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梅先生认为南杂剧形成于徐渭纯用南曲创作的《女状元》 ,论者对此大都表示赞同。事实上 ,在徐渭之前 ,许潮的《泰和记》、汪道昆的《大雅堂乐府》中已有纯用南曲创作的南杂剧  相似文献   

2.
吴梅先生认为南杂剧形成于徐渭纯用南曲创作的《女状元》,论对此大都表示赞同。事实上,在徐渭之前,许潮的《泰和记》、汪道混的《大雅堂乐府》中已有纯用南曲创作的南杂剧。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在1986年连续发表了<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写作手法独特,突破了她固有的创作模式,受到评论界的极大关注,该文通过对"三恋"的分析,认为"三恋"的创作是作者从心灵深处对人生的感悟,是用小说语言谱写的人性乐章,而且"三恋"的整体创作带有一种较明显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庄子>一书的言说方式入手,旨在揭示体现在<逍遥游>中的人生境界--"无待",以及人生态度--"无为".并借此说明<庄子>的言说方式与其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词源>提出一系列逻辑范畴和美学概念,深入具体地研究了词之创作与欣赏的诸多问题,使词之探讨进入到崭新的境界.因此,<词源>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世词话奠定了理论基础.不足之处在于,<词源>过分沉湎于纯美学、纯艺术的理论思考,对词的社会历史内容及意识形态方面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滥觞--唐代敦煌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唐代的五部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静能诗>、<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为例,具体从创作流派、创作题材、创作艺术、创作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敦煌话本作为通俗小说之源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鲁迅赢得世界声誉的是其小说.<呐喊>、<彷徨>共收25篇小说,比较著名的<孔乙己>、<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情节展开的具体环境都是"鲁镇".本文以"鲁镇"为视角对这几篇作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自我做茧的固定模式,并偏离现实生活.到了明代中叶,由于南曲的兴盛,影响了杂剧的创作,二者互相渗透,《四声猿》便达到南曲和杂剧融汇的高峰.在折数、曲牌等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在内容上直面现实,一扫萎靡之风,以南曲作杂剧,真正的南杂剧从此孳生,并开启了以后南杂剧的创作,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10.
说"九州"     
<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帝王世纪>、<吕氏春秋>等古籍中所载"九州"各有差异,但从中可见"九州"已为今中国之绝大部分地区.考察这一记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诗经>早期的流播.  相似文献   

13.
阿城和<棋王>长期以来被作为"寻根派"文学的当然重要代表,这本身是当代文学史的误会.<棋王>的文学史定位,是典型的创作"体认"超前,作者"默认"居中,后人理论"追认"滞后的文学社会学化行为.<棋王>的叙述学意义探究,如其叙述时间处理和叙述方位(包括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设置、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矛盾等,不仅提供大量反证,且可对<棋王>文本欣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全文收录, 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认定为来源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相似文献   

15.
论《豳风》     
<诗经*豳风>的创作时期多在西周,<七月>一首或早于周初;所在地域可能是北豳而非南豳;特色一是表现了周族世代先祖擅长农业的传统,二是表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急切向往,三是有的比兴手法与<易>的同类爻辞非常相似,显示了西周早期诗歌的某种风彩.这些使其在十五国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奥尼尔中期创作体现了他对戏剧技巧的试验与主题多方位的探索.他的<毛猿>、<榆树下的欲望>、<马可百万>和<大神布朗>等剧作,反映出悲剧是个体无意识与文化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千古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震荡心灵.本文试图从美学特征的比较上探索一下两部作品的美学差异现实精神与浪漫情趣、情景交融与情理结合、粗犷坦率与悲壮激昂.及其形成的根由.从而寻觅到它们迷人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更进一步吸取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有着极为重要作用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词话>中的"以唱代言"现象存在着一个在后二十一回中遽增的情况,这说明<金瓶梅词话>后二十一回与前七十九回(除去五十三至五十七回,实为七十四回)在创作时并非出于一时或一人之手.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杂剧具有强烈的斗争色彩和鲜明的爱憎倾向.不过,在某些作品中,关汉卿的主观创作思想往往被程式化与世俗化的戏曲模式所弱化,从而呈现出大众化的、诙谐的、偏重于舞台演出气氛的创作特点.本文即以<谢天香>一剧为例,分析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末和元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真人)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祖稿即<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