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吐鲁番是新疆坎儿井的发祥地.吐鲁番坎儿井是中华民族井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吐鲁番的各族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大自然的巧妙创造.坎儿井水是吐鲁番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血汗换来的戈壁"甘露".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妈妈要地下水自流灌溉的。吐鲁番盆地有带我去吐鲁番。我们天还没亮就出水的坎儿井共有一千多条,实际使发了。用的有八百多条,总长超过5000到了吐鲁番,我们参观的第一千米。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暗渠、地站是坎儿井。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我在古老的坎儿井坎儿井又学到了一些新知识。我们一进坎儿井,好凉爽啊!难忘的火焰山坎儿井的水凉凉的,清清的,清得离开坎儿井,可以看见渠底的沙石,还有一些小我们坐车来到火泥鳅在水里快乐地游着。我发现墙焰山。透过车窗,上有许多壁画,都是讲怎么发明建我看见一座火红造坎儿井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论述了13—14世纪吐鲁番维吾尔人当时的社会状况,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了以农业为主的维吾尔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并过实际的事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一、试题设计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自流集水、引水、输水系统,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新疆现存坎儿井暗渠总长为5272千米,明渠总长为363千米,坎儿井暗渠长度约是明渠部分的14.5倍.得益于坎儿井提供的灌溉水源...  相似文献   

5.
<正>(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临海市外国语学校语学校,篇中不再另署)一根据"坎儿井"材料,整理出一篇说明文地下智慧水利工程——坎儿井八(1717)班侯临双在我国新疆地区,坎儿井作为特殊的灌溉系统,普遍存在,是当地一大特色。它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其中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它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我  相似文献   

6.
文中重点探讨了窝阔台和察合台后裔在13世纪后半叶对高昌回鹘汗国吐鲁番(高昌)、哈密地区的侵略以及准噶尔人17世纪末18世纪初对这两地区的侵扰,同时又着重探析了吐鲁番维吾尔人在这一时期两次迁移甘肃的始末。  相似文献   

7.
木卡姆就是乐曲及其编排。本文嘲释《吐鲁番木卡姆》的特点及其与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共同点和区别,同时还指出《吐鲁番术卡姆》是形成《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重要源头之一,尤其强调《吐鲁番术卡姆》的唱词是研究那个时代文学的极好的参考资抖。  相似文献   

8.
新疆坎儿井的来源与时间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中原地区出现与井渠有关的最早的字记载见于先秦献。西汉武帝时修龙首渠,“井渠之生自此始”.并逐渐传入关中以远地区。新疆坎儿井是受中原井渠法的启示逐渐由中原传入的。吐鲁番坎儿井,最早应出现在唐代,坎儿井一词可能就是古代中原“坎井“的音译。在新疆坎儿井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亚地区的坎儿井技术对其产生一些影响,也是可能的,它丰富了坎儿井在新疆本地化的内容和过程。但这并不能成为否定新疆坎儿井导源于中原井渠法的理由。  相似文献   

9.
当您有机会乘坐兰新线火车,从哈密奔驰吐鲁番,沿途常能看到成排的平顶“土堆”,有的成线状排列,有的成丫状延伸,宛如串串珍珠,点缀在干旱戈壁之中,它就是著名的新疆珍泉——坎儿井。 坎儿井,巧妙地利用山前平原的倾斜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印象】这是一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绵延千里、银装素裹的天山之脉雄天顶立南北两疆的浪漫多姿,碧波荡漾的天池之水神工描绘峰峦山巅的动人美丽,蜿蜒北上的额尔齐斯河依恋难舍广袤无垠的滚滚疆土,烈日似火的吐鲁番之夏全心倾吐维吾尔的真挚情意,堂堂万里坎儿井不屈佐证冰山雪岭的悠久辉煌,高昌故城、楼兰遗址诚心诉说当年繁盛的旧梦前尘。这里的七月,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如茵的草原,清澈的湖泊;高高参天杨,茫茫戈壁滩。这里的葡萄熟了,白杨沟绿了,雪莲花开了;这里传来了维吾尔、乌孜别克、哈萨克的欢声笑语;这里有大…  相似文献   

11.
坎儿井工程量测算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坎儿井文化发展史的研究,发现古今中外学者基本统一的观点是,坎儿井是古代三大建筑工程之一.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暗渠的总长度达5000余公里,可与长城、大运河相媲美,笔者亦曾支持这一观点,后经研究发现,该观点不能反映坎儿井工程量的全貌,因为坎儿井是由竖井、暗渠、龙口、涝坝、明渠等几个部分组成,而暗渠只是坎儿并的组成部分之一,故而萌生了重新考测坎儿并的工程量,(经实测竖井+暗渠+龙口等的工程量达到或超过1万公里),重新展现了古老坎儿井工程量的真正全貌,给后人更好地弘扬、继承、发展坎儿井文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9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第4题: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  相似文献   

13.
畅游吐鲁番     
去年8月,我和朋友一行8人到新疆旅游。刚去过寒气逼人的一号冰川,第二天,我们又乘车来到号称“火洲”和“风库”的吐鲁番。一下火车,就感到灼热难熬。当地人说:这里最高气温可达45℃。这天我们还算运气好,气温才38℃,同伴们一个个挥汗如雨,“火洲”果然名不虚传。我们租车沿着328国道,参观了七八个景点,有苏公塔、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两千多年前,吐鲁番就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古人曾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不朽的辉煌。在众多景点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坎儿井、葡萄沟和火焰山。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被称作中…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的谚语具有丰富的哲理意义,是维吾尔语和维吾尔文学的精华。它与生活的各个领域相关,以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内容.反映了维吾尔人的思想信仰、精神素质。本文就维吾尔谚语反映的部分内容从文学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出游吐鲁番     
我们到了吐鲁番就开始脱衣服了。那里好热。我们首先参观了“坎儿井”。那里有许多葡萄架,结了许许多多的葡萄,看得我好馋,真想马上就开吃。可是,远处的一排平房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八月的阳光如果灼热,你就把它理解为热情;如果焦躁,你就选择远离,远离都市的噪音、垃圾,远离内心的束缚,跟上阳光的脚步去新疆各处走一走,体验吐鲁番火焰山的灼热和葡萄沟的清凉,欣赏伊犁大草原骏马的奔腾和原野的静美,领略天山山峰的雄伟壮阔和山谷的幽邃神秘……你一定会为新疆壮美的山川或放声高歌或低吟一首小诗。八月的阳光,在吐鲁番,热情中不乏宁静。你可以去吐鲁番游览火焰山、千佛洞、苏公塔、交河故城、坎儿井等美丽的景观和  相似文献   

17.
清代新疆“回兵”述论齐清顺有清一代,在新疆曾长期存在着一支有维吾尔族士兵组成的常设军队。同时,在清代新疆的许多军事行动中,也都有众多的维吾尔壮丁临时组成的军队配合清军作战。对这部分有维吾尔人组成的军队,由于清朝统治者把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称为“...  相似文献   

18.
8月,是收获的季节。西域古道绽满夏收的喜悦。西域,即今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串串饱满的葡萄挂在枝头,玲珑剔透,勤劳的维吾尔族人一边采摘着丰收的果实,一边吟唱着动听的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带有浓重的维吾尔人深沉、优美音色的歌,会...  相似文献   

19.
在古西域广袤的土地上,沿着丝绸之路留下了众多的文化交流印迹,尤其是世界各大宗教差不多都曾借助这条交通线走向东方,走向世界。这种历史环境给古代维吾尔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各个不同的时空阶段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为维吾尔的历史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维吾尔人的历史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一  我国北方操突厥、蒙古、满-通古斯语的民族曾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信仰过萨满教(Samanism),崇拜天地、山川、树木等等。维吾尔族居于漠北蒙古之时,其最初之宗教信仰,即为萨满教亦即其本族语Qam或Baxsh…  相似文献   

20.
古代西域长时间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文化内容大量反映在民间文学中,而萨满教观念是萨满教文化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维吾尔英雄史诗《乌古斯传》中所体现的萨满教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