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的作用及其法律地位;明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及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培养运用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中学文科》2007,(1):41-43
【考点预测】1.知识:(1)我国的国家性质。(2)人民和公民的区别。(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能力与活动:(1)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2)自觉遵纪守法,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3)探究权利和义务,展示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学文科》2007,(1):48-51
【考点预测】1.知识:(1)教育的含义、作用。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征。(2)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意义、保护的方式。(3)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的顺序、方式,遗赠的含义。(4)智力成果的含义、表现、作用、包含的内容。2.能力与活动:(1)依法维护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2)维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的能力。(3)树立消费者维权意识和有效方法。(4)编写维权手册。  相似文献   

4.
《中学文科》2006,(1):37-39,90
识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事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 理解:简要说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列举实例。说明公民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在收集有关资料或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讨论,能独立草拟一份有关部门工作的批评意见书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诩聪  甘为群 《中学文科》2005,(1):35-36,89
识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理解:1.简要说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2.列举实例,表明公民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活动:在收集有关资料或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共同草拟一份对有关部门工作的批评或建议。  相似文献   

6.
法学概论     
《河北自学考试》2006,(6):16-16
1、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答:(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7.
蒋一平 《中学文科》2007,(11):103-104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监督权作为公民的政治权利,学生在第1课第2框已初步接触。这节课是对监督权的具体展开和深入。也是对前面学习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承接。通过对公民如何参与民主监督进行概说,启示我们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也是整体上把握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李诩聪  甘为群 《中学文科》2005,(1):43-45,90-91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理解:1,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2,列举事例,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3,列举事例,说明公民要依法履行应尽义务。活动:结合个人生活中的实例,从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等方面,对青少年应有公民意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二框在讲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时,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是这样表述的: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但在讲到村委会和居委会(第二课第一框和第三框)时,村民或居民选举村委会主任或居委会主任,又说这是公民在行使民主选举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构建民主政治的基石。依法保障公民的表达权不仅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有序运行,而且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谐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公民通过依法行使表达权来自由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从而使得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维护其切身利益,并促进个人自主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考点提示】1.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2.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3.公民的权利、基本权利4.公民权利的保障5.公民权利的广泛性6.正确行使公民权利7.公民的义务、基本义务8.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9.忠实履行义务【复习要点】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在  相似文献   

12.
公民是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的人:这是公民定义。公民应该是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能力的人:这是公民身份或公民资格。一方面,根据政治权利的平等原则,每个国民都应该享有政治权利,都应该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根据人作为政治动物之本性,每个国民都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的政治能力:实在的或是潜在的。因此,每个国民便都应该具有公民资格,都应该成为公民,都应该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对于那些不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能力,而仅仅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的潜能的国民,政府负有通过公民教育而使这些国民具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务活动能力的责任:保障每个国民的政治潜能得到实现乃是国家的义务和国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李诩聪  甘为群 《中学文科》2005,(1):40-42,90
识记:我国三个诉讼法律的名称。理解:1.用事实表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用事例表明,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3.列举事例和有关资料,表明公民依法行使揭发检举权的重要作用。活动:通过走访、参观、模拟法庭或其他活动,了解诉讼和审判的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14.
《中学文科》2006,(1):46-48,91-92
识记: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理解:列举事例,说明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平等的、广泛的、真实的。列举事例,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行使公民权利的总原则,公民要依行使自由权利。列举事例,说公民要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应怎样依法履行义务。 活动:结合个人生活中的事例,从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等方面,对青少年应有的公民意识进行讨论,树立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等等。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具有法律强制的性质,即国家以法律制裁的强制力量作为履行这些义务的保证,不履行这些义务,就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但是,我国大多数公民并不是由于害怕法律制裁而被迫履行公民义务的,相反,他  相似文献   

16.
《中学文科》2007,(1):44-47
【考点预测】1.知识:(1)人格权的内容。(2)维护生命健康权。(3)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公民享有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4)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内容。2.能力与活动:(1)尊重人格权利,感受法律尊严的能力。(2)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3)维护自己的和他人的人格尊严的能力。(4)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5)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考查分值】选修模块分值:12分政治生活模块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2.我国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2)政府权力的行使2009~2012年高考《课程标准》全国卷政治生活试题考点分布结构及相关数据《考纲》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王静文  罗晓岚 《中学文科》2005,(1):20-22,88
识记:1.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2.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宪法规定。理解:1.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9.
李诩聪  甘为群 《中学文科》2005,(1):37-39,89-90
识记:1.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关系,危害国家安全,都应负法律责任。2.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理解:1.列举实例,表明必须依法同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2.列举实例,表明依法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是无上光荣的。活动:1.收集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事例,交流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2.参加拥军优属活动,并总结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20.
主体意识是在法治状态下公民对自身权利和地位的自觉意识。它是在商品经济阶段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不断扩充自身的内涵。由此形成的主体意识诸因素(公民、权利、责任、政治参与、法律等意识)反过来对法律建设产生特别的铺垫作用,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观念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