树木、变成房屋等等。我们在中国的笔记小说和章回小说里可以随时读到这样的描写,当神仙对凡人说完话,经常是"化作一阵清风"离去,这样的描写可以让凡人立刻醒悟过来,原来刚才说话的是神仙,而且从此言听计从。这个例子显示了在中国的文学传统里,总是习惯将风和神仙的行动结合起来。《搜神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绘画史上的人物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画家们历来重视“传神”,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形与神的关系,使人物画不断地得到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继承了汉代绘画的传统,人物画已有很高的成就。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不仅注意到传神在眼晴,通过外形,表现人物的性格、气质,而且还注意到通过环境的描写来加强人物个性的刻划,在我国绘画艺术上影响颇大。隋朝时间短暂,但在绘画史上却相当重要,它总结了顾恺之、陆探微以来的艺术创作经验,由简练的画风发展成细密精确的画体,并向着唐代光辉灿烂的更高阶段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展子虔、郑法士是其代表。唐代前期,国内政治统一,社会安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畅通。较长时期的和平统一的局面,使唐代经济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绘画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成就,成为画史的鼎盛时期。对人物画,不  相似文献   

11.
文艺美学形神论的形成,与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有直接关系。《世说新语》中已明确地区分了人物的形与神,表现出鲜明的重神轻形倾向,尤其是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的提出,对后世形神观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从朴素的唯物论出发,我国传统艺术是很讲究艺术辩证法的。书法的疏密、繁简,图画的浓淡、虚实,戏曲的平奇、形神等等,无一不有着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鲁迅不但对辩证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湛的研究,而且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也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从而更增加了他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全面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辩证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艺术辩证法在鲁迅小说中的运用略举数例,以见一斑。一、“画眼睛”和“画灵魂”画眼睛,就是中国传统画法中的画龙点睛。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东晋画家顾恺之,都曾有过画眼睛的故事。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则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顾恺之主张绘画“以形写神”,尤其注重画人“点睛”。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厥少,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湖南古代关于自然界的神话,修道成仙的神话,动物的神话,人神爱情的神话,司命的神话,与理想社会的神话来进行考察。介绍了神仙或神以及神仙境界,展现了众多的风姿绰约、自得其乐的神仙群形象和流彩溢霞的仙界,感受到神的风采和仙界的无限风光,并对其加以简略分析和评说。考察了仙界是怎样根据人们的愿望建构的,了解了人们这种企羡心理依据和表现方式,从而对湖南上古劳动人民的人生理想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湖南古代关于自然界的神话,修道成仙的神话,动物的神话,人神爱情的神话,司命的神话,与理想社会的神话来进行考察。介绍了神仙或神以及神仙境界,展现了众多的风姿绰约、自得其乐的神仙群形象和流彩溢霞的仙界,感受到神的风采和仙界的无限风光,并对其加以简略分析和评说。考察了仙界是怎样根据人们的愿望建构的,了解了人们这种企羡心理依据和表现方式,从而对湖南上古劳动人民的人生理想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李彦仁 《成才之路》2010,(18):51-51
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这一原则性画论对后世作画影响颇深。绘画是造型艺术,造型艺术以形为基础,但它却不能停止在形上,还必须更进一步追求它的神,如果只是有形没有神,那也就用不着顾恺之所说的"迁想妙得"了,"迁想妙得"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写形"达到"传神"。对自然界的事物来说,不一定所有的事物统统以形写神就能迁想妙得。例如棱柱、圆柱、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早期的美术理论家丰子恺针对当时"崇西抑中"的潮流,对"中国绘画思想"作了精辟的研究,这篇作于1930年的论文极力推崇东晋顾恺之的美学思想,对他的"神气、骨法、用笔、传神、置阵、模写"等六个要素的内涵深入分析,特别指出其"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对后世中国写意绘画的深刻影响,对今天的当代美术创作仍有指导意义。"艺术兴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应该把丰子恺的艺术思想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7.
画意浅析     
中国画创作一贯主张从表达内容出发而探索形式,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一个艺术家的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过程。中国画的写意性使中国画超越具体物象的摹拟再现,强调主观的创造作用,注重主观情怀的流露。早在一千多年前,顾恺之便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迁想...  相似文献   

18.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华艺术中极为辉煌的历史时段:书有王羲之,诗有三曹七子二谢,画有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洛神赋》,赋文叙述了自己于洛水边与美丽洛神相遇的故事。本文品味、赏鉴《洛神赋图》,从六朝艺术"明空见性"说起,兼论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点出《洛神赋图》的闪光之处在于宣扬人神相通,以美劝世。本文不同于普通的绘画鉴赏,作者并不在意绘画的内容、笔法,在他看来,不论是画还是赋,都为了展现对美、至诚和自然孜孜不倦的追求。而这一追求古今相通,或许这正是《洛神赋图》和《洛神赋》跨越了千年还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19.
干宝编撰志怪小说《搜神记》的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巫"。其中对道教中的神仙亦有不少记载,小说描述了神仙的长生不老,变幻神通;早期道教道士与神仙的关系;以及神仙世界的等级观念。从而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神仙世界,蕴含着鲜明的神仙观。  相似文献   

20.
周倩 《文教资料》2009,(13):40-41
中国画自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顾恺之作为本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对后世的写真型绘画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文献和史料的梳理,着重从顾恺之的绘画实践活动和绘画理论角度阐释了其艺术特色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