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木梳有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过一会儿,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小伊、小石和小钱。负责人对剩下的这三个应聘者交待:“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向我汇报。”10日期到。负责人问小伊:“卖出…  相似文献   

2.
请先读一篇优秀的小小说:把木梳卖给和尚王颖陈圆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木梳有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过一会儿,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小伊、小石和小钱。负责人对剩下的这三个应聘者交待:“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  相似文献   

3.
唐惠忠 《初中生》2013,(20):16-19
请先读一篇优秀的小小说:把木梳卖给和尚王颖陈圆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相似文献   

4.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丙。负责人交待:"以十天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家公司招聘营销人员,应聘的人很多。经理一看这么多人,怎么才能选出合格的人才?想了想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发挥出各位的才能,我出道题考考大家,请大家把木梳卖给和尚,看谁卖的多。”这个题目不好做,出家人剃度为僧,连头发也没有,买木梳有啥用处?大多数人扭头而去,有的甚至不无气愤,这不是有意刁难人嘛!最后只剩下了三位应聘者,他们是小张、小李和小王。经理说:“给你们十天时间,看谁卖出的木梳最多。”三位应聘者分头去忙碌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十天,三位都如期回来了。经理问小张:“卖了多少?”小张只…  相似文献   

7.
<正>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相似文献   

9.
有一则故事,说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应聘者趋之若鹜,其中不乏硕士、博士。但是,当这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赚得利润。  相似文献   

10.
有一则故事,说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应聘者趋之若鹜,其中不乏硕士、博士。但是,当这些人拿到公司考题后,却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原来公司要求每一位应聘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为公司赚得利润。 出家和尚,剃度为僧,六根已净,光头秃顶,要木梳何用?莫非出题者有意拿众人开涮?应聘者作鸟兽散。一时间,原先门庭若市的招聘大厅,仅剩下A、B、C三人。这三人知难而进,奔赴各地,卖木梳。  相似文献   

11.
人才一种     
话说当年,外资企业侵入国内市场,竞聘人才蜂拥而至,考核内容是将木梳卖给和尚,卖得多的胜出,被录取。第一位应聘者很费劲地向一个头痒的小和尚卖出了一把木梳,说木梳方便挠痒。第二位应聘者对住持说,木梳可方便进香者整理衣着,出售了10把木梳。第三位应聘者说是为了给远道而来的进香者以纪念,让住持签了1000把木梳的订单。按理最后的胜出者应是第三位,跨国企业的招聘工作也该结束了。可当自认为是天才的第三位应聘者欢天喜地地离开招聘场地,招聘人员正在收摊子的时候,第四个应聘者———小才,满头大汗地赶来了。“对不起,对不起,我乘的车在…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家著名的国外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前来应聘的人挤满了大厅。面试时要求应聘者在10日之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面对这样的考题,门庭若市的招聘大厅转眼间只剩下了3个人:A、B、C。  相似文献   

13.
处处留心某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级主管,公司老板坐在只有一把摇椅的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等待如潮的应聘者。 应聘者甲首先走进了办公室,站在老板的面前。老板说:“请把大衣脱下放在凳子上坐下。”甲急忙把大衣脱了下来,准备找凳子,发现房里没有凳子,于是很尴尬地说:“老板——对不起!”老板挥了一下手说:“好,你可以走了。” 应聘者乙走进了办公室。老板说:“请把大衣脱下放在凳子上坐下。”乙望了一眼房里,没有看到凳子,于是很谦恭地说:“老板,我站着跟您讲话也可以。”老板淡淡地  相似文献   

14.
有一家大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应云集。但面对“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的考试题,大多数人无奈离去,最后只剩下三个人:小伊、小石和小钱。招聘给他们10天时间。  相似文献   

15.
有个公司招聘,考题是把木梳卖给和尚。甲上山跑了三座寺庙,游说和尚买他的梳子,引来和尚的责骂和追打。下山途中,甲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他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乙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对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认为有理,那山上共有十座庙,于是住持买下了十把木梳。丙到了一个颇具盛名的深山宝刹。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作纪念,保佑…  相似文献   

16.
源善 《教育》2006,(14)
有三个推销员接受了老板的任务,10日之内,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寺庙。3人均感为难:寺庙,和尚居所,要木梳何用?10日之后,3人返回交差。其中,A君满腹委屈:10日艰辛,仅卖出1把木梳,还是一位游僧动了侧隐之心买下的。B君愁眉苦脸:10日费尽口舌,好说歹说,劝进香者整理衣冠,不要亵渎神灵,才买出10把木梳。C君却不然,10日卖出木梳1000把。众人听此瞠目结舌,C君曰:凡进香  相似文献   

17.
第六次应聘     
一家通信公司的人事主管经常要到人才市场招聘人,他发现有一个人经常出现,那个人的态度是谦恭的,最后总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可是,他只有大专文凭,而公司录用的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自然他没有被录取的机会。到了第四次,主管就直言告诉他:“公司的录用标准其实是硕士生。”主管的意思很明白,让他不必向公司投递简历了。但他仍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主管笑笑,不再理会他了。有一次中层例会,主管偶然谈起了这个应聘者。在座的总经理听了,问:“他真的是这么说的?”主管说:“是的,而且我记得近年来我公司的每次招聘他都…  相似文献   

18.
一名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在应聘工作时,竟然提出要直接当总经理助理,这让公司招聘人员哭笑不得。一次济南人才市场举行的招聘会上,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应聘者来到了槐荫区一家公司的招聘摊位前,在看到该公司招聘的职位后,就向这家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蔡先生提出:"我不想干销售和文员,我想当你们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蔡先生先是一愣,然后打量这名求职者,再一询问这位求职者的个人条件,  相似文献   

19.
第六次应聘     
一家通讯公司的人事主管讲了这样一件事。他经常要到人才市场招聘人才,发现有一个人也经常出现,他的态度是谦恭的,最后总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可是,他只有大专文凭,而公司招用的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自然他根本没有录取的机会。到了第四次,主管就直言告诉他:“公司的录用标准其实是硕士生。”主管的意思很明白,让他不必再向公司投递简历了。但他仍是说:“我一直希望加盟你们公司。”主管笑笑,不再理会他了。有一次中层例会,主管偶尔谈起了这个应聘者。在座的总经理听了,问:“他真的这么说的?”主管说:“是的,而且我记得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展示失误     
公司要招聘一位车间生产线的负责人,经过几轮的笔试和面试,只剩下三位应聘者。人事主管对此也难以取舍,只好交由总经理亲自定夺。最后的应聘会是在经理的办公室进行的。总经理让三位应聘者同时进入他的办公室,只是问了他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要加盟本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