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绿色建筑是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的重要途径,需顺应信息技术发展,使建筑智能化。梳理绿色智能建筑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比较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借鉴最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构建绿色智能建筑评价体系,建立五级评价等级标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案例研究。以期为我国绿色智能建筑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绿色节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我国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与GB/T50378-2006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正>2005年,原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国家标准,提出了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概念,并将我国的绿色建筑由低到高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此后不久,《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相继发布,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随之启动。  相似文献   

4.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春燕 《内江科技》2008,29(1):54-54
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有效建立其评价体系开始被提上日程。本文介绍了英国BREEAM、美国LEED、加拿大GBC、澳大利亚NABERS等体系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推进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要发展适合绿色建筑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绿色建筑材料;要做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认定。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意识不断加强的当下,世界各国都异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其中最为关键性的问题又是绿色建筑。本文以绿色建筑评价的需求为着眼点,设计了一个以改进模糊评价法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型。这一模型最先借助生物优胜劣汰规则以及染色体信息交换机制来实现因素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来优化单排序权值,之后再对其进行总排序权值的优化。并针对这一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绿色建筑时的性能较好,摒弃额可以得出对绿色建筑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就我国目前而言,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的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英国的BREEM(英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等较成熟的评价体系相比,仍存在一定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国外有许多典型的案例经验值得学习,尽管中国有超过1500个已注册和取得LEED认证的项目,但却鲜有代表性的项目出现。概念震天响,经典案例却无处可寻。针对这样的现状,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就在今年发布了新版的LEED,并将对第一批铂金级项目进行  相似文献   

8.
发展节能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开始推广绿色建筑的,避免了发达国家对节能建筑进行二次改造的弯路。但绿色建筑在中国才刚刚开始,存在着意识和知识的欠缺,同时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有效的新技术推广交流平台、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严密的行政监管体系及合理的城市能源结构。在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定强制执行节能标准、促进国际技术和经验的学习交流、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提倡建设绿色建筑,保障室内环境质量、节约能源消耗都和暖通专业息息相关。从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建设过程中,暖通专业方面的设计必须参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项目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绿色智能建筑的概念、特点、以及国内外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现状,并探讨智能绿色建筑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态势,本文运用2008-2015年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统计,基于标准差椭圆理论体系对我国绿色建筑时空格局演化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椭圆中心集中于安徽与河南交界地区、重心由东向西移动,椭圆范围主要涵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沿海地区,椭圆形状呈现扩张和扁平化趋势,方向具有逆时针旋转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研究绿色建筑发展的空间关联性,得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集聚现象突出,区域发展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杨钊  孙彤 《未来与发展》2012,35(6):99-103
开发成本高、融资困难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个巨大阻力,而碳排放权交易可增加绿色建筑开发的收益,本文首先设计了建筑业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进而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融资机理,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碳排放交易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绿色建筑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的Vague相似汇总法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知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建筑工程特点构建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提出基于改进的Vague相似汇总法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因素权重赋值,根据权重和相应Vague值确定各专家的二级指标Vague值;评价模型对专家权重进行改进,确定专家权重时考虑专家主观权重和专家的评价意见及评价矩阵的一致性;利用二级指标Vague值和专家权重集结出项目一级指标专家汇总Vague值,最后利用Vague集计分函数来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同时根据得分和专家评价意见的集结得出工程绿色施工等级。模型克服了AHP定权的主观性和传统模糊集易损失中间值的不足,最后以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管理的现状,发现我国装配式建筑管理中存在着缺乏标准化管理、成本偏高、技术滞后、缺乏专业人才等不足。为解决这些不足,将精益管理思想运用于装配式建筑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并利用标准化管理规范流程,进而优化和规范装配式建筑管理;然后,将精益管理与智慧化管理融合,提出构建基于精益管理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化管理体系,该框架体系从用户层、应用层、智慧化管理平台、数据层四个方面实现管理功能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建数据库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铭  朱兵清 《现代情报》2007,27(6):30-32,18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自建数据库评价体系,有助于指导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开发与建设。本文在确定了自建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后.建立了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伍彬 《大众科技》2013,(3):31-36,183
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管理集成系统BMS以及各类最新智能集成技术的特点,包括KNX,BACNET,DALI等;同时分析了这些智能建筑技术在绿色建筑建设中的节能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智能楼宇安防系统高智能和高精度的设计需求,提出了基于模糊推理的智能楼宇安防系统设计方案,构建了模糊推理系统的组成结构.针对智能楼宇的特定应用环境,分析了各种安防控制的参数采集和处理过程.设计了模糊推理系统中的推理机制以及模糊推理规则,实现了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楼宇安防系统.  相似文献   

18.
根据建筑类院校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具有智能建筑技术特色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学,重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突出建筑智能化特色、反映时代发展需求,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邓其贵 《大众科技》2012,(8):24-25,28
针对节能型智能楼宇的应用需求,通过部署大量的分布式微控制器实现对智能楼宇各种能量消耗设备的实时检测与控制,设计实现了一套高效能的智能楼宇节能系统.详细阐述了节能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分析了各功能模块的设计要求.重点研究了单个设备上能量监测模块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参数测量过程和节能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