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幸福     
李建文 《知识窗》2010,(1X):25-25
<正>奚恺元是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终身教授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行为科学中心主任。他致力于研究如何最大化人们的幸福,他把这种理论称之为"幸福学"。奚恺元教授的幸福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他认为我们追求的终  相似文献   

2.
幸福学是基于心理学和经济学而提出的,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幸福学不是传统上人们认为的增加财富就能获得幸福,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幸福有促进作用,幸福感的提高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理想国》堪称柏拉图的经典著作,不仅从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还运用虚拟的对话形式,借苏格拉底之口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幸福国度。他将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理想国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幸福最大化。幸福是人们向往的一种永恒追求,也是人类灵魂的一种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认为“美”具有合目的性,即“美”必须适合一定的对象或目的。同理,在当今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有增无减、大学毕业生由2008年的559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611万人、金融危机带来规模巨大的失业群体之时,大学美术教学艺术的“美”,必须针对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对幸福的追求中会产生各不相同的人生感悟.本文将幸福理解为一种对比体验,并在不断追求完满的过程中体验到.  相似文献   

6.
教育以人的幸福追求为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老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幸福,拥有更高的幸福力追求幸福更应是教育的题中之意。幸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远方,更在脚下。  相似文献   

7.
晏妮 《科教文汇》2007,(10X):175-175
幸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对幸福的追求中会产生各不相同的人生感悟。本文将幸福理解为一种对比体验,并在不断追求完满的过程中体验到。  相似文献   

8.
教育以人的幸福追求为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老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感受幸福,拥有更高的幸福力追求幸福更应是教育的题中之意。幸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远方,更在脚下。  相似文献   

9.
关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国民幸福的内涵与理解“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通俗地可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况和生活”。与幸福相近的是“快乐”,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持续快乐亦可理解为幸福。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总之,幸福是人的一种心里活动,是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和体验,是人对外界环境和个体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一种相对稳  相似文献   

10.
亚当·斯密从研究人性入手,认为人类本性之目标有六个:自保、种的繁衍、秩序、幸福、种的完善以及自由.以此为理论预设,斯密对未来理想商业社会进行了勾勒,借此批判他所处的西欧社会之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斯密理想商业社会旨在实现人的幸福和自由.在这里,幸福与自由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内涵标志着斯密摆脱了后人给他贴上的标签:追求一种简单的布尔乔亚式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1.
幸福感是人精神层面的反映。具有幸福感,可令人热爱生活、关爱他人,身心愉悦,追逐幸福。本文阐述了目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状况,通过怎样的方法措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幸福观教育两方面问题,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多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培养学生具有能够感受幸福、理解幸福,创造幸福,把获得幸福与追求美好的道德理想结合的品质和情操。  相似文献   

12.
亚当&#183;斯密从研究人性入手,认为人类本性之目标有六个:自保、种的繁衍、秩序、幸福、种的完善以及自由。以此为理论预设,斯密对未来理想商业社会进行了勾勒,借此批判他所处的西欧社会之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斯密理想商业社会旨在实现人的幸福和自由。在这里,幸福与自由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内涵标志着斯密摆脱了后人给他贴上的标签:追求一种简单的布尔乔亚式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3.
庞娜 《科教文汇》2010,(18):1-1,6
幸福是人人都追求和向往的,它是人类从事所有活动的目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与幸福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本文从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郝芳 《百科知识》2011,(4):42-43
80后普遍都是独生子女,似乎与生俱来地更自我。他们一般不会墨守成规,遇到事情并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原有的生活。他们会衡量利弊得失,如果爱情不在或者自己感觉幸福不在,宁愿不要婚姻。他们对离婚最看得开,6196的人认为离婚和结婚一样值得庆祝,于是在极端情况下就会出现闪婚闪离。他们大胆、独立,但不想过早地承担家庭和养育子女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张立英 《科教文汇》2008,(25):80-80
德性与幸福的疏离,造成了高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偏离,道德教育步入困境。德性与幸福的整合是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幸福生活是合于德性的,幸福是最高的善,道德教育就是为引导学生在对生活整体的善的追求历程中理解人生的意义,达到生活的幸福目标。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的重要性凸显,幸福也成为人们生活所追求的,学术团队的幸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门话题。文章从人本经济学和机制设计理论分析了学术团队幸福管理的基本框架,并对当前学术团队幸福现状进行分析,从团队目标、团队结构、团队激励和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们不断追求与之奋斗的目标。幸福分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高校是人才的集聚地,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地方。高校学生会是高校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重要学生组织团体。在高校当中,部分大学生在片面追求物质幸福中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存在着腐朽、消极的幸福观。创新学生会工作就是要不断的推进学生重要组织的职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增强自信心、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幸福感,推动自我成长与成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人向往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幸福。通过教育,让个体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提升个体的幸福感,由此可见,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12,(23):49
人文视角看幸福:中国人的幸福之道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谈"尊严"与"幸福",还是各级政府以幸福感取代GDP,或者更早"他为人民谋幸福"的民间歌谣,都说明上至国家下至民众是清楚幸福乃人们追求的根本目标。从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杜十娘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一些受压迫的广大妇女大胆追求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幸福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深刻的揭示了封建等级社会的腐朽和生活在这个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