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康有为哲学对其书学的渗透 康有为的书学与他的哲学思想几乎都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的。1891年,在陈千秋、梁启超的协助下,刻成《新学伪经考》,次年又刻成《孔子改制考》。这两部书是康有为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书坛,梁启超不但精于创作,更以创造性的书学研究成果饮誉书坛.他不仅开拓了书法美学的新领域,而且展露了建立书法学科的意识和勇气,从而使其书学理论具有了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同时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青年教育思想是梁启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并取得了系列成果。通过对《少年中国说》和《新民说》为中心进行考察,梳理和总结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的学术背景、思想渊源、历史命题和当代借鉴等相关成果,宏观勾勒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研究的全貌,并对既有成果进行辩证分析,以助推这一研究持续深入与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4.
论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20世纪中国史学,不能不提梁启超的史学。学界对梁启超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很少有人论及其历史编纂学思想。实际上,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对旧史的批判蕴含着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新史的设想则直接反映了梁启超的历史编纂学思想;对史籍的划分和史体的评述,反映了梁启超对史书编纂形式的认识,也蕴含着史学家丰富的编纂思想;关于史学求真与致用治史目的的认识、关于通史与专史研究与撰述之思想以及赋予"史家四长"的新意义和新的阐释等等,都深刻体现着梁启超丰富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身为九个孩子的父亲,梁启超将爱国主义,吃苦耐劳的精神应用于家庭教育当中,研究探讨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本文将对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黎玮  张希 《成才之路》2011,(6):16-17
梁启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所研究的领域涉猎众多。本文针对梁启超的德育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其德育思想形成的原因、背景及内容,目的是想通过对梁启超德育思想的研究,发掘其中可以为我国当代德育作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在维新运动时期,其宪政思想主要是提倡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失败后,其宪政思想主要是重视宪法与国会、主张建立责任政府、实行真正的政党政治、推崇司法独立等等。梁启超认为其宪政思想实行的途径主要有:开民智,新民德;“贤人”政治;国民运动。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对当今我国的政治明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皮朝纲教授的"禅宗美学三书"相继面世,其中的《墨海禅迹听新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简称《书学解读》)和《丹青妙香叩禅心:禅宗画学著述研究》(简称《画学研究》),既有对禅宗书学思想与画学思想的理论概括,构建了禅宗书学与画学的理论框架;又有禅宗书学著述与画学著述的文献荟要,辑录了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和李大钊作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伟大的思想家、启蒙家,是反封建的思想斗士,他们的思想也为中国革命、社会变革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梁启超和李大钊关于自由、民主和良知方面的阐释既有共通的地方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在今时今日仍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种种原因,梁启超和李大钊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有些地方值得深入探讨。从中国知网可检索到的文献看,对于梁启超和李大钊思想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比较少,近期的相关研究更少。因此,这一比较研究既有利于对二位的自由民主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家书研究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是方便、可以理解但值得反思和警惕的研究进路。家书是家庭成员交流的工具和产物,首先应视为家庭教育实践而非思想,尽管其中包含着家庭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实践受教育思想的指引,但也常常与之背离,成为一种场景性、工具性的表达。梁启超家书体现了重视人格修养等家庭教育理念,但其反复强调的“清白寒素”家风毋宁说是梁启超在特殊人生境遇下的“再发现”。梁启超根据子女性情区别给予差异化指导,体现了其择性而教的教育理念,也展现了其与子女们在心理和情感距离上的差异,说明梁启超不仅仅是一位严肃的教育家,也是一位爱有等差的父亲。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美学东渐的影响,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转折的潮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书法,这使书法美学现代化转型出现契机。许多现代美学的奠基者对于书法理论的眷顾成为书法美学现代转型的开端,王国维、梁启超、宗白华、邓以蛰、林语堂等先贤对书法美学作了巨大贡献。目前学界对于王国维和林语堂二人书法美学观点的研究尚不完整或出现偏差,这影响到这一阶段书法美学研究的价值评判,本文对其中问题重新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和钱穆的同名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都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作了一定的叙述,但研究历史人物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对历史人物的分类,梁启超较传统,钱穆较新潮;对历史中少数人作用的看法,梁启超体现着一种矛盾史观,钱穆则是一种英雄史观;对于研究历史人物作用的看法,梁启超强调了时势造英雄,而钱穆则强调了英雄造时势;关于历史人物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梁启超强调二者的平等地位,钱穆则强调文化对其他领域的主导作用;关于历史人物研究的侧重点问题,梁启超同等看待事业成功或失败的人物,将各种因素综合在一个人物身上,钱穆则更为看重失败不得志人物的作用,强调个人意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的墨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使用中国整理古典文献的传统方法,更使用世界不同逻辑传统比较研究的创新方法,正确校释墨辩,揭示墨家逻辑的性质、价值和意义。梁启超的墨辩研究,使墨辩由死变活,是新旧墨辩的分水岭与里程碑。这是梁氏墨辩研究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关键性意义。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创造性诠释墨辩,把墨辩改造转型为人们的思维工具之一,是当代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围绕“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的核心理念,主张写作教学要明规矩重理法以求实用。作文规矩分为写任何文章的一般规矩和写不同体裁文章的特殊规矩,在学生明了规矩基础上,他强调师生要重视理法的导与学,实现写作训练中文体、语言、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实用。规矩是知识,理法是途径,两者相互促进,达到实用的目的。这种写作教育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书法装饰学是随着书法装饰艺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较强的艺术学科。但是,人们在关注书法装饰现象的同时,基础理论研究却远远没有引起重视,这就给我们从事书法装饰研究的人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学术问题:要从基础学科研究入手,加强和完善书法装饰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从1900年10月到1901年4月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半年访问。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流亡在国外,继续募集资金,宣传保救大清皇帝,以此达到救国目的。梁启超在澳大利亚积极宣讲救国主张,帮助发展保皇会,并募集资金以图救国,但由于种种原因,梁启超此行主要目的即募集资金没有实现。但访问对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一直把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强国新民的重要方式,其关于国民人格修养的思想集中体现了现代人格的特征。在人格论述上,梁启超把人格看作是合神格与兽格而成,人格的全部意义即在于调和神格与兽格使两者不偏轻偏重。因此他提出既要树立国民的尚武精神,又要打通道德与情感的通道.达致精神的增进。通过汇通中西,梁启超赋予人格修养以科学内涵,将其亲身领悟的西方现代文化的精髓与滋养其思想成长的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入到他为强国新民而设计出的理想现代人格方法中,建立起了一套现代人格修养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梁启超主张兴办师范教育,他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对师范教育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师范教育逐步向教师教育转型的今天,对师范教育的再认识有助于促进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费新我是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人们对其关注得最多的是左笔"费体",对其书论则鲜有研究。透过费先生的著作及札记,可以发现,他对书法艺术有着自己的辩证觉解。这主要体现于目标定位、路径选择、技法运用等方面,其内容值得挖掘,其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主要探讨书法教学训练方案对智力落后儿童注意力的增进效果和教育康复的可行性。实验组接受两个月的书法教学训练,控制组不做任何实验处理,以注意划消和踪迹描绘测验为研究工具。结果显示:有计划有系统的书法教学训练方案对轻(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有明显的改善与康复治疗效果,尤其在注意稳定性和注意灵活性两个维度上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