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版图上,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是相当独特、不容忽视的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毛泽东———周扬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左翼启蒙派文化思潮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左翼思想文化传统;与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相比,它又确立了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同路向。20世纪中叶许多著名的文化政治事件大都是围绕着左翼启蒙派作家而展开的,这是因为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在当时语境下特别有价值和感召力,切合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界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留学族群视域中的新月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现代中国留学族群和留学文化的全新视域中 ,分析了新月派作为“后五四时期”美英留学群一个次属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的相关性质、取向、品格和历史地位。作者强调指出 :新月派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派别 ,而是一个以五四前后美英留学者为主体的留学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 ;美英留学教育和文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新月派思想、文化、文学的选择 ,而且赋予新月派乃至整个现代中国文化文学非常明显的多源与多元互动展开的倾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现代中国留学族群和留学文化的全新视域中,分析了新月派作为"后五四时期”美英留学群一个次属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的相关性质、取向、品格和历史地位.作者强调指出新月派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派别,而是一个以五四前后美英留学者为主体的留学文化族群和文化派别;美英留学教育和文化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新月派思想、文化、文学的选择,而且赋予新月派乃至整个现代中国文化文学非常明显的多源与多元互动展开的倾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批评派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论中的重要派别之一。新时期,我国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批评派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比较诗学研究,研究者最初对新批评派与中国古典诗歌批评理论进行比较诗学研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心雕龙》、明清小说评点与新批评派的比较诗学研究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并至、东方与西方文化危机的并存,是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生存环境。近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先后出现了洋务派、晚清国粹派、东方文化派、本位文化派以及新儒家等流派。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又具有反现代化和文化优位意识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还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向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摆在五四运动后中国人面前的重大问题。于是东方文化派,西方文化派以及马克思主义派,就中国的文化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风"音乐与台湾现代派诗歌不仅血脉相连,而且殊途同归。历史的隔阂造就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特有的文化乡愁,并逐渐衍化为台湾的文化传统,"中国风"音乐便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面对"传统与现代"、"西化与民族化"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国风"音乐和台湾现代派诗歌最终选择回归传统,并试图用古典情怀来构建现代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派"是在近代中华民族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承继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尚力主义思潮及吸收近代西方文化观念,以关注人类文化命运并以探讨中国文化发展规律及其走向为宗旨的学术集合体。其在史学革命和文化重建构想中极富理论个性,本文拟就其史学思想,展开探讨和反思,寻求其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萌发于19世纪中叶。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及东方与西方文化危机的并存是其生存环境。近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先后出现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晚清国粹派的"国粹保存主义"、东方文化派的"中西调和论"、本位文化派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论",以及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论"等流派和思想主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又具有反现代化和文化优位意识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过程中 ,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民族文化 ,国粹派对此提出了明确主张。国粹派在整理国故方面有不容否定的历史功绩 ,但由于对传统文化眷恋太深 ,他们并没有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以来,汉字存在着两种争论:存废之争和繁简之争。存废之争跟治国兴邦相联系,繁简之争跟传承传统文化相联系。繁简之争扩大到海峡两岸,台湾有人称其为"正体字"与简化字之争,这个争论跟拓展文化市场相联系。台湾学者李鍌先生给所谓"正体字"作界定,本文认为这个界定存在着逻辑错误和不符合事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帝""神"崇拜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现象。本义为花蒂的帝字何以成了至上神的名词,天干地支纪历中的申字何以即是神。对之进行了一种数理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以学者自我期许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重视的是著述之文,而轻视文人之文,他对作者文德的论述偏于学者一面。他的文德论虽然沿用了传统的道德文章合一之言辞,但实际是旧瓶装新酒。章学诚讲文德是从天人性情之辨的高度,超越一般的道德文章论,也比单纯的才性论多了一层天人之辨的内涵,是站在讲明大道的学术高度上的深思。其文德论大体包括"临文必敬"、"论古必恕"和"立言为公"三个方面。既要发挥著述者个体的天性,又要努力以天下为公为学术的目标,也就是追求公私、天人之统一才是章学诚论文德、论学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面对我国种种社会矛盾问题,在新文化阵营领导人内部发生了分歧,并引发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场争论对探索当时中国的出路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回顾“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过程,梳理胡适的思想并对之进行评价,能够为我们解决当前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早年的林语堂服膺钱玄同的意见,认为中国人是根本败类的民族;进入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对国民性的看法有了较大的转变,虽然仍然采取批评的态度,但锋芒已不毕露,且多有赞赏。更重要的是,他对“国民性”认识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即不是以“一元论”而是以辩证的态度进行理解。晚年,林语堂对于中国文化及其人格的欣赏往往大于批评,肯定往往大于否定,表现出复归的倾向。林语堂对“国民性”的认识对于新世纪中国文化乃至于人类文化的建设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第一,“和平”、“容忍”与“和谐”等内涵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对话”的主调。第二,“知足常乐”与“诗化人生”的人生观,对于冲破物质主义和金钱至上的迷雾,十分必要。第三,理想与梦幻、奇思与妙想、放逸与优雅,这些灵心对于克服当下过于现实的人生困境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特征,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特征。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recent invitation by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to engage in debate about 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n promoting national identity. It argues the need for a more systematic analysis than has so far been provided,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s within Conservative curriculum discourse between five elements: nation, culture, identity, social cohesion and curriculum. The second main section examines writing within this tradition on the themes of nation and nationalism and social integration, drawing particularly on the work of Ernest Gellner. The final section focusses on questions of culture, ‘high’ culture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llustrating the long‐standing character of the critique of economic individualism within Conservative writing (broadly conceived), before critically reviewing certain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neo‐conservative discourse on British culture and th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8.
成就目标理论的发展过程——从简单的掌握目标观到复杂的多目标观,该文通过追踪有关成绩接近目标作用的讨论,阐述了当今研究者对成就目标动力学的认识,接着分析了掌握目标观和多目标观争论的原因,最后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把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结合起来,应当进一步研究个人成就目标和课堂目标对学生的独特影响,应当进一步研究成就目标在不同文化、不同课堂环境中对不同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与饮食有关的器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其中记载了与饮食有关的很多器具,从中不但可以了解古代与饮食有关的器具文化,而且还可以管窥古代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台州学院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自身的特色。而大学办学特色的本质特征是优质性,其源泉在于大学的“底色”和“本色”。台州学院只有在认清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从“底色”和“本色”入手,实施“扭转性战略”,建立有机扁平型组织结构和分权的治理结构模式,重构和培育支持战略实施的大学文化,其大学办学特色才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