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滨孙漂流记》是18世纪文学巨匠笛福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笛福既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说家,著名的政治评论家,又兼具商人身份,被后世赞誉为欧洲现实主义小说之父。《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他的船只不幸遇到风暴触礁,同行的其他船员都葬身鱼腹,只有他一人幸存,他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鲁滨孙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后来,他从岛上的土人手上救了一个人,给他取名"星期五",作为自己的奴隶。经过了整整28个年头,才有一艘英国船路过该岛,鲁滨孙带着"星期五"返回故乡。文章对《鲁滨孙漂流记》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鲁滨孙漂流记》 1719年,《英国人》杂志刊登了一则新闻,有位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冲突,被抛弃在荒岛上,孤独地生活了四年多,变成了一个忘记了人类语言的野人。后来,一位航海家发现了他,把他带回英国。有位作家感到这是个很好的题材,便很快创作了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位作家就是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丹  相似文献   

3.
【导读】 英国作家笛福(1660—1731),在59岁的时候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这部描写航海、旅行、冒险的作品,一出版便大受欢迎.他因而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近300年来。他笔下的人物鲁滨孙以其独特的精神魅力和令人震撼的荒岛生活经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读者。  相似文献   

4.
[原著简介] 《鲁滨孙漂流记》是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书中写到英国青年航海家鲁滨孙为了实现航海梦想,不顾父母的劝阻,毅然踏上征途。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上,从此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孤岛生涯。不过,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相似文献   

5.
笛福和他的《鲁滨孙漂流记》文/王宗玖图/李宽704年,一个苏格兰水手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在那里,水手与人世完全隔绝,独自生活了4年多,才被一个航海家发现,带回英国。一位59岁的老人受这个历险故事的启发,创造了生平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也...  相似文献   

6.
《鲁滨孙漂流记》(以下简称《鲁》)是英国作家笛桶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成功塑造了永不疲倦、勇于进取的英雄人物鲁滨孙。他遭遇海难流落荒岛以后,不是坐叹命运不济,而是运用头脑和双手,把荒岛改造成了井然有序、欣欣阳荣的家园。他独自在荒岛生活28年,既有精明的头脑,义有实干苦干的精神。他拥有太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看完《鲁滨孙漂流记》,我十分感触。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一个高大的勇者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故事里面的那个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荒岛上生存了整整二十八年,最后又回到了祖国,真是一段奇迹。我被鲁滨孙感动不是因为他的运气不好受到不幸的遭遇,而是因为他的坚毅顽强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感动  相似文献   

8.
正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英国作家笛福(1660年—1731年)的名著。从出版至今,三百年来风靡世界。鲁滨孙原来生活在巴西,经营种植园,生意蒸蒸日上。为了扩大规模,他和另外的商人去非洲几内亚。十四个人在1659年9月1日登船,横渡大西洋。船行三十天遇到飓风,被狂浪打翻。鲁滨孙被冲到一个无人荒岛上,活了下来,其余的人都死了。鲁滨孙在经历绝望和恐怖之后,冷静地面对现实,不悲观,不空想,从容应对,依靠自  相似文献   

9.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在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作儿童的必读“生活教科书”,是教育儿童及青少年的好材料。人们之所以这样评价它,主要原因就在于这部作品能够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荒岛余生》这篇课文,没有多少故事情节,主要写鲁滨孙遭遇海难后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以及最后战胜自我、获得新生的过程。节选内容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就是鲁滨孙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心态变化过程。在大力倡导培养创新思维、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今天,如何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荒岛上。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的一点物资,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  相似文献   

11.
荒岛小说这一题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基本遵循了人遭遇海难、流落荒岛和回归社会的情节模式。《鲁滨孙漂流记》、《蝇王》和《昨日之岛》三部代表性作品可以充分表现出荒岛小说在空间意义、欲望表征以及终极指向三个方面哲学意义的流变。从《鲁滨孙漂流记》中昂扬自信的时代精神,到《蝇王》对这一精神的摧毁,再到《昨日之岛》中温和的反思性重建,展现出从绝对到相对,从一元到多元,从"务实"到"务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你能够孤身一人在荒岛上生活27年吗?不能。你能在没有机械设备的荒岛上建造房屋吗?不能。可是鲁滨孙·克鲁索却行。鲁滨孙厌倦了安稳的生活,想成为一名航海家,周游世  相似文献   

13.
吵架吵出《鲁滨孙漂流记》 1704年,英国一货轮在离智利不远的一个群岛抛锚时,副船长谢尔克莱格与船长因事争吵起来.吵得势不两立要动起武来,气得谢尔克莱格辞职不干了.他气势汹汹地吼道:“谁稀罕你这臭船,宁可上岸也比受你的气强!”谁知话音刚落,船长就请他留下来.无奈谢尔克莱格上了小艇,到了一个无名荒岛上.谁也没想到,他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竟风餐露宿,艰难地度过了四年零五个月.一天,碰巧有艘小船停靠小岛,谢尔克莱格才得救上岸.各家报社纷纷前来采访,要他把荒岛上的生活全部介绍出来.之后,一部名著《鲁滨孙漂流记》诞生了!  相似文献   

14.
刘熠辉 《海外英语》2020,(8):241-242
《鲁滨孙飘流记》是英国18世纪文学巨匠丹尼尔·笛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享誉世界文坛.书中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在荒岛孤身奋斗,以其开拓进取、勤劳睿智、创造新生活的坚韧不拔的形象和精神,在世界文学史上散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鲁滨孙自身的优秀品质帮助他在孤岛上成功自救的同时,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他救,直至最终成功逃离荒岛,重返英国.  相似文献   

15.
《荒岛余生》讲的是一个人在荒岛上与孤独作斗争的故事,和著名的《鲁滨孙漂流记》很相似,不同的是,鲁滨孙还有一个朋友叫“星期五”,而《荒岛余生》里的查克只是一只没有生命的排球。在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上.孤独不能不说是非常可怕的。孤独感最大的破坏力就是对行动的抑制,长期下去就会在人格上产生破坏力,产生抑郁、沮丧、烦躁等情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在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1719)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西方社会中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资产阶级冒险家“鲁滨孙”的形象后,接着在他的第二部重要小说《摩尔·弗兰德斯》(1722)里,笛福又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具有“鲁滨孙  相似文献   

17.
王洁 《辅导员》2014,(8):53
正上周,我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深深地被鲁滨孙的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长篇小说,被人们誉为"生活的教科书"。这本书叙述了英国航海商人鲁滨孙在前往南美洲的航行中,船发生意外,只有他一人幸免于难,被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无名岛上,他靠自己的顽强意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岛上生活了28年之久,历尽艰苦困  相似文献   

18.
笛福塑造的鲁滨孙通过航行冒险积累丰厚的财富,改造荒岛、征服自然,实现人生价值,确证自我。同时呈现了旅行者和被旅行者的文化差异、文化传递现象,再现文化交流与认证,通过对《鲁滨孙历险记》中"他者"形象的分析,呈现文化传递中的种种误读。  相似文献   

19.
我不怕黑了     
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我深有感悟。每次看到勇敢两个字时,鲁滨孙勇敢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鲁滨孙是一个勇敢坚强的人,他不愿享受安乐的生活,离开家去航海冒险。可是,他的船在海上沉了,同伴都被大海淹没。他漂流到一个无人岛上,独自面对饥饿、孤独。他  相似文献   

20.
<正>丹尼尔·笛福:"小说之父"和"鲁滨孙之父"被誉为"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1660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经营屠宰业的商人家庭,因为受过中等教育,笛福对政治有着极大的热情。1 692年,他生意失败,负债累累的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6个孩子,于是他开始以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谋生。由于他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致使他常常入狱。在59岁的那一年,他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也就是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的《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给笛福带来了巨大成功并帮他还清了一些债务。在他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