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郭店楚简中的儒简是孔子至孟子之间的作品,其中有多篇与子思学派相关,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比考证,《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六德》《语丛二》八篇当归于子思学派。郭店楚简中子思学派的作品对认识先秦儒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了本文以史料为据,论述了子思“为民而仁”的思想在传世史籍中已有记载,而非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等篇揭开的谜。  相似文献   

3.
子思之学师承何人,一直争议不断。通过对新出土材料上博简《子道饿》篇的分析,发现此篇记载的内容是子游事件非关孔子,另外通过对《子道饿》篇中关键字句的重新释读,可以发现子游和子思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为子游所作,而子思所作的《中庸》是对《性自命出》中关于“礼”和“情”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子思之学师承子游而非他人。  相似文献   

4.
宋人汪0辑佚《子思子全书》和清人黄以周辑佚《子思子》,思路和方法与所处时代的学术兴味和学理特征密切相关。宋人汪0辑佚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弘扬儒学"道统",所辑《子思子全书》与原本《子思子》多不相合;清人黄以周受清代考据实学之风的影响,辑录的相关篇章皆有据可查,他的辑录本与《子思子》一书的原貌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郭店楚简有关篇章,并结合上博楚简《孔子诗论》等出土简帛文献,对照今本先秦两汉如《国语.楚语上》、《庄子.天下》、《荀子.儒效》、《礼记.经解》等纸质传世文献,考察先秦时期人们对儒家六经功用的认识,以及对各经内容的评定,认为二者已基本相同。由此为我们考察经学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形成及发展脉络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学》、《中庸》自宋列入四书以来,从未间断过对它们的理解与争论。郭店楚简出土之前,学者们通常把宋代“心性”之学的架构追溯到孟子。从学理逻辑的内部发展来说,宋儒赋予早期儒家“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学术谱系基本是可信的;但是惜其为时空所限,如陆九渊之大儒也对子思诸儒语焉不详。随着郭店简、上博简文作为“孔-孟”之间产物的看法得到了学界愈多的共识,两类文本所揭示的思想性格也为我们更好地解决学、庸诸谜提供了一扇崭新的视窗,开辟出考证《大学》与《中庸》的血脉关联(包括历史时序问题)的新途径。学、庸引诗与用诗的材料也极具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子思学术源于何人,一直是一个学术界纷争的问题。该文经过对子思生卒年的详尽考察以及对子思生平活动的排列,认为子思的启蒙教育得益于家人,儿童时期的教育得益于乃祖孔子及其孔子的某些弟子,少年时期受到子游的影响较大,青年时期曾子成了他亦师亦友的导师与密友,而中年起与曾子、子游及其他孔子弟子共同总结孔子井翻的儒家学说,使儒学成为一个更有系统的学术派别。因此,子思之所以能成为承继儒学的主要传人,正是他源于多种学术继承和总结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子思学术源于何人,一直是一个学术界纷争的问题。该文经过对子思生卒年的详尽考察以及对子思生平活动的排列,认为子思的启蒙教育得益于家人,儿童时期的教育得益于乃祖孔子及其孔子的某些弟子,少年时期受到子游的影响较大,青年时期曾子成了他亦师亦友的导师与密友,而中年起与曾子、子游及其他孔子弟子共同总结孔子井翻的儒家学说,使儒学成为一个更有系统的学术派别。因此,子思之所以能成为承继儒学的主要传人,正是他源于多种学术继承和总结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刘伟博士著《郭店儒简所见生死观研究》,由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共计20万字。本书以《郭店楚墓竹简》一书中的儒家著作为研究基础,对其中所见之生死观念加以探讨。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对《郭店楚简》中的18篇儒家文献进行界定;第二章探讨的是《郭店儒简》对生命本质(人性)的认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一般都认为子思之学出于曾子或子游,但都没有确证,且说法并不统一,我们利用上博简《孔子诗论》和《论语》中的有关史料,并结合先秦仁学谱系的知识背景,得出不同于以往观点的结论,即于思可能从学于孔子门人,但其学并不出于曾子或子游,而是继承了孔子的晚年思想。  相似文献   

11.
“和谐”思想在儒家的整个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儒家主张“和谐”是不同事物的共生共存状态;指出任何矛盾经过冲突与斗争,最终必定以和谐的方式解决;坚持“和谐”能够增强组织的整体力量。面对现代社会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协调发展,儒家“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军红 《保定师专学报》2007,20(1):12-13,36
儒家从辩证思维的维度自觉审视和思考人与自然界,特别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和“民胞物与”等思想蕴含的丰富生态思维内涵,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儒家“修身为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把修身作为人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故“自天予以至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修身为本”的主要内容是“修己以敬”、“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包含修炼自己、修炼家庭伦理关系、修炼与他人相处之道三个方面。儒家“修身为本”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先秦儒家学派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人生价值。儒家主张舍生取义,但在生死抉择问题上,却是非常慎重的,并不赞同无谓的牺牲。追求精神不朽、正命而死是儒家看待死亡、超越死亡的基本态度。儒家生死观念的形成与先秦时代的社会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国同构组织形式是儒家生死观滋生的土壤,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其生死观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第一次提出“仁政”,并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封建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孟子的”仁政”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今天我们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这一思想的合理内核,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孔子仁学及其当代德育的思想价值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仁学解释学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孔子仁学及其人本主义之结构、特征、思想逻辑和方法.并论述了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深入挖掘孔子仁学的道德教育思想价值,有利于人们在认知人格和权利人格不断发育的同时,其道德人格也能得到合理张扬;同时也有助于增强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享有例外权的官学是行不通和不必要的,或者说被排除在官学之外。在时代的催生下,南宋书院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史无首例的对官学批判的热潮。要革除宋代教育的弊病,其关键是复兴或者说重新确立儒家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书院历千年而不衰,在古代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究其根由在于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人文精神。这种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更是成为了气势磅礴而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潮。  相似文献   

18.
比德本是儒家以自然比人的品德的观点,后世文人便赋予自然意象以自我人格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便使用了比德这一手法本文着重从竹事、竹节、竹蕴三个方面讨论潇湘翠竹与黛玉之间的比德观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拓扑空间上分离公理之间的讨论得出公理关系链 ,主要给出了各分离公理不能包含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从西周社会“敬德”、“保民”、“慎罚”的核心政治理念,到春秋时期民本和礼治两大政治思潮,再到原始儒家以仁礼涵摄架构起道德人文主义与政治礼治主义的伦理政治理论,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演绎着由神权政治到伦理政治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