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玲 《广西教育》2007,(10A):48-4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可以愉悦人的身心;美,能发展和提高孩子的智力;美,能创造生活。美以它生动、具体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们的心灵。因而,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培养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以孩子们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可以愉悦人的身心;美,能发展和提高孩子的智力;美,能创造生活。美以它生动、具体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孩子们的心灵。因而,  相似文献   

3.
童话是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是童话的世界。让童话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阅读大量经典的童话,让孩子们浸润在童话中,让童话给予孩子们养眼、养情、养性、养心,丰富他们的心灵,滋润他们的心灵,让童话的至真、至纯、至美成为孩子们心灵的底色,永存美好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却是人们对美的发现、美的思考、美的延伸. 俗话说:"教书育人."我以为:作为教师,首先是育人,育纯真、善良、完美的人.然后才是教书,教出德才兼备的人.而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觉得教给孩子们音乐基础知识、演唱的技能、技巧,使他们唱歌优美动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以音乐固有的"美"引导和扩展孩子们的艺术视野,挖掘乐曲健康的内容,使音乐教育成为审美教育的主体.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情感美启发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完善孩子们的意志、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提高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教儿童学习绘画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爱美、懂美、会美,让美感在其心灵中占据主导地位,能自觉抵制各种假、恶、丑的影响。为了达到以上效果,必须培养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呢? 首先,要多方面启发孩子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自然界所展现的美,使人心旷神怡。“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  相似文献   

6.
特殊教育中儿童画教学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教育孩子们儿童画,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尊重、赞扬并给予语训孩子们心灵的自由,引导心灵向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钢琴艺术包括心理、技术和修养三大要素,它是一门情感艺术,直接通过心灵体验传达情感。钢琴教学中可通过钢琴的外在体现,更多的对社会及人类内心的感情世界进行了解,从而适应社会并融入其中。本文将对钢琴教育现状及钢琴艺术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体现钢琴教学艺术之美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美?美是世间永恒的话题.美丽的东西,总让人过目不忘.教学也一样,假如你所编织的教学旅程是五彩缤纷的,就会紧紧地抓住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美丽"可以陶冶心灵,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一、外在的美———让孩子喜欢上数学今天我有幸执教最新修订的一年级数学,我发现了数学  相似文献   

9.
阮彩伟 《考试周刊》2012,(51):40-41
教师职业是一项"美"的事业。教育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崇尚美,从而将"美"的种子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做一片美的树叶》用隽秀的诗行,描述了树叶短暂而美丽的一生,是一篇引导孩子们向善向美的生动教材。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杨兰 《河南教育》2023,(7):66-67
音乐是一种心灵互动和情感互通的艺术,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音乐教育通过以情触动心灵、以美感化心灵、以善引导心灵,在心性教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高校钢琴教学中,通过将思政元素贯穿作品的选择、作品的分析、情感的表达及教师自我提升等教学环节,能够在提升学生钢琴演奏技能的同时,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做到育人育才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美育的功能主要是引导人们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功能可以培养人们心灵美、行为美,提高思想境界,发展道德情操。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本文通过对音乐中所蕴含的美育功能来分析音乐美学是如何帮助人们塑造诗意人生的。  相似文献   

12.
余剑梅 《教学随笔》2014,(10):20179+179
儿童是一首诗,一切都让我们感到美好。美是诗的本质,因此将那份童心所包含的"真""善""美"引导而出,变成一首首诗歌。让她为孩子们的自主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孩子们自由、创意地表达。在让孩子们赏诗、仿诗、写诗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铸造孩子们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智,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一次听课的感受告诉普天下的教师要学会去捕捉孩子们闪光的心灵之花,你会成为孩子们最要好的朋友;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交流,你的心灵会和孩子们一样纯真;学会用激情去撞击孩子们的心灵,你会和孩子一样拥有快乐和幸福。心灵之花需要浇灌才能茁壮成长,更需要撞击才能灿烂绽放。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更强调的是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获得良好的审美素养,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悟音乐节奏、节拍中的和谐美、内涵美,实现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纵观音乐科目的自身特点,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老师应该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重视挖掘其中的德育亮点,融入更多的德育元素,用音乐陶冶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与音乐为伴,童心飞扬,用品德滋润童心,实现孩子们思想品德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面对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世界,孩子们却不懂得睁开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更不懂得带着纯真的心灵去感受。许多美  相似文献   

16.
音乐的情感教育是中国古代乐教的精髓,它通过潜移默化来达到善民心、感人深的目的。我国高校钢琴教学需要不断地促进受教育者的音乐技术素养和艺术情感素质得到同步发展,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行为得到教化,所以说钢琴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校钢琴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借助情感教育使得学生体会美的同时,创造性的抒发和表现音乐的美。  相似文献   

17.
学生审美体验可以为小学作文提供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心灵之美,可以为小学语文展现美、赞叹美和实现美。在小学作文训练中,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不断实现学生审美体验与作文训练的融合。这对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通过对语言、意境、情感等教学诸要素的审美教育,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索,增强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升华人的思想认识,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童话故事的陪伴下长大的。有人说,童话是孩子们美丽、善良的童心结出的七色花。童话故事塑造了儿童美好的心灵,培养了儿童的想象力,让他们认识到真、善、美,多了一份天真和纯洁。然而,研究发现,童话故事并不总是像我们想的那样对孩子们有百益而无一害,它们对儿童的伤害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20.
赵莹 《林区教学》2013,(1):111-112
审美教育是钢琴教学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环节,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感受美的声音、体验美的情感、追求美的演奏过程,以此进行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和熏陶。在钢琴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技能技巧的同时,弹奏出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使聆听者产生共鸣,达到美的享受,触动情感,震撼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