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土地细碎化和耕地地力是影响农业生产及其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江汉平原354个水稻种植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效率损失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构造了4个不同的模型,探讨了土地细碎化、耕地地力不同组合对粮食生产及其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对粮食生产存在负面影响,对技术非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土地细碎化程度高和农业劳动力投入降低,使资产配置不合理,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耕地地力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过剩的农资投入,未对粮食生产产生正向影响且不利于耕地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应鼓励小规模农户释放土地,提高大规模农户经营管理能力,确保生产条件;鼓励和推广新型栽培技术,引导农户合理投入农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强高质量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2.
基于道路网络分析技术的耕地细碎化测度模型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玉娟  赵宇鸾 《资源科学》2019,41(4):766-774
为了提高耕地细碎化测度结果的准确性,运用GIS网络分析技术改进了测度模型。首先,综述了耕地细碎化的内涵和现有测度方法不足,提出实际道路网络是耕地细碎化程度测定中不可或缺的指标。其次,依据耕地细碎化的内涵,选取基于道路网络的农户地块道路通达性指数、农户地块面积指数、农户地块形状指数3个指标,构建了新的耕地细碎化测度模型。最后,采用新模型对典型村的耕地细碎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证实该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农户到其耕作地块的直线距离与道路网络距离两种距离测度方式下的耕地细碎化差异,表明与道路网络距离相比直线距离低估了耕地细碎化水平。改进的测度模型对深化研究耕地细碎化及其对农业生产投入—产出的影响等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海鑫  杨钢桥 《资源科学》2012,34(5):903-910
农户作为农业的直接生产者,其生产技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产出。本文基于安徽丘陵地区粮食作物种植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损失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了耕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仅为77.97%,效率损失严重;丘陵地区粮食生产中已出现劳力投入过剩现象,而耕地的细碎化现状又使农机使用处于“进退维谷”状态;土地质量是影响农业产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提高农田质量;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随着地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丘陵地区进行农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时,应该尽可能使其地块面积在0.1hm^2以上,此时效率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经济效益是农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本文基于黄土高原小麦玉米种植户的调查,采用扩展的C-D函数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种植制度下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物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作用的发挥具有缓释性;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农户顷均利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考虑家庭劳动力投入的机会成本后,顷均利润的效果更明显。(2)种子费用、灌溉费用、机械服务费用对作物产量有正向影响,农药除草剂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取决于其是预防性的还是控制性的。(3)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对土地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不计家庭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农业劳动力规模对顷均利润有正向作用;土地经营规模与作物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细碎化阻碍了农户顷均利润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高天志  冯辉  陆迁 《资源科学》2023,(3):579-592
【目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基于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1268份玉米种植户调查问卷,运用随机前沿(SFA)模型测算农业生产效率后,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M)检验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利用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IPWRA)估计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增收减贫的影响效应。【结果】(1)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考虑反事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户生产效率比未采用农户高2.9%。(2)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减贫有着稳健的正向促进作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人均家庭纯收入比未采用农户显著增加8.9%,进一步使用PSM不同匹配方法验证了该结果的有效性。(3)相比单一技术采用,农户联合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产效率提升更高;相比甘肃和宁夏,陕西地区的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收减贫效果更为显著。【结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政府应积极推广、激励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耕地保护的保数量、提质量、增效率、减贫困等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曲朦  赵凯  周升强 《资源科学》2019,41(10):1911-1922
本文基于河南、宁夏两省873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利用DEA和Tobit模型,从测算农户小麦生产效率入手,分析了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以期在现阶段农户不断分化的现实背景下,为完善耕地流转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①耕地转入通过土地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小麦生产规模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耕地转出通过要素溢出正向影响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提升小麦生产综合效率。②农户生计分化在耕地流转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在农户生计分化的调节作用下,耕地转入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减弱,耕地转出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的正向影响增强。③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倒U型”影响,在流转规模分别到达46.277亩和37.125亩之后,耕地转入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由正转为负;耕地转出面积对小麦生产综合效率表现为直接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耕地流转市场,加强农户非农技能培训,以及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影响因素下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的意愿,分析农户对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性户主、拥有村干部身份的农户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意愿,户主年龄显著负向影响其采纳意愿;农户现有种植规模、农业纯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意愿,耕地细碎化程度显著负向影响其采纳意愿;农户对稻虾共养技术的认知、经济效益认知和邻里效应均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意愿;政府技术培训、农业政策支持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均不显著。通过以上分析,为进一步促进稻虾共养技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4,(10):130-134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以及其他环境变量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对样本农户综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纯技术效率却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其他环境变量中,受教育程度、是否租入土地、是否拥有农用机械、地形条件、道路设施状况均对样本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而工作经验、是否存在兼业、气候条件以及贷款难易程度则带来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刘涛  曲福田  金晶  石晓平 《资源科学》2008,30(10):1511-1516
尽管中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耕地数量仍不断减少,并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呈减少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选取耕地复种指数和土地综合产出率两个指标来表示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利用江苏省南京市274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土地细碎化、农地流转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导致农户复种指数的下降,并阻碍了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的提高;转出土地的农户的复种指数和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低于没有转出土地的农户,而转入土地农户的平均土地综合产出率要高于没有转入土地的农户。因此,建议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分析空间交互作用对区域生产率的影响,并将研发投入分为内部研发支出和技术引进支出,检验空间交互作用和研发投入2个部分对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采用1996—2009年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区域间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内部研发支出抑制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对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存在着正向的影响;技术引进支出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存在正向的影响,对规模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承包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决定了农户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依赖程度,准确测算农户耕地流转潜力并对其合理有序流转,有利于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产深度融合提供土地基础生产资料。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凤寺村为例,运用可持续生计量化方法测度农户五种生计资本,进而测算耕地转出潜力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构建农业空间组织经营模式。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生计资本对凤寺村农户耕地转出潜力的贡献差异显著,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对耕地转出起正向作用,自然资本与物质资本对耕地转出起负向作用;(2)凤寺村村域耕地转出潜力为82.45hm~2,占村域耕地总规模的28.11%,呈现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趋势;(3)将凤寺村耕地划分为流转先行区、次行区、末行区三大区域,构建了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的农业企业带动型(先行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辐射型(次行区),农民合作社链接型(末行区)的农业空间组织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陈儒  孔英 《资源科学》2022,44(7):1405-1421
推动农户参与“双碳”目标建设,发挥其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 “大国小农”的现实背景出发,采用自下而上的评价视角来考察农业低碳生产的绩效水平,通过多角度控制农业碳计量技术的不确定性,选取多产出Translog距离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农户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低碳生产技术效率在农户经营主体中的改善途径。研究表明:①调研区域农户在低碳生产粮食作物上具有15%的潜在增产空间,产出情景和方法模型的变异对低碳生产技术效率估计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②在不同类型粮食作物之间,模型估计的生产前沿和技术非效率影响因素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中,土地规模、土地细碎化、老龄化和非农就业均对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产生了非线性影响。提升农户低碳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村家庭剩余劳动力转移,降低农业社会化服务购买成本,提高绿色低碳技术的采用率。  相似文献   

13.
毕雪昊  杨亚琼  邹伟 《资源科学》2022,44(12):2540-2551
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前提,社会化服务被认为是弥补由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起的耕地利用劳动短缺的有效手段。在耕地利用日渐面临劳动约束的压力之下,基于非农就业与社会化服务发展趋势分析二者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江苏省344个水稻种植农户样本,通过DEA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农户社会化服务购买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非农就业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有抑制作用,购买社会化服务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弱非农就业的负向影响;②购买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环节差异,其中,整地、育秧插秧、施肥等服务有利于效率提升,而其他环节的影响并不显著;③购买不同服务环节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不同,仅购买整地、病虫害防治和收割服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劳动力替代、资本替代、技术替代等效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改善要素配置、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具体表现。在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优化家庭劳动要素配置的同时要完善社会化服务市场,针对性激发不同服务环节技术要素活力,保障耕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1994-2014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180个城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1994-2014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整体效率值并不高;②全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热点区域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呈现出"两核集聚"、"多核极化"、"两核极化"的演变特征;③自然条件是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基础因素,耕地资源禀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地区科技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沈能 《科研管理》2013,(4):123-130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区域研发效率,总结出我国研发效率的空间模式,同时运用收敛模型分析我国区域研发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随后基于空间计量考察造成研发效率空间差异的成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内部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且不同区域收敛于不同的均衡水平;省域研发效率的地理媒介溢出效应存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人力资本都对研发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人力资本可以进一步强化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我国研发效率的溢出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研发活动空间集聚的现状,各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各相邻地区间的研发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西省504户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学习能力对农户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生产经营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对农户农业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的学习能力对其生产经营行为调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经营行为调整在农户的学习能力与其农业经济效益之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农户充分发挥自身...  相似文献   

17.
摘戛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7年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相关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引力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讨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创新效应.结果 表明:(1)中国互联网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平衡性,时空分异特征较为明显,具有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特点,同时冷热点呈现出极核化的发展趋势,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江浙沪及其相邻的中部地区;(2)互联网产业空间联系强度不断增强,内部联系结构发生变化,由简单双核心结构变为更为复杂的多核心空间网络结构,重心坐标呈现出自北向南、由东到西的"W"型漂移特征;(3)互联网产业是推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引擎,同时人力资源投入、政府支持力度均对区域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雯歆  罗小锋  唐林 《资源科学》2023,(7):1440-1454
【目的】在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的背景下,厘清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对推进粮食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方法】基于湖北、河南两省770份粮农调查数据,利用DEA-SBM模型对其粮食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通过Tobit模型论证了劳动力转移、技术推广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1)劳动力转移在时间、空间维度均对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存在抑制作用。(2)政府绿色技术推广措施能够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有效缓解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负面影响。(3)技术推广对农户绿色生产效率的缓解作用存在年龄和种植规模的门槛限制,对年轻农户与高收入农户而言,其缓解作用不显著。【结论】应健全农村劳动力保障机制,拓宽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渠道,重点着眼于老龄农户、低收入户的绿色生产技术推广途径,以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有效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外部因素影响农户清洁能源初次应用行为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江西省612个农户调查数据研究外部因素影响农户清洁能源初次应用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经济激励、清洁能源产品属性、感知因素(感知应用清洁能源的有用性与易用性)、环境问题认知对农户清洁能源初次应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激励、自愿活动和清洁能源产品属性对农户感知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激励、自愿活动对农户环境问题认知也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还发现,对农户清洁能源初次应用行为影响最大是经济激励政策;对农户环境问题认知、感知因素影响最大的都是农户的自愿活动。  相似文献   

20.
徐秀英  付双双  李晓格  李朝柱 《资源科学》2014,36(11):2379-2385
本文以浙江省龙游县的竹林生产为例,基于112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地块数量、地块平均面积,地块距离指数PD和S指数对农户经营的竹林地细碎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将竹林地块数纳入生产函数,运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林地细碎化对规模经济及竹林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经营的竹林地平均块均面积为0.853hm2,户均经营3.58块竹林地,地块距离指数PD值平均为0.35,S指数平均为0.493;2农户竹林地细碎化不但降低了竹林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且也影响了竹林的产出。从竹林规模弹性来看,其值小于1,说明目前在竹林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