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朱文静  李子联 《软科学》2012,26(11):15-20
以文化贸易的地区结构为主要关注对象,基于拓展的引力模型,对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贸易对象的进出口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文化贸易地区结构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方向效应"和"数量效应";第二,人民币升值总体而言增加了我国文化贸易的净出口;第三,人民币汇率变动所引致的文化贸易结构调整过程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8—2017年世界工业机器人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与揭示世界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并对网络演化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国际贸易呈现出先期快速增长、后期平稳增长的趋势,贸易联系日趋紧密,区域内贸易的可达性和贸易效率不断提高;德国、日本始终处于世界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的中心地位;中国、韩国及荷兰是最突出的工业机器人贸易追赶国,尤其中国逐渐成为工业机器人贸易的重要"桥梁"和"枢纽";技术距离是影响世界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演化最主要的因素,制造业发展距离、经济距离、共同语言与文化能促进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的发展,人口规模差异并未对工业机器人贸易产生显著影响,各因素对不同类别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将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分为商业存在、软件外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四种形态,构建测度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设计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对2008-2014年我国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之前我国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总体上呈现直线稳定上升状态,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超常规发展,2014年以来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并超过了稳定区间,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确保其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图书馆是城市文化资源的聚集地,更应乘"互联网+"时代东风,进行服务优化升级。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希望能促进图书馆事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海泉 《大众科技》2016,(3):142-144
彩调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西优秀戏曲,曾经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但由于市场化的冲击,其传承和发展陷入了困境。"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对传统行业的产品、市场、用户进行深度整合并重构传统商业形态和业态。在"互联网+"时代探索彩调传承与发展的新出路,构建"互联网+彩调"的新型传承与发展模式对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何义珠  李露芳 《现代情报》2016,36(2):105-108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探索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内容。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从跨系统文化资源和智力资源共建共享的视角,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建设的设想,探索更加开放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数字内容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产物,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数字内容产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选取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版权贸易、电子信息产品贸易等9项指标,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各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得出了电子信息产品贸易对我国数字内容产业具有强大拉动效应,以及人力资源、居民文化消费等指标对产业发展贡献不足等结论,并据此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职学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缺乏文化特色、理念缺乏创新、缺乏精品社团这些问题的分析,通过将精品社团与互联网相结合:"互联网+"环境让社团宣传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载体来搭建精品社团活动平台、以及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载体来推进社团课程化,目的是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土文化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立足点,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鄂尔多斯市发展文化产业要在当地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把本土文化当作立足点。在"互联网+"提出后,鄂尔多斯市要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资源整合,树立文化自信;将本土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与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融合发展;推动区域本土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基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驱动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智慧教育信息化云平台,以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本文针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教育信息化云平台进行研究,分析其优势、建设需求等,介绍该平台构建...  相似文献   

11.
建国70年来,我国创新文化的演进脉络始终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从创新文化的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在创新文化发展和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以百年科技创新强国梦作为引导我国创新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可将我国创新文化战略进路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观念文化的引领战略、制度文化的保障战略、环境文化建设与不同子文化的织就战略及评价文化的导向战略等。  相似文献   

12.
王玲  杨武 《科学学研究》2007,25(3):546-550
从专利竞争战略的视角,引入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足够重视的专利组合理念,基于中国企业创新实践发展并完善该理论体系:从理论上探讨“专利组合-研发规则决策-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框架;从研究方法和体系上,构建“全面专利组合管理”构架;从管理上研究适合中国企业,并与产业、国家专利战略相结合的专利组合管理策略。该体系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战略分析和决策机制,帮助企业有效实施专利R&D的开发战略和经营策略,全面提高战略性专利技术管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吕静韦 《科研管理》2020,41(6):47-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主体动力要素和调节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波特竞争力理论和钻石模型,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90,采用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能力要素的发挥失常,而市场化环境下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效应可以有效改善该非理想状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的优势地位,然而,文化贸易存在巨大的逆差。面对这种困境,本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试图通过文化产业政策中具体方面的对策探讨,为文化贸易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韩军  孔令丞 《科研管理》2022,43(7):115-123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提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任务更加艰巨。基于该背景下,本文从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与调整质量的双重视角下检验产业结构调整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并阐述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绩效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对创新绩效不仅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产业结构调整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分地区检验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创新绩效影响对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进一步通过门槛模型检验,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创新绩效提升前期存在具有累积效果“S”型特征,只有产业结构存量达到存量跨过门槛值,才能有效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绿色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结果数据的讨论,全面研究福建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影响因素,进而对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等指标表现出的因素进行SWOT-AHP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构建起以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为子系统的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得到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模型,建立近期、中期、远期的三阶段战略目标,提出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国家启动实施了“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的“2011计划”,开启了协同创新政策的国家意志。知名高校由于其各方面资源优势突出,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而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中流砥柱的地方高校,由于其实力问题始终都没有形成适合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制约了地方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发展的客观性与迫切性,基于普适计算与信息链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其它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我国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趋同理论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国及三大地区创新效率均存在着显著σ收敛、随机性收敛和β收敛的典型化事实;(2)“互联网+”已成为新时期推动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加速器”,考虑“互联网+”驱动后,创新效率较低地区赶上创新效率较高地区所需要的时间相对缩短了5年多,收敛速度相对提升了0.26个百分点;(3)若能充分注重“互联网+”与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金融发展等因素综合效应的发挥,则可进一步强化“互联网+”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收敛的“加速器”效应;(4)“互联网+”对创新效率收敛的加速效果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创新溢出红利的“后发优势”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互联网+”为重新审视如何缩小区域创新差距的现实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相关结论能为新时代下我国深入推动“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的深度融合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雅洁  马树强 《科研管理》2021,42(12):125-134
    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其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有何影响?影响路径又是什么?本文基于2008年—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对省际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全要素创新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有显著提升作用、创新开放广度具有全部中介效应、创新开放深度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互联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东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提升中西部工业企业全要素创新效率。并且,创新开放广度、创新开放深度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力图归纳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传统活化的理论逻辑,在深入探讨战略、文化传统、创新及能力纵向演化基础上,架构一个基于战略、文化传统、创新和能力的SAIC模型,用以阐释中华老字号文化传统如何形成企业能力。依据这一研究框架,文章对在文化传统活化方面有代表性的中华老字号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作了1948-2017年探索性案例研究。研究结论发现,“相机抉择”观是其基本的战略观,这种战略观既是适应市场环境生存的需要,同时又使中华老字号完成了文化传统从“资源的警觉”到“资源的建构”;提出了文化传统活化机理SAIC模型,即战略演进会触发文化传统活化,文化传统活化由文化传统警觉和文化传统激活两阶段实现,同时文化传统活化的过程激发了技术、制度、文化及市场等要素创新,从而积累并提升了企业能力,企业能力还会反馈于企业战略;中华老字号文化传统需要通过“翻越历史的藩篱”寻找“沉睡的资源”重建,并随着企业发展而逐步完善,是一个集传统工艺、质量、品牌及文化等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战略、文化传统活化、创新行为和能力,同时创新体系经历了“单一创新--组合创新”的变迁。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战略演进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中华老字号战略、文化传统、创新和能力的变迁轨迹,建构了文化传统内核,对文化传统活化机理作了开拓性分析并提出了SAIC模型,提出了案例引发的管理启示,为中华老字号浴火重生,实现追赶、超越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