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 要:金融科技已成为当今热点,科技创新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发展水平?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1 省市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Hansen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以经济增长为门槛时,科技创新会降低金融发展减缓的速度;以产业结构为门槛时,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关系为“倒N”型。同时发现下游地区科技已成为金融发展新动能,中游地区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整体呈“倒U”形,上游地区科技对金融的驱动力疲软。进一步指出,科技赋能金融,金融服务科技是实现可持续金融发展和普惠金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推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结合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现实选择,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介绍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并比较分析目前国内两种类型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产生的背景、服务功能和运行模式的差异,提出完善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即要制定合适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路径、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产品与模式和提高企业的科技金融结合意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中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状况,为两者实现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及耦合协调水平,并利用σ收敛系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两者耦合协调水平的收敛趋势、空间关联以及空间集聚状况。研究表明:从2011—2019年全国整体及省域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水平均有所提升,但省域间差距明显且科技创新严重滞后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省域间仍存在较大差异且未表现出收敛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已历经40余年,现已基本形成了覆盖企业技术创新不同环节的科技金融体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对科技金融提出重大挑战和突出问题,亟待进一步升级发展。面向新需求建议完善基于创新规律的融资体系,构建差异化定位、一体化链接的科技金融服务系统;大胆创新金融制度,探索建立全国政策性科技银行、在“新三板”建立终身保荐人制度等新举措;进一步明确政府创业投资基金的功能定位,培育“耐心”资本,引导社会资金“投科”“投小”“投早”“投长”;优化创新导向的政策环境,为科技与金融结合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文章立足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的地方实践,提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对金融普惠性发展的现实要求,总结提炼浙江普惠金融服务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与实践探索,结合浙江省台州市国家小微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最后得出具有可借鉴性、可推广性与可操作性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管理》2017,(2):65-69
近年来,广东制定实施了多项在全国先行先试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本文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政策顶层设计、科技创新地方立法、普惠性政策、简政放权与市场化改革政策、创新创业政策等五个方面,对广东近期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制定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广东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制定实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2006年~2016年内蒙古12盟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金融服务的渗透性、可得性和效用性构建了内蒙古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各盟市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内蒙古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内蒙古整体普惠金融处于低水平,各盟市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内蒙古普惠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表现为U型关系,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普惠金融旨在从金融角度提升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实现包容性发展。目前西藏自治区的普惠金融呈现出金融服务规模逐步扩大、金融服务的效率显著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等良好局面,但是也存在金融服务的渠道狭窄、金融服务产品种类单薄、制度配套设计与提供金融服务不配套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文章提出以下三点对策:一是政府推动,构建纵横发展体系;二是机构撬动,供给多元服务产品;三是制度联动,完善分类建设机制。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设现代信用社会,离不开现代最新科技的支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区别于传统线下金融服务模式,现代金融体系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渗透到每一个信用环节中,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这种发展模式对金融业态产生深刻变革。在金融科技赋能信用体系建设大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革。因此,加速优化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输出能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科技金融从当初政府政策业务实践层面走向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当前“双轮驱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到当前的“金融、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态势,科技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在变化,作为具有一定中国国情特色的学术范畴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针对科技金融的实践探索历程及发展趋势,需要从“资本工具”、“创新政策”及“经济范式”三个维度去把握科技金融的本质及相关特征,进而丰富和发展相关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发挥理论的政策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其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地级市城市特征数据匹配,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基于金融错配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地促进企业创新,且此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地,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缓解企业金融错配程度,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且金融错配在数字普惠金融三个子维度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也均起到中介作用。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金融错配来推动企业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总体而言,本文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缓解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按照广东科技金融结合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划分为起步期、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和全面发展期四个阶段,研究发现:在不同阶段,广东科技金融结合的政策倾向、发展重点等均有较大差异,通过多年来在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模式试点示范、服务平台搭建及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广泛而深入的创新实践,广东科技金融结合工作取得了重要发展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发展道路。但是也存在科技金融信息化水平较低、行业监管不到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了若干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金融活动的多样化,市场对科技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在信息技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对科技金融的传统服务渠道进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珠海和横琴新区科技金融服务现状的分析,构建金融服务信息化渠道模型,提出信息化背景下横琴新区科技金融渠道的创新策略,为横琴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服务的协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测算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了科技金融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科研经费强度、政府科技支持力度、科研人数和科研人员学历等因素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1)高效的科技金融发展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受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其中科技金融政策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2)推动地区实现高效科技金融发展的路径有四条,分别为政策平衡型、全面协作型、科研投入型和环境人力型。  相似文献   

15.
科技金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中心的关键要素。科技金融既促进了技术创新,也推动了金融自身的创新,更驱动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供给方式的大变革,是形成当代产业生态圈的关键纽带。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是集科技、金融、产业于一体的世界一流湾区,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涉及产业、企业、技术等方面,通过打造科技金融创新产品体系、促进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对接、创新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加速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生态圈,加快促进大湾区内部产业链完备与供应链稳定,以科技金融创新助力先进制造业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大湾区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清中国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基础和短板,基于城市群视角,将中国三大城市群与国际三大湾区进行对比后发现,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中国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在经济增长性、创新资源集聚和科技成果数量等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在经济发展质量、原创性能力、顶尖高校院所、企业的领先性水平和开放性的创新生态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基于此,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近年,广东省高度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较,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产品创新能力不够、专业机构缺乏等薄弱环节。对广东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与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2009-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越大,农业经济增长越快;农业科技创新不仅直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而且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大小分别为44.31%和32.46%.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促进效应不仅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需要协调农村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驱动金融包容性增长的新金融形式,无论在服务范围和触达能力的规模层面,还是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功能层面,均能更精准化支持技术创新。本文首先基于A&H模型与内生增长模型,嵌入金融超发展非线性影响关系,并借助数值模拟方法,揭示数字普惠金融规模和效率层面的不同阈值对技术创新的非对称传导机制和影响特征。其次沿着功能视角,深入我国2011~2018年地级市数据,运用门限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阈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存在非对称影响,在不同阈值范围内对技术创新影响程度不同;(2)数字普惠金融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等规模层面对技术创新表现为明显的超过合理阈值后的递减影响特征,在数字化程度等功能层面表现为持续的正向促进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对于东部地区,金融规模过度扩张表现出不同阈值的边际递减效应,而金融效率可以保持正向促进影响;对于中西部地区,二者均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本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技术创新中的功能层面改善是突破规模瓶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科技金融投入是提升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方式。本文运用Malmquist TFP指数对广东地区的科技金融投入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得出如下结论:珠三角地区随着科技金融投入增加,其科技创新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珠三角对科技金融资源的使用与配置处于技术有效状态,科技金融投入逐渐达到规模经济最优;粤东西北地区由于科技金融投入不足,导致其科技创新效率较低,与珠三角差距在拉大。本文认为,广东省政府在今后制定科技金融政策时应注意平衡地区差距,引入市场化机制,发挥珠三角对粤东西北地区科技创新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