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话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课前导入时教师的讲话也是如此,由于课前导入谈话没有固定的语言方式,没有固定的谈话内容,所以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场景确定不同的、灵活多变的谈话内容与讲话技巧。好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本文就结合实际体验,笔者浅谈一下"课前谈话"策略方面的相关做法。  相似文献   

2.
冯晓雪 《教书育人》2012,(25):58-59
导入新课,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新课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新课,就会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一堂课如何开头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导入不会相同,即使同一内容和对象,不同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以精心地设计一节课的导入应该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一名优秀的政治课教师,要想把课上得兴味盎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掌握导入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4.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的吸住。"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文体可以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同一种课型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四种导入方法。1.激趣导入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上课前,教师可以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趣味性强的导入来进行一节课的开始,然后饶有兴趣地慢慢道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同学们愉快地投入到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上课犹如写文章,也同样需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那么要使一堂课的开始像凤头一样美丽、精彩,课堂导入就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英语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高中英语主要以阅读分析语篇为主,那么对于不同的课型及体裁,有着不同的导入方法及技巧。如阅读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评讲课等。对于不用的体裁和题材又有着相应的导入技巧。  相似文献   

6.
重视课前导入技巧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与其他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相比,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运用课前导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导入是一门艺术,是教师的自我创造。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导入没有单一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导入的基本原则,打响课堂的第一炮,能为整个课堂锦上添花。一、心理学原则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在导入阶段制造"惊喜",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阶段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原则。1.依据学生生理年龄设定导入计划。每个阶段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导入方式,制订导入计划。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语可以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要想使学生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积极思考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就必须重视导入的技巧。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的几种有效方法,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开门见山法这种导入方法比较直观、形象,它将具体的图像、声音、实物  相似文献   

9.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引擎,是一节优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优化新课导入技巧,让语文课堂飘散着浓郁的"语文味",应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必须思考的课题。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彩趣味的导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诚然,一堂课的前三分钟情况已决定了这堂课成功的一半,其中教师的导入能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震撼,是优秀教师的乐而不疲的追求。笔者从三个角度谈谈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一是凭三寸巧舌"聊"近师生间的距离,二是竖耳聆"听"融进创设的情境,三是寥寥数笔"画"出学习的欲望。由此"学讲方式"下,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精彩的导入才能是"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相似文献   

11.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面向学生讲述的与教学相关的、能激起学习兴趣的一段引言。课堂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演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共同合奏的第一个音符。虽然一节课的引入时间并不是非常久,但是在课堂教学当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段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教学的导入就像一部优秀电影的开头一样,一定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抓住观众的眼睛。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时候也应该像一部好电影的开头一样,要在几分钟内引言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可以这样说,教师把握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程度高低,从其课前导入设计的质量就可以得出。因此课前导入设计的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导入在课堂教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架起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2.
如何从上节课向本节课自然过渡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技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而"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恰当精妙地导入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堂课如果导入恰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也会进行得顺利些。因此,在导入新  相似文献   

13.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亦是如此,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一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法有:迁移导入、观察导入、实验导入、激疑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悬念导入、谈话导入等。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并明确所学内容,清楚地了解本课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的导入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课程的行为。一段精彩的导入,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导入方法不外乎直接导入、复习导入、谈话导入和讲故事等“万用胶”。柏拉图说过:“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来浸润心灵,心灵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音乐课可以更多地针对“音乐”的特点来进行导入,而我们的音乐课似乎正在遗忘这一点。1.旋律导入法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古今中外,有…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的导入行之有效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三研":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根据"研究"所得,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如直接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活动导入、趣味导入等。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把握教学重点的首要环节。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对课堂的导入进行艺术处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燃起自信的火花。  相似文献   

17.
徐珺 《政治课教学》2012,(11):65-67
课前精彩的导入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情感共鸣的音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教师若通晓初中科学课课前的导入技巧,并在教学中灵活应用,能让学生在课前打开思维之窗,情绪高涨,使课堂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8.
戚亚君 《考试周刊》2013,(56):103-104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运用时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形式的课,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灵活设计导语,将各种导入方法优化组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一上课就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做到课前导入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对于课堂导入的方法都比较简单,大多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能快速将学生从外界的世界中拉到课堂中,因此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本文以"独特环境"的创设为出发点,通过探讨更加个性化的导入方式,探索创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谈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导入新课 ,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开始 ,教师用形象贴切而精练的语言 ,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 ,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引起学习浓厚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新课前 ,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法 ,这样 ,就会达到上课伊始妙趣即生的境界 ,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目的要求 ,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前提。导入没有固定的形式 ,一堂课如何开头 ,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教授对象、讲解内容不同 ,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同一对象、同一内容 ,不同的教师也不会用一样的导入方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