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的春城昆明,是歌的故乡、舞的世界,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驻守在这里的武警昆明市森林支队官兵们,在守护绿色资源,维护生态和谐的同时,充分利用驻地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加强特色文化建设,为绿色警营增添无限春色,促进了支队的全面建设,确保了部队的安全稳定。支队连续9年被武警森林部队指挥部评为“三无”和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
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仙境的丽江,驻守着一支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为己任的队伍,他们就是丽江市森林支队官兵。支队党委“一班人”积极拓展思路.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结合驻地特色大兴文化之风。创造出了特色浓厚的警营文化,陶冶了官兵情操,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北部,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也是康巴文化的腹地,因而享有“藏东门户”的盛誉。在这块广褒的大地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凝聚着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神秘的藏区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驻守在这里的武警西藏昌都地区森林支队针对驻地经济落后、文化资源相对缺乏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城市森林文化的内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森林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是关于城市中保护和建设森林以满足城市和谐发展和市民健康需要的文化。其内涵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即城市森林物质文化,城市森林行为文化,城市森林制度文化和城市森林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5.
从事故案件频发到安全稳定,从"落后被动"到"连年先进",从上级重点帮扶到自主创建,位于海拔3000米高原的武警西藏林芝地区森林支队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已连续三年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党委"、"基层建设先进支队"和"安全无事故先进单位"。面对成绩,支队党委"一班人"  相似文献   

6.
森林文化是一种文化的总称,其组成的形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森林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是由森林类型、地域和树种的多样性所决定的。换句话说,森林类型、地域和树种的多样性衍生森林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例如,以不同森林类型呈现的热带雨林文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文化、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夏绿林)文化,以及山地矮林文化、亚高山草旬文化,等等,是森林文化形态多样性的一种呈现。日本和东亚国家地处暖温带,岛国环境使日本人对森林敬畏和亲近,其森林文化形态即属夏绿林文化。  相似文献   

7.
海拔4350米的松多林政检查站,是武警森林部队海拔最高的执勤点。这里驻守着武警西藏林芝地区森林支队20余名官兵。“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夏天穿棉袄。电视看不了,吃水河中挑”,是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没有削弱官兵的意志。他们因地制宜开展红红火火的文化活动,使哨位散发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王龙 《生态文化》2008,(5):F0003-F0003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北部,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也是康巴文化中心,因而享有“藏东门户”的盛誉,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凝聚着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浑然一体,神秘的藏区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驻守在这里的武警西藏昌都地区森林支队针对驻地经济落后、文化资源相对缺乏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度武警西藏森林总队新训支队新兵教育训练,已稳健扎实地拉开帷幕。武警西藏森林总队新训支队严格按照总队党委统一安排部署,用实际行动给新战士献爱心,送温暖,让新战友到队安心,吃得顺心,住得  相似文献   

10.
繁荣发展森林文化,是林区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表现,打造森林文艺劲旅是加强林区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20日,武警西藏林芝森林支队察隅中队的9名退伍老兵告别警营,踏上返乡的旅途。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大雪让返程的路变得愈加艰险,带队的武警西藏森林总队政委唐映慧、林芝森林支队政委潘宝纯双双紧锁眉头:海拔4800米的德姆拉山上会不会有积雪?坡陡弯急的盘山道如何走?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林学界学者不断著文,论述森林文化的起源、概念、属性、类型、内涵、外延以及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明确提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战略构想。而生态文明所依托的载体恰恰是森林文化体系。森林文化体系是否成为继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生态体系之后又一个体系,可能还有待讨论,但森林文化成为中国林业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却是不争的事实。 森林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架构体系,既形而下呈现为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园林文化、名木古树文化,绿色饮食文化、森林旅游文化、森林休闲文化、森林自然保护区文化等具体的文化类型;又形而上蕴含为森林理念、伦理、审美、价值、宗教,表达为森林的世界观、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观,导致森林哲学、森林伦理学、森林美学、森林社会学、森林人类学、森林价值论等一系列人文林学学科的出现。森林哲学尤其引起人兴趣和关注。森林哲学的研究对象、范畴、概念、规律、动力是什么?森林哲学同林学、同哲学有什么关联?如何发挥森林哲学的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值得探讨。本刊试编发一组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以餮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与森林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如给森林文化下一个定义,是否可以这样表述:广义上的森林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森林为背景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关于森林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森林文化概念的提出和以森林文化为主体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提出,是人们在不断实践中对林业和生态建设认识上的一次升华,是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和世界林业发展的潮流。关注森林文化,发展森林文化,建设先进的森林文化体系,是实现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龙  邵文超 《生态文化》2007,(2):I0001-I0001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北部,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是康巴文化的腹心地。昌都平均海拔3500米,以昌都县为中心,北到青海,东连四川,南接云南,西至拉萨,处在联系西藏与内地贸易往来的枢纽地位,是闻名遐连的川藏、滇藏公路必经之道。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372.5万公顷,活立木蕴藏量达3.64亿立方米,有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36种。为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保护,2002年,武警西藏昌都地区森林支队在这里“筑巢”,官兵们时刻用忠诚守护着雪域林海的安宁。  相似文献   

16.
姚海波  黄磊 《生态文化》2008,(4):I0004-I0004
6月11日以来,武警昆明市森林支队吹响中队比武“集结号”,来自支队8个基层中队的300余名选手齐集安宁县,以部队特有的方式喜迎奥运。  相似文献   

17.
在火场上     
森警一支队的政委李文化带领支队机关的干部队,在三号火场的西线上打了一个晚上,早晨七点多和负责北线的三大队二中队扣上了头。二中队长一瘸一拐地过来给他敬礼,李文化抬抬胳膊算是还了礼。对身边的刘参谋说:"给前指报情况吧。"说完身子一栽歪就倚靠着一棵倒木泥似地瘫在那里。要说他现在的状态,这会儿用"精疲力尽"四个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支队的刘参谋给他盖上一件棉大衣,轻声地对通信员说:"让政委睡一会儿,别让别人打扰他。"  相似文献   

18.
祝河波 《生态文化》2009,(4):F0004-F0004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北部,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康巴文化的腹心地,平均海拔3500米,处在西藏与内地贸易往来的枢纽地位,是闻名遐迩的川藏、滇藏公路必经之路。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372.5万公顷,有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36余种。为使宝贵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002年,武警西藏昌都地区森林支队在这里安家。  相似文献   

19.
晨宇 《生态文化》2007,(1):44-45
2006年生态文化十件大事,日前由《生态文化》杂志21位编委投票选出。这十件大事是: 1、许嘉璐副委员长撰文提出森林文化体系应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大体系。2006年10月出版的第五期《生态文化》杂志发表的许嘉璐文章,首次提出森林文化体系应成为中国林业的第三大体系。该文指出,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产业体系建设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应该成为林业建设的“第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在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伊春市支队采访时发现这个支队的近300名预退转老兵临近退伍,心中依然有放不下的牵挂,警营梦里还有他们最美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