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构建针对特定区域发展的科技服务模式,提出相应保障机制,对促进区域科技服务业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动态,在明确科技服务业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哈长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结合产业生态化理论构建"需求分析—资源匹配—服务对接—评估反馈"良性循环的生态化科技服务模式,并为哈长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定制化的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科技服务业集聚可以降低服务对象(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促进行业专业化投入和服务发展,产生规模经济和溢出效应。通过调查2012-2016年四川科技服务业发展数据,选取2012-2015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行业体量、产业基础、市场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分析2016年数据发现四川科技服务业在业态结构、区域分布、资本结构、产业支撑等方面缺乏协同性。针对集聚发展初期出现的协同偏差,构建了协同视域下的“政策—区域—产业—资源”四位一体的四川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以期为相关决策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科技服务业是以技术和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科技型企业服务模式的缺失问题,本文结合科技服务平台,深入分析了平台服务应该具备的内容属性、服务模式分类以及平台的价值转换逻辑,提出一种适用面向于中小型企业的科技服务模式,形成使科技服务相关角色实现有机结合并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进而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科技服务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业态和服务模式,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支撑,其发展水平和服务效率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对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发展、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机理分析基础上,深入探讨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科技服务业作为信息和知识密集的新兴服务业态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对促进科技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科技服务机构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深入剖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现状.文章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机构仍存在行业管理不够规范,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科技服务机构高端科技服务人才短缺;科技服务供需精准匹配度不够以及科技资源分散,科技服务机构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科技创新体系的三螺旋结构框架提出科技服务业面向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从服务创新产业发展潜力、服务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服务创新成果创造能力等3个方面构建科技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VIKOR法对我国科技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服务创新能力差异显著,其中东部的服务创新能力最强且大幅度领先,西部的服务创新能力最弱且停滞不前。研究提出应积极落实各项国家战略决策,缩小各区域服务创新能力差距,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网络关系维度、资源配置维度和信息传递维度三维并进视角构建中国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创新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作为评价方法,测度中国科技服务业2010—2019年三维并进程度和省际差异,并进一步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分析了影响科技服务企业三维并进的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科技服务业3个维度整体保持着协调并进的发展水平,但还存在着三维内部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低的问题;(2)中国科技服务业三维并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体现为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3)企业规模、企业数字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在科技服务业三维并进中作用显著并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和产权性质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科技中介机构作为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浙江省科技中介机构较弱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需求。在对浙江省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制约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服务创新组织、服务创新过程、服务创新模式以及政策环境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推进浙江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实现浙江创新型省份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服务业新型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祁明  赵雪兰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18-121,125
在对科技服务业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适合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五种发展模式,包括创新平台模式、生态模式、外包服务模式、知识管理模式以及行业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出发,结合科技服务业内涵及与制造业升级互动的有关机理,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对指标层进行比对梳理,再根据科技服务业主体服务能力及产业系统外在关联的辅助性行业发展状况确定了从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实力、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客体能力、综合发展潜力四个维度入手构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7-2016年全国30个省市的数据测度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并对其整体及板块之间、区域空间布局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现阶段产业发展态势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是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分析了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剖析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研究了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服务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科技服务业是经济服务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如下六个方面:科技服务业的概念和发展状况、科技服务业的运行机理、科技服务业的激励政策和发展对策、政府在科技服务业中的作用、科技服务业的服务能力评价以及中西方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比较,综述了国内科技服务业的研究内容,以期为制定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构优化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核心。从科技服务业内涵界定出发,借鉴国内外加速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经验,从系统内部结构和外部动力观察,分析技术创新驱动、新兴服务业带动和创新平台支撑模式的机理,并以广东为例探讨科技服务业结构优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利用宏观环境分析模型(PEST)和态势分析模型(SWOT),分析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从聚焦重点发展领域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建设重大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集群式错位化发展打造科技服务业生态圈及突破模式和机制创新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四方面,提出促进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过程的梳理,分析每个改革阶段体制的变化对科技服务业的制约、激励和双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阻碍科技服务业的产生,市场化程度低、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科技成果转化限制为制约因素;(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本体制保障、技术商品化的合法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因素激励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3)两种体制改革对科技服务业的人力要素、服务平台以及服务生态带来双重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服务最大程度市场化,逐步完善科技服务生态以及提升科技服务组织专业能力与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服务业成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推动着经济转型升级。文章以京津冀科技服务业发展为例,分析了京津冀当前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京津冀发展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与功能,与区域创新需求和条件息息相关。运用HDI、区位熵、灰色关联度对我国2003—2018年31个省域科技服务业集聚规模、时空分布态势、结构特征、区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发达省域科技服务业集聚规模较大,省域间规模差距逐渐缩小;(2)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科技推广和应用三类服务业态的专业化集聚分别呈增长-重心东移、降低-重心西移和增长-均匀化趋势;(3)当前各省域集聚结构存在三种形态、两种主要演变趋势和四条演化路径;(4)区位因素对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但不同服务业态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最后,从省域间服务业梯次联动发展、不同经济水平省域当前服务业发展任务、基于区位因素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服务业重点发展业态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有助于把握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区位影响因素,对于各省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与政策、改善科技服务业集聚结构和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8—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从融合行为与融合效果两个维度构建科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不同维度来看,当前二者的融合行为表现优于融合效果,融合行为与融合效果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由严重失调趋于轻度协调。提出我国今后应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生产、推广与应用,提升科技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成效,实现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