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把学生看成知识客器的现象.不让学生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这一切离不开学生的学习习惯,任何一个习惯的养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数学课以激活小学生思维、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来引领学生全员参与、激情投入,使小学生在愉悦、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的现象。即老师把知识  相似文献   

3.
张艳军 《新疆教育》2013,(14):90-91
以前我们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思考。老师讲的其实都是书上内容。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的"不健康"现象,完全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我认为,书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讲的都是书上内容,并且教师还把知识嚼烂了才喂给学生,只让他们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看书,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这是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离开老师寸步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以前都是书本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去教,书本上举什么例子,教师就举什么例子,教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这样的数学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陷入僵局,导致学生学不了多少。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常听有的老师抱怨:讲了这么多遍的题目,学生还是不会,累啊。眼观当前的数学教学,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这种灌输知识的方法其实是把学生当成了盛知识的容器而已,而不是一个能独立思考、能自主获取知识的个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效。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的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象。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总是喜欢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致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能力,变得麻木、呆板、什么都等着老师来讲,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态度;变得消极沉默,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封闭自己;变得不主动,不懂的问题不去问老师,不和同学交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对学习的兴趣。面对这个教育亟待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喜欢用一节课的时间专讲典型的习题,这些习题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而来的,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往往学生在习题讲评课上自以为是,总认为讲评课没有什么可听的,认为自己会做了,听与不听一个样。其实,老师在讲评课上一般都不会为了讲课而讲评,而  相似文献   

9.
何小立 《时代教育》2006,(12):89-8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喜欢用一节课的时间专讲典型的习题,这些习题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而来的,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往往学生在习题讲评课上自以为是,总认为讲评课没有什么可听的,认为自己会做了,听与不听一个样。其实,老师在讲评课上一般都不会为了讲课而讲评,而是通过讲评,  相似文献   

10.
苏文华 《成才之路》2009,(24):40-41
自古到今,凡有作为者,都是在不断地加强学习。只有在前人的知识中不断创新,才能在自己的一份天地中有所成就。由此我们认识到,学校的教育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一个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学校生活毕竟是短暂的,未来不论我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着满堂灌的现象。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不让学生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板,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学生理解能力低,表达能力差,学习很吃力。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自我自主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跟班听的这节英文课是讲美国总统林肯的生日。老师艾丽丝把复印好的文章发给每一个同学,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给10分钟时间,画出生词、自己不明白的句子和意思吃不准的短语,自己读一读;然后再问学生哪儿不明白,不明白的地方她就一一讲解。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她已事先开出了书目、出版社,并且标了书价,让学生自己去查找。  相似文献   

12.
我跟班听的这节英义课是讲美国总统林肯的生日。老师艾丽丝把复印好的文章发给每一个同学,她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给10分钟时间,画出生词、自己不明白的句子和意思吃不准的短语,然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再问哪儿不明白,不明白的地方她就一一讲解。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她已事先开出了书目、出版礼,并且标了书价,让学生自己去查找。  相似文献   

13.
感受要真挚     
学生:上两回已听您说了把文章写生动的两个法宝,请问还有什么? 老师:小学生任何作文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你要把文章写生动,就得在叙述中渗入自己内心的真挚感情。学生:真挚的感情从哪儿来呢? 老师:你对叙写的事件和人物要有深刻的感受呀。十七  相似文献   

14.
这里要解决好“怎么讲”和“讲什么”的问题,搞“填鸭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就讲不到学生心里去;讲学生不爱听的、对学生无切实帮助的东西,也讲不到学生心里去。要把课讲在学生心坎上,就要用启发的方法讲学生需要你讲的东西。拿讲读教学来说,是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重启发、讲解: 1、学生不大懂而又是文章关键的地方,要启发、讲解。  相似文献   

15.
去年十月在咸阳召开的“省小学教学研讨会”上,我听了北京一位特级教师杜宪章老师的两节数学课,受益匪浅。他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特别是他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学作风,与他本人朴实无华却又庄重典雅的气质,贯穿始终的妙语连珠融为一体,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底蕴,使我记忆深刻。杜老师讲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前,他和学生做了几分钟的交流。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从北京来,然后问小朋友:“你们还想问老师点什么呢?”孩子们有的…  相似文献   

16.
<正>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童话和游戏一样是儿童童年不可缺少的。"我们都知道孩子们都是喜欢听故事。设想一下,如果在教授英语新课时,如果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去导入新课,学生一定会认真去听老师讲,并试着努力去弄明白老师在讲什么,从而也会帮助学生去了解新知识。故事教学的运用范围比较广,无论是导入、操练或者拓展环节都可以使用。但在运用故事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点:  相似文献   

17.
吉友堂 《小学生》2012,(9):15-15
我通过这一学期对新课标的学习,觉得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转变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一、变"教师讲"为"学生说"长久以来,知识都是靠口耳相传,老师讲,学生听,而且学生要注意力集中地听,不管学生有没有兴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想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道小学语文测验题,内容是修改病句:“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只有陈华一个人还没交。”命题者拟定的“病因”是犯了前后自相矛盾的错误,既然说全班同学的作业都交了,怎么又说陈华还没交呢?不单是命题者,许多老师在教学中也把“他什么都好,就是太贪玩。”“、这道题全班同学都做对了,仅有小华一人做错。”、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了,就我一个人在家里。”这类句子归为前后矛盾、违反逻辑的病句。笔者在听一位老师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课时,老师让学生提问题,一位学生提出“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这句话先讲“哪儿都像…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已具较强的求知欲、鉴赏欲、尝试欲、成功欲。他们期盼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教学中应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己寻觅知识的真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搭台”,让学生尽情表演,自己做一个好观众,在时机成熟时,进行必要的点拨,为学生表演导航,为此要做到四个“转变”。一、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要求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画什么,学生背什么;老师写什么,学生记什么。学生最终成为一个“活书橱”。老师应还政于生,归权于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我们应该有所创新,传统的课堂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而在我们的新课堂中,老师们应该把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们的主动学习相结合,要让学生们能够听进去知识并且乐意学习,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