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元平 《美育学刊》2015,(6):111-117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和核心。人类创造音乐,音乐又影响或改变人的自身。从音乐的本质及功能来看,人在音乐审美感知活动中最主要的三个向度应是形式体验、生命幻象、文化体认。从音乐育人的角度来看,此三维向度各对应于人的感性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社会学视野下,分别从社会文明、音乐遗产和音乐本质三个方面对古希腊与古罗马音乐进行阐述。通过对音乐形态的比较研究认为,古罗马音乐不只是对古希腊音乐的一种完全的继承,古希腊和古罗马音乐上的差异主要是缘于二者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因此,从更多意义上来讲,古希腊人注重思想,其音乐具有文化特质,而古罗马人追崇力量与身体的健壮的完美,其音乐更富有力度美。  相似文献   

3.
关于音乐本质的反映论观点认为音乐的本质存在于物的和谐中,存在于声音流动的形式结构中,认为音乐之本质在于对外界声音与客观事物的模仿。这种观点虽然在最初的立场上是正确的,但却有着明显的缺陷。而音乐本质的先验论观点把音乐活动视为脱离现实基础的纯粹抽象的思维与情感的运动,把作曲家的创造说成是先天具有的才能的发挥,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而在反映论中引入实践的观念和运用辩证法的方法,用实践代替反映,从而得出关于音乐本质的正确结论——实践论。  相似文献   

4.
费尔巴哈称自己的哲学为人本学。他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深入地探讨。他认为人的社会本质是人的最高本质,而绝对本质,即理性、意志和心,则是人之为人的特殊规定性,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众说不一的问题,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和关键问题,人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视域和层次加以阐释。人作为现实的生命存在、类存在、社会化存在,究其本质就是处在社会关系中、基于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保持其自身发展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不是作品取决于我们对它的意向.音乐作品同音乐产品存在着本源性的区别,同音乐现象也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一反《乐记》其"乐者,所以象德"的功能性论见,运用魏晋玄学"校实定名"、"辨名析理"的方法,系统地探讨涉及到了现代音乐审美体验理论中的诸多重要命题,例如音乐的本质、曲调以及"礼乐之情"等艺术本体论上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一套具有深远意义的音乐理论。音乐美学的研究从历史上看,一直存在自律派、他律派等不同观点的争论,而其中对音乐与情感关系探究的争论尤为激烈,它涉及到了音乐的本体、审美、功能、主客体的关系等关键词。《声无哀乐论》中音乐审美的借鉴,对进一步认识音乐美自律视野下的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通过否定性辩证法和"内在关系"视角去审视人的本质,从三个视角去阐明了人的本质:利益与需要是人的本质产生、发展和扬弃的内驱力,"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一定的"社会关系总和"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制约其自身的人的现实本质.马克思从而将需要、劳动、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也将人的本质、实践唯物观与共产主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一般本质.人的实践性存在,决定了人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德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进行的.迄今为止,人作为“关系性存在”,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整体性关系存在、个体性关系存在和共生性关系存在三种不同的具体形态,与此相适应,以“成人”为使命的德育在范式上也发生了从整体主体性德育到个体主体性德育,再到主体间性德育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东西方音乐美学史上重要的代表著作和人物,《乐记》与柏拉图在音乐的作用方面都强调音乐对个人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而且都具有一定的阶级论特征。但二者在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却又有根本的区别:《乐记》强调人内在情感与外物刺激的和谐统一,重在"天人合一";柏拉图则强调数与比例的和谐,重在"天人分际"。  相似文献   

11.
美学语境下的音乐情感具有多重意蕴,它对于揭示音乐艺术的本质,以及从其基本特征上去建立音乐内容和形式较为普遍的联系具有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唱歌教育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在小学音乐课中应用良好的唱歌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在唱歌过程中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以后的音乐学习作好铺垫。本文从唱歌的本质以及如何创建唱歌教学等方面来阐述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改革高师音乐专业招生制度为宗旨,论述了音乐素质的本质与范畴,音乐素质测试的价值与作用,指出了音乐素质测试的位置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人性的视角对体育人文社会观进行了探讨.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而作为类存在的根本特性.人性的需要是体育发展的动力之源.体育为人类所创造,满足人的需要是体育存在的本质要求.人性观是动态发展的,体育人文社会观也应是动态发展的.从人性的角度审视体育人文社会观,能更科学地阐明体育的终极目标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经典论断,它不仅科学回答了人的存在方式是实践、劳动,而且揭示出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它揭示了人具有社会性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后期关于人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进一步阐释了人的本质的最普遍的表现形式,以及人的本质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原因。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种经典表述,体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发展并不断深化的逻辑过程。我们在认识人的本质这一问题时,应该从以上三方面把握。只有这样,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理解才能全面而且深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关系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闪现于马克思的多篇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坚持实践的观点,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探寻美的本质和根源。要清楚认识马克思"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观点,必须从人的本质的内涵和对象化的内涵两方面探究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信仰不是产生于宗教,而是源于人的人质化觉醒,它是人获得人质化觉醒之时进发的对存在的超时空的持续恒远的神圣看待所形成的关联存在姿态.这一关联存在姿态是人面对分璃和对象化的存在处境,以张扬生命的自我本质和生命的世界本质的方式来彰显自身对存在整体自由之心灵化确证和心灵化守望.因而,信仰的存在本质是面对存在危机并寻求消解的不泯希望;信仰的生存论朝向,就是从心灵出发而达向行动,亲近世界,关切万物,消解分离和对象化,使自己拥有世界性存在之真正自由.  相似文献   

18.
人的存在、本质和解放的三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存在、本质和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三个有机联系的问题。人的存在问题远远超出了物种的存在关系。人作为类存在物,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体;人作为群体存在物,是自然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的统一体;人作为个体存在物,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人的存在具有三重性,因而人的本质必然也具有三重性。人的解放是人的存在矛盾的解决,也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因此,人的解放包括人的类解放、人的群体解放和人的个体解放  相似文献   

19.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要掌握良好的舞蹈技巧,同时 也要有丰富的综合艺术修养,而在各种艺术修养中尤以音乐与舞蹈关系更为密切。原因是:从历史上看,舞蹈与音乐几乎同时产生。因为舞蹈艺术是以节奏为基础的,所以每当跳起舞时,音乐伴奏是不可少的。从生理心理学上讲,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用动作、手势、面部表情来表达。同时,更需要有声音的帮助来强化通过动作、手势、表情来表达内心情绪。而音乐正是从最本质的方面来积极地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在他的整个思想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摆脱了传统的实体论思维方式的束缚,是从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双重维度来理解人的本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这双重维度是对立统一的,不能单独从任何一方的逻辑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