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工具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博客、播客的一夜成名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满足了人们喜欢个性表达的嗜好,也让传统新闻传播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在网络媒介发展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博客、播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双客” (博客和播客的简称,以下同)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进一步来看“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2.
曹玉月 《传媒观察》2013,(11):36-38
媒介即讯息,新媒介的产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微信因其强大的功能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成为个人社交网络及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实现了虚拟社交网和熟人社交网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传播的强势发展,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也让传统新闻传播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本文以博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博客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来看“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并提出了自律优于把关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人人即媒体”与大众传播要素的质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传播主体复杂化、“话语权”垄断的消失、“把关”的缺失三个方面论述了“人人即媒体”与大众化传媒要素的质变。作者认为,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作为传播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因互联网使人人参与大众传播成为可能,与传统媒体相比,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对人类传播的深刻影响还未充分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顾孟青 《今传媒》2007,(6):61-62
博客的出现使得来自个人的声音也有了一个广泛传播的渠道.在技术上,个人媒体享有能够和传统媒体同样的潜在受众群,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其他应用方式共同构建社会的话语方式.一些研究者认为博客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模式,把关人理论以及议程设置理论在博客的传播环境里被消解,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在博客环境里形成.  相似文献   

6.
网络在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团体等上网成为传播者时,传播者成分的多元化是否会动摇专业新闻传播媒体的地位。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对所有“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7.
秦州 《新闻界》2007,(6):35-37
本文分析了博客的“补偿性“功能与意义,指出博客传播作为Web2.0的主力军,代表了当代信息传播由大众传播媒介为中心到以个人媒介为中心的发展趋势与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8.
曹光煜 《传媒》2008,(12):63-65
售卖出现在博客传播中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民皆博”的阶段,博客以势不可挡之势渗透到每个网民的生活中,并借助于以技术为主的中介,以一种强势而让人无法拒绝的姿态实现了建立、确定、维持和加强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完成了从BBS以事件为主体到博客以个人为主体的过渡,这一方面加强了人类传播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传播的内容变得庞杂而庸俗。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传播视角浅析手机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林娟 《新闻窗》2008,(4):106-10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各种信息可以迅速海量地游弋于小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网络时,手机早已突破其技术层面的意义而渗透到人类的文化和生活中。手机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信息传播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也是一种媒体”的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本文以手机作为一个文本,用传播理论、社会消费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从文化传播视角来分析手机文本体现的多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微博的双向互动孕育了大众传播新模式 根据传播学理论,在人类传播模式不断演化进程中,信息的单向传播最终会转化成双向传播,并且交互性与流动性会不断加强.施拉姆提出了“大众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