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136个气象站1956~2001年大风频数资料,应用MapInfo 5.0和Excel,研究了我国大风的空间分布特征、年代际变化、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对大风频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风灾害的总体趋势减少,变化幅度较大.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除内蒙古和东北交界处,以及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外,大风灾害发生频数都较小,各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下降趋势较为显著.而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对大风频数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分别有促进和阻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藏大风分布特征及风灾区域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藏是我国大风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大风造成的危害虽不及干旱、雪灾等气象灾害严重,但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等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西藏各地大风观测资料及历史风灾情报进行详尽分析,发现我区大风具有:地理分布特征明显,季节性强,日变化显著等特点;大风造成的危害与风速、持续时间及植被分布密切相关;我区从东南到西北基本可划分为四个风灾等级区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隆子站从1961~2005年的12月至4月份的各月沙尘暴出现频数资料,对隆子县近45年的冬春季沙尘暴的年际、年代际以及相应季节的月季的频数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隆子县历年的沙尘暴频数年际、年代际分布以80年为界,80年以前的频数多于历年的平均值,80年以后其频数基本少于历年平均值;70年代是沙尘暴的一个高峰期,60年代次之,进入90年代后沙尘暴天气很少出现;从月季分布上看1、2月份出现频数最多,12、3月次之,4月出现最少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从周期变化特征来看,不管是冬春季、还是冬季亦或春季均存在准3年和6年的明显周期振荡特征;从要素相关来看,大风天气是形成沙尘暴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两者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77~2012年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大风日数、风速及风向等资料,分析了安多县近35年大风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大风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三月份大风日数最多,且大风日数随年际逐渐减少;出现大风时平均风速也相对较高;极大风速的最大峰值主要出现在1~4月份,主要风向为西风。  相似文献   

5.
统计了鄂尔多斯市1971年~2016年11个气象站46年实测的大风、扬沙、沙尘暴资料,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大风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6年来鄂尔多斯市大风沙尘天气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鄂尔多斯市大风日数从西北部向两侧呈现逐步减少趋势,扬沙和沙尘暴多发地区主要位于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沙漠与沙地;从年代变化特征来看,20世纪70年代鄂尔多斯市各地区均为大风沙尘多发年代,之后各个年代大风沙尘的发生次数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但在21世纪以来,伊和乌素站发生大风、扬沙的次数有增加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昌都市1980~2014年7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第95个百分位值确定了不同站点的极端降水阈值,对昌都市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昌都市极端降水阈值为13.9~19.1mm,年极端降水量为65.7~158.3mm,极端降水频数为3.3~7.6d,极端降水强度在18.4~25.0mm·d-1,空间上基本由北向南呈"高—低—高"分布。近35a丁青、类乌齐、八宿和左贡极端降水量、频数和降水强度都趋于增加;洛隆都表现为减少;昌都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趋于增加,频数减少;左贡极端降水频数增加,而降水量和强度都减少;就全市平均而言,极端降水量、频数和强度都整体增加。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频数都存在准2a、准6a和准12~13a震荡周期,且周期分布极为相似;极端降水强度存在准3a、准9a和准15a震荡周期,准3a周期存在与整个分析时间序列中,准9a周期存在于90年代后期,而准15a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最初几年表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昌都地区大风多发地丁青站1970年~2009年共40a逐日大风发生频次、平均风速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丁青1970~2009年近40年大风日数、地面平均风速的气候趋势、周期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丁青大风日数月变化呈双峰型,月大风日数第一峰出现在5月,第二峰出现在9月,最少月为11、12月,丁青大风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6月;丁青近40a大风日数年变化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8447d.10a-1;丁青近40年平均风速呈整体下降趋势,平均风速为1.5米/秒。丁青大风频数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准8年、准10年的振荡周期,还存在着准28年的年代际周期特征;丁青年平均分速存在比较明显的准5年、准10年的周期,该周期与年大风日数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2000~2009年拉萨地区大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风是气象上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虽然每年大风造成的危害不及洪涝、干旱、雪灾等气象灾害严重,但对于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等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文选取2000-2009年拉萨地区3个测站的近10年地面自记风资料,探讨拉萨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10年拉萨地区有一个大风高值年和三个低值年,平均3-4年为一个波段,2001-2004年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北部高海拔的当雄地区大风日数占整个拉萨地区的七成以上。每年的1月和2月大风最多,夏季大风最少。拉萨地区盛行偏西风,其中WSW和SW风最多,偏北大风极少。  相似文献   

9.
昌都地区近40年冰雹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昌都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冰雹观测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昌都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月变化、周期变化等。结果表明:昌都地区冰雹日数较多,其中北部丁青、类乌齐年平均冰雹日数在20d以上,昌都、左贡、芒康平均冰雹日数均〉10d,而洛隆、八宿冰雹出现机会很少;各地冰雹的年际变化有各自的变化特征,年际变化大,但总体上均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a减少1-5d;各地冰雹出现频数月际变化并非完成一致北部的丁青、类乌齐、昌都、洛隆月际变化基本相似,均为呈双峰型分布;南部的左贡、芒康、八宿月际变化基本相似,为单峰型分布;昌都地区各地年冰雹日数存在着准2-4年、准5-8年的小周期,也存在着准12年、准15年、准16年、准20年的不同的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10.
李亚飞  康慕谊  朱源  徐广才 《资源科学》2008,30(7):1115-1121
利用24个气象站点(1961年~2005年)44年的气象数据记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部分气候因子与浮尘、扬尘、沙尘暴天气发生及变化规律的关系,同时结合阿拉善地区的植被(类型)覆盖图,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显示,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天气的多发地区之一,浮尘平均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扬尘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北部较多,其余地区较少;沙尘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以拐子湖地区为中心向西北、西南、东南3个方向递减,这种分布特点与阿拉善地区的植被覆盖有关。在1961年~2005年的时间段,3种沙尘天气的变化规律各有特点,浮尘天气日数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点,90年代以后发生的日数明显下降;扬尘天气呈波动变化状态;沙尘暴天气亦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沙尘天气的发生日数与当时的温度状况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大风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年大风日数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年大风日数每增加10天,浮尘天气一般增加3~6天,扬沙天气一般增加4~10天,而沙尘暴天气一般增加1~3天。当大风日数相同时,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与地表覆盖状况(下垫面性质)有关。由于本区常年降水稀少,降雨量与沙尘天气发生之间的关系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