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刘东星是明代隆万年间的官员,出生于山西沁水之望族,官至工部尚书。他曾任河漕总督,负责治理河道和漕运事宜,疏浚徐、宿之间运河;开通界首、邵伯之间的漕渠;开凿泇河,为明后期漕运的畅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体恤民生、致力于灾荒救济,是一位古代少有的廉能官员。  相似文献   

2.
水神信仰作为古老的自然崇拜形式,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黄河水患的严重危害以及徐州繁忙的漕运和频繁的河工是导致徐州水神信仰兴起的主要原因。明清时期在国家的倡导和推动下,徐州地方官员和普通民众修建了众多用于祭祀水神的庙宇和祠堂。水神信仰的盛行使明清时期徐州的民间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汴河漕运在北宋的漕运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北宋政府从河道的维护治理与漕运的制度管理两个方面解决汴河漕运存在的问题,保证汴河漕运的有效运行。北宋末期,由于在汴河治理方面的懈怠与漕运管理方面的失误,使得汴河漕运不断被破坏,逐渐失去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直隶景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属漕运码头、商业重地、河工枢纽,其由明代与清初的直隶州降为散州,既体现了其政治与经济地位的变迁,也是国家漕运政策、地域社会冲突、自然环境恶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景州作为运河城市在明清五百余年的风云变幻,充分显示了交通因素在城市发展中的影响,也反映了运河对城乡的辐射作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也是封建地主阶级中一个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和经世之才。本文拟对在河东河道总督任上的林则徐作一简要介绍。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月,林则徐由江宁布政使,擢任河东河道总督。在封建社会里,河道和漕运、盐政,历来被视为“肥缺”。河工帑项,是清政府历年财政支出的大宗,但其中大部分为大小官吏所侵吞。“实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余以供文武员弁之挥霍,大小衙门之酬应,过客游士之余润”。因此河督这个美差,为清朝一些官吏所梦寐以求。  相似文献   

6.
清代江南河道总督的设立,对江南地区的水道治理、工程修建、漕运事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江南河道总督不仅与两江总督存在着事务上的合作与协商,更有权力与利益上的冲突与博弈,其位置是否稳固与中央权力及地方权力是否保持平衡有很大的关系.清政府虽专注于保漕,但缺乏对黄淮运进行系统与长期的规划与治理,加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与河政官员的贪赃枉法,最终也没能改变河政走向衰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漕运是清代封建国家之血脉,对于维持中央政府政治、军事、经济的正常运转有着巨大的意义。作为主管漕粮运输事务的漕运总督,与仓场总督、河道总督等专业技术性大员一样,共同构成了机构健全、管理完善、分工明确的国家漕运系统。除掌控漕粮收兑、运船修造、漕丁检选、查验回空、催攒漕欠外,漕运总督还担负着部分河道、仓储、盐政、屯田、赈济、军事事务,在封建国家行政体制上的位置异常重要,甚至与清朝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淮安地区黄河水患的严重危害以及繁忙的漕运和频繁的河工是导致淮安地区水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崇祀水神在成为国家治理黄河运河水患的重要手段的同时,也成为黄河运河沿岸民众的精神慰藉.水神信仰的盛行也使得明清时期淮安地区的民间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淮安地区黄、淮、运在此交汇,地理位置极其重要.黄河水患的严重危害以及繁忙的漕运和频繁的河工是淮安地区水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崇祀水神既是明清国家治理黄运水患的重要手段,也成为黄运沿岸民众的精神慰藉.水神信仰的盛行使得明清时期淮安地区的民间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20,(1):92-96
河工赔修是清代特有的一项经济追赔制度。康熙时期为稳固河道工程,减轻治河负担,而特设河工赔修制度,即堤工毁坏相关人员承担经济责任的制度。这一制度经雍乾两朝发展完善,最终将整个河工体系纳入分赔之中,同时建立了合理的分赔比例,制定严格的追赔制度。河工赔修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具有执行严格同时灵活等特色,在有效管理河工的同时,也存在河员畏惧赔修不修或少修工程、事先预留赔修钱银等弊端。但总体来说,河工赔修是一项开创性的有利制度,对今天的河工管理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阆中古城有关张飞的传说流传甚多,皆源于张飞镇守阆中的历史。这些传说将张飞神话为阆中古城的保护神,千年传诵,影响深远,成为阆中古城重要的文化资源,时下理应成为阆中古城旅游开发的"主牌"。  相似文献   

12.
阆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物佳丽。明嘉靖年间四川按察司佥事杨瞻生性好古,由其督修的嘉靖《保宁府勘记载了保宁府众多的山川名胜。但与流传下来的道光、咸丰、民国三个时期编修的《保宁府志》、《阆中县志》不同,嘉靖《保宁府志》记载山川名胜并不局限于对其地址和历史由来的一般简介,往往还录有历代文人雅士所作的诗文、碑记等,而这与杨瞻本人的志趣和他对史志工作的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3.
河官是清代官僚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清朝在河官选任上有特殊规定,如要求熟悉河务、身家殷实、吃苦耐劳、清正廉洁。同时,在河官选任中实行预选,将题补权力交由河道总督,放宽回避制度等。这些措施在清代河官选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诗经>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士大夫形象是其中集合时代思想、政治、文化、经济特点的一个群体.士大夫内部的差异造就了大体四种类型的士人形象,对中国古代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的“十里秦淮”不仅是商业繁华之地,也是江南文人士子的一方精神和艺术净土。他们在秦淮河文会征歌,并不是单纯地纵情于声色,而是一方面在此进行艺术化的生活审美体验,一方面把青楼画舫作为他们议论时政、同道相聚的政治空间。在文人与秦淮诗妓间相交相惜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唱和,互相影响,诗妓通过与文人交往,既提升了诗妓的文学修养、精神气质,也激发了诗人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审美热情。在秦淮河诗妓家院的私密性空间里,牢固根植于文人心中的诗性精神获得了最合适的滋生土壤。他们把自身的生命活动升华为一种对自由和审美的自觉精神需求,在日常生活的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政治、经济等实用主义的框架,变为一种人的内在需求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潜邸旧臣是宋真宗朝的重要政治力量,它由真宗任开封府尹、亲王、太子时的官员随从组成.这些人文化素质较高,文官数量较多.但武将官大而无功,文臣无为而因循,没有趁和平的有利形势,改革政治,发展生产;而是和真宗一起延续、因循太宗后期的保守政治,给之后的宋朝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阆中历史上曾出现过两对兄弟状元,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佳话。伴随着四大状元的出现,"自放状头"、"陈母教子"等众多关于状元的传说也随之产生并广为流传。这些传说是古城科举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皇太极统治时期,汉官得到充分的任用,他们在清初的政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清政权建立必不可缺的因素之一.他们帮助皇太极加强君权,限制诸王的权力,健全统治机构,完善国家机器,树立皇太极的帝王心理.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得满族这个少数民族政权能够迅速地封建化,并且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相似文献   

19.
阆中古城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阆中古城文化,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发展阅中旅游业的需要。原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全民参与原则、“新旧分离、新旧共生”原则是保护阆中古城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具体保护措施中,应针对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中的不同层次中的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