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的1月30日是中国足球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一天,中国足球队又一次的失败了,失败在万众欢腾的春节前,失败在异国它乡的土地上,此时此刻,我站在这里,我的耳边却响起了球迷朋友们那惊天动地的呐喊。那面“中华足球从这里崛起”的大旗,凝聚着我们多少球迷朋友的希望、美梦、辛酸和眼泪。我们曾扛着这面大旗自费到北京,在工人体育馆、在新加坡、在马来西亚的疆场上为中国队呐喊。嗓子喊破了,衣服湿透了,旗杆摇断了,一个球迷所能作到的一切,我们都作到了。可是我们的球队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们的运动员踢得不努力吗?难道是中国人真的不行吗?那个让人颠狂、振奋、激怒的足球,难道只有喝牛奶,吃面包长大的洋人才能驾驭吗?不,我不相信,我决不相信。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球队踢的是“快乐足球”,我们的联赛是“快乐联赛”,可作为球迷我们却没有得到多少快乐。足球是一项竞技运动,集对抗性与观赏性与一体,它本身应该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上,不应该只是球员的自娱自乐,而应该将快乐带给真正支持关心他们的球迷。多  相似文献   

3.
官场专家有言:上级永远是对的;乘巧学生宗旨:老师永远是对的。如今在中国足坛上空,似乎也正在游荡着这样一句话:足协永远是对的。经中国足球管理当局调查,“隋波事件”纯属子虚乌有。隋波无辜,被公认为第一位“敢吃螃蟹者”贾秀全也无辜。隋波大呼“还我清白”,究竟是谁之过?足协有言:还不是不负责任的媒体惟恐天下不乱炒热的。多年“恐韩症”之后,如今又添“恐伊症”。记者、球迷试问究竟,足协(乃至足球圈内人士)听了就烦:哪来这许多恐这恐那?还不是你们媒体无事生非瞎炒作光添乱。媒体、球迷们几年来提建议、寻信息,为中国足球摇旗呐喊忙得汗流浃背不亦乐乎,足球官员们端坐不动,儒雅风范:山人自有妙策,何劳诸君费神。不理我倒也罢了,如今,足球管理层乃至球员、教练,与媒体、球迷对立甚至敌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粗莽者以老拳相向,文明者以激烈言辞相对,似乎球迷不是所谓衣食父母,而是欠他二百吊始终不还;似乎  相似文献   

4.
《新体育》2004,(12):6-6
在“11·17”中港之战的晚上,我在思考这一个问题:我们还爱不爱足球。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我又产生了第二个疑问:这个问,想提问给谁呢。问球迷吗?——广州主办方禁止球迷携带锣鼓,即使是这个基本权利被剥夺,球迷们还是一拨接一拨赶场去了。中国队习惯性不出线,球  相似文献   

5.
球迷看球谜     
’98世弄坏这顿足球大餐在球迷日夜品味中散了席。尽管最后一道菜让不少球迷连连“打隔”:锋线糟糕的法国队竟以一个3:0把早被人们设定为冠军的巴西队收拾得服服贴贴,但是足球是圆滚滚的——没有恒定的上下高低之分,这也是让球迷着迷的地方。眼看着人家在策马扬威,就不免让球迷们为不争气的中国足球而着急。本届世界杯期间,有人在传媒上指点迷津,把中国足球的不振归于“没文化”:没文化的足球界,没艾化的球队球员以及没文化的球迷。从文化角度来审视中国足球,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而让我这个球迷感到似乎没道理的是,怎么在一个…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则我亲耳聆听的故事。 招了招手,一辆红色的夏利停到身边。钻进车刚坐稳,憨憨胖胖的司机师傅劈头一句:“小姐喜欢足球吗?”口气像是迫不及待的足球推销员。“还可以吧。”我轻描淡写的话音刚落,师傅获救似地长叹一声,一把关上车上正在铿锵作声的收音机:“可把我憋死了,终于有人可以谈球了。”吓得道行不深的我连忙高挂免战牌:“你可别对我期望过高了,我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伪球迷。”  相似文献   

7.
谁比谁累     
中国的快乐足球已经走进死胡同,难道还有快乐吗?“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等等这些词,在足球队员中可算是深入人心。他能让你舒舒服服练着足球,坦然地体会到足球的快乐。于是这就成了一种真命题,大家你好我好地踢了足球打了比赛,还稍带手捞足了好处。 跳出男足队,我们看看女足的艰苦,每天坚持长跑锻炼,不管骄阳似火,只要今天有安排,那就要去。女足所取得的成绩与她们训练中的付出是成正比的。然而在男足中,球员的得到与付出相比,显然是失衡的。  相似文献   

8.
说起“侃球”,大家会联想起那些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的足球迷。的确,足球为人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热门话题。那么,网球,这个在大多数中国百姓心目中仍是“贵族运动”的项目,也有得可“侃”吗?当然有。而且“侃网球”绝不会逊色于“侃足球”。如今,《网球天地》为广大的网球迷提供了一块广阔的天地,喜欢“侃球”的球迷们尽可在此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9.
超级球迷“飞力普”金汕中国的超级球迷中有三个为足球而离婚的汉子。我与他们不同,我是一个为足球而不结婚的男人。“飞力普”的由来同罗西、小平头、小皮球等“足球疯魔”一样,我也有艺名,我身份证上的名字叫王伟,绰号则叫“飞力普”。球迷取名都琅琅上口,这样便于...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爱好不多,时间也不宽裕,唯一能让他慷慨付出时间、投入精力的竟是足球。贾平凹戏称自己“假球迷”,这不是谦虚,而是他小说家的幽默。他和“真”球迷们侃球时,常常记不住外国球星长长的名字,自谦为“假(贾)球迷”,避免球迷们见笑。但无论是这个“假”还是那个“贾”,贾平凹对足球的热爱却是实实在在的。贾先生同家父是至交,也是我们家的常客。上月家父从广州参加一个笔会回到家里,把金汕先生托他捎来的13集专题《难圆足球梦——中国足球史》录相带交给我,恰巧贾先生在我  相似文献   

11.
似乎生来就喜欢黑色幽默的是中国足球,就像多年的国家队比赛都像给大家看笑话一样,弄到最后,球迷不拿国家队开涮就不是真球迷了。作为痴情的不懂行的球迷,我只是比较迷茫。最近看着当年一个比一个清白的主儿被拉去东北喝咖啡,我越发纳闷:祁宏不是一特乖的孩子么,也要作假?楼世芳不是号称当年足坛最有文化的人么,也干那种事?曾经的沪上传奇如今像蜂巢般千疮百孔,人们仰赖的足球人几乎都成了阶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足球处在非常时期的一天早上,《人间指南》编辑部除老陈外,其余皆在场。戈玲:冬宝,今早上儿我一来就看你在那儿伏案疾书,吭哧半天写什么呢? 李冬宝(半开玩笑).一千字三“张”的稿,《为球迷立传》,你想不想成为我这球迷列传中的一位巾帼英雄啊? 余德利:俗!我说冬宝,目前的中国足球不说惨不忍睹吧,也算是满目疮痍了,就这样了,你还拿咱球迷开“涮”呢?冬宝啊冬宝,就为这一千字30块的稿费,您就甘心往俗人堆里扎? 李冬宝:老余,刚才你的话,开玩笑也好,挤兑我也好,我不在乎。可我刚才听你那口气,话里话外的透着看不起咱中国球迷的味儿!你说这话就不怕冷不丁从人堆中蹿出两位富有正义感的哥们义愤填膺地扇你两耳贴子?噢!中国足球不行,就不允许咱球迷超前发展了?!  相似文献   

13.
说实话我黑大头不是一个爱说闲话的人,可咱这中国足球不说道说道是真的不行了,球踢的臭不说,人也越做越没味。的确,作为球迷我们可以容忍失败,甚至可以接受2002年出不了线,但我们要求的仅仅只是一场“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比赛,而我们所看到的却恰恰相反。其它的比赛暂且不说,输了也罢了,可是在咱家门口的比赛怎么也就不能争口气呢,即便咱身体不如人家健壮,技术不如人家娴熟,配合不如人家默契,但咱总能跑吧,勤能补拙的道理不会不知道吧,中国队对美国银河的比赛那也能叫比赛,也难怪球迷不满意,哭着喊着要退票呢。我记得老…  相似文献   

14.
“足球村”栏日收到过一封十来个球迷的联名来信,呼吁扭转视线,关注我们中国足球,“比如孙继海,为什么不能成为封面人物?”问得好。 孙继海、范志毅已经和英国水晶宫队签了转会协议,一终于把步子迈到了欧洲足坛。8月底,我们“足球村”栏目出人,去了一趟大连,正遇孙继海从英国回来作短暂停留,于是我们采集了两篇专稿,也算是对不少球迷呼声的二次回应。孙继海跟大家畅叙了他在英国的“十日谈”,他的父亲孙亮宗也热情地为我们写了一篇《男儿当远行》,为孙继海远走英伦作了一个精彩注解。不知各位对这种“父子组合”式的报道满意否。“追踪国脚”,这次我们的主角就是孙继海了。 不光孙继海。同时把脚跨到欧洲的还有李金羽,一个足坛阳光少年。李金羽与我们“足球村”栏目保持着密切联系。临别之际,杂务锁身,他还是忙中偷闲;跟我们栏目的好友马寅小姐说出了自己不少心事,够意思! 让我们祝愿孙继海、李金羽在英国、在法国交上好运。 足球越来越不年静了。当我们编辑完这期“足球村”时,有关假球的消息正漫天飞舞。假球,只是中国足球不平静的冰山一角。足球打假任重道远,比如你从报上读到一个新闻,原来也是假的。中国足球,怎  相似文献   

15.
《体育博览》2008,(8):50-52
西班牙捧杯似乎已经是本届欧洲杯的终结,但在球迷心中,每一届欧洲不都没有随着决赛终场哨音的吹响而结束,每一届杯赛、每一场比赛、每一个进球、每一个瞬间……都在球迷的心中反复回放,这是属于足球的快乐。也是属于每一个球迷的快乐。在球迷心中。这不仅仅是一场杯赛,还是一次狂欢,而狂欢从来便没有界限。  相似文献   

16.
“正义”的呼声 山东青岛海洋大学“广东球迷俱乐部”来信:大圣,甲A联赛第四轮,广东宏远队作客青岛,按说两队实力相差较大,但宏远竟出人意料地负于青岛海牛队。我们作为广东球迷,到现场观看了这场球,心情感到很不平静,作为以攻为主的宏远队,不仅进攻射门不力,而且上半场连一个角球的机会都没有得到,在连丢两球之后,队员们仍然状态不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简直气破了我们的肚皮,现在我们广东球迷都十分气愤,希望贵刊给我们一个申张“正义”的机会。中国足球的希望在于联赛,而像宏远队队员这样的表现,我们联赛的水平何时才能提高? 行者:俱乐部的球迷朋友们,你们现在的愤怒心情猴头我十分理解,你们要求申张“正义”的要求完全合理,你们关心宏远队、关心中国足球的责任感令人感动。中国球员在场上的作风的确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目前,我们队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都还比  相似文献   

17.
记得沈阳球迷同仁有句名言,叫做“足球是我们心中的太阳”。这是痴球者的肺腑之言。球迷者,迷球也。说心里话,作为球迷,当然喜欢观看巴西、意大利、德国以及世界杯足球比赛的现场直播和实况录像。但仔细想来,我们还是要花更多的时间,观看自己的球队——中国足球队的比赛。尽管我们多年来处于“痛心疾首”之中,但我们仍喜足球未心死。不论职业,不分性别,不管老少,喜爱足球者众。明明白白我的心,中国球迷真痴情。现如今,人们还是从这个黑白相间的皮球中去寻找解脱痛苦、排除困惑的钥匙。这就是球迷的禀性,酷爱足球的天性。不然,足球又何以能够成为“世界第一运动”呢? 自从去年中国足球队兵败伊尔比德之后,“立足国内,扎扎实实地搞好国内联赛”,已经成为中国足球界和广大球迷的共识。为了搞好今年的足球甲A联赛,中央电视台也第一次安排了现场直播计划。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足球俱乐部,各队都雄心勃勃,跃跃欲试。沈阳、上海、广州等队,还聘请了外籍教  相似文献   

18.
球迷病人     
中国球迷整体有疾患我是来自曾经是“金牌球市”成都的一个球迷,我曾经以为我们的球迷是全世界最执着、最可爱、最没有私心的球迷,我能做为其中的一员而骄傲。但是几年来的职业联赛在印证着我们差得好远。我们昔日球市从半夜排队到近年的门可罗雀,已经唱出中国球迷的一曲挽歌。很多人已经不愿为“假球黑哨”充斥的足球捧场了,很  相似文献   

19.
体育究竟是什么?足球究竟是什么?中国人对体育、对足球究竟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些问题,虚虚实实、深深浅浅,众说纷纭,各有高见,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是,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不整明白,对足球的发展不利,对我们如何看待这次冲击世界杯也毫无益处。李力研同志对这些问题有他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代表了一种“说法”,但也不可能代表每一位球迷的“说法”今天我们在此发表李文,作为一种争鸣的“奇文”作为一种思路供大家参考。需作声明的是,此文不代表本刊编辑部的观点,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球迷及社会理论工作者就此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来稿请在千字以内,寄本刊“争鸣”专栏收即可。  相似文献   

20.
举世瞩目的’96欧洲足球锦标赛为无数球迷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我们从中领略了现代足球的风采。那一幕幕惊心动魄、赏心悦目的场面令人回味无穷。 “看人家,想自己”是每一位真正中国球迷的心态。在观赏高水平比赛的同时,也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国足球同世界足球水平的明显差距。正如我国前亚足联副主席陈成达所言“差距是全面的”。而决非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我们已经实行了职业化,并进行了3年职业联赛,在一些商业比赛中胜了几支世界强队,中国足球就有了质的突破。似乎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已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