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发表了"七一"重要讲话,首次明确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首次全面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总体框架与基本内容.首次完整地系统地归纳了中国特色的发展学说.首次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回答了什么是我们最高目的.首次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深化理论探索的起点.强调党的建设的重点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强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强调必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从而为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不断在实践中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在迎接党的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刻,我们重温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了汉语里的完成体和动态助词"了"的关系.对于汉语里的完成体的讨论一直存在着"完成""结束""实现"三种观点.这和动态助词"了"意义的深入研究关系密切.本文试图揭示完成体和动态助词"了"的真正关系:汉语的完成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动态助词"了"分为了1,和了2,了1表完成体,了2表实现体.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周易》中的"爻"作了诠释.文章从"爻"的形状生成说起,论述了"爻"与"十"、"爻"与"×"的关系.文章又从"爻"的形状论及"十"与"×"的普遍性.文章最后由"爻"的本义("爻,交也"、"爻,效也")论及"爻"的衍生义.  相似文献   

4.
王俊 《教书育人》2007,(6):42-43
有效营造和谐的学校管理之境,首先需要避免两种错误的认识.一为"有序"就是和谐.以为达到了"有序"便就有了和谐."有序"虽是和谐的特征之一,但绝不可以替代和谐.因为"有序"可能过于理性,却损伤了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张贤亮的<绿化树>是一部成长小说.具体而言,张贤亮笔下的"成长主题"赋予了文本世界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各种层次叙事独特的本质.时间层次上的"日常生活"在<绿化树>里并没有流于平庸和琐碎,张贤亮强调了"日常"的生活本色和人性温情,另外,文本中"指向未来"的时间契合了"成长"气质.村落象征人性正常化的空间符号,人道主义的成长方式和乡村被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包括马缨花在内的"荒野人"成为主人公生存的动力,但也是"主人公"精神涅槃后的反思对象.张贤亮由此展现了深层的救赎主题.这一主题源自主人公对"苦难"在"成长"中的意义的深层领悟.  相似文献   

6.
儒家的"诚"范畴自其产生后,在宋明时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宋明理学对"诚"如何贯穿"天道"、"人性"作了具体的阐释;另一方面,宋明理学对"诚"的道德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种发展使"诚"的内涵更为丰富,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五伦"确立了传统社会基本的人伦关系,"五伦"的构建,是血亲伦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过,当"五伦"发展到"三纲"时,便出现了义务单向性、绝对化的偏颇,构成了专制政治的意识形态.五伦的解构,恰恰发端于对"三纲"的批判.对"五伦"的重构,固然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亦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问题始终是艺术发展无法跳越的门槛.在当代仍是如此.它摆脱了康德以来的美学传统,把艺术本体从"美"的领域拉到"真"的领域,从而酝酿了一场关于艺术本体论的转向.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转向不同.当代这一转向以一种潜叙事状态运行.这一转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对感性的重估和强调,这为"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真性转向的含义作了定位.第二是对"存在"的重新发现和高度重视,这为"转向"问题提供了理论主干.当代艺术真性转向秉着一种"重估"和发现的精神.在理论上颇多创意和建树,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列举了"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了产生"三农"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蔡卫芬 《班主任》2007,(12):14-14
今天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帮"生字"美"组词. "美丽""美好"……孩子们说出了许多我预料中的答案. "美女、美人",小晨的话音还没落,教室里早已炸开了锅.  相似文献   

11.
崔琰 《物理教师》2012,(7):60+62
2012年北京高考的压轴题仍落在了"碰撞"模型的考查.与2011年压轴题类似的是,题目仍以"匀强电场"为背景,将去年的φ-x图像改成了E-x图像.很多考生可能会误把题目理解成"带电粒子运动"模型考题.但此题本质上从"静电力"角度考查了学生对"碰撞"模型的广义理解.此  相似文献   

12.
"穷"与"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司马迁的"发愤著述"、韩愈的"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欧阳修的"穷而后工",都从不同方面对这个诗学命题进行了建构和阐释.苏轼对"穷"与"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考察.同时他从一己的遭遇出发,对"非诗能穷人"提出了怀疑,并进一步上升到对诗人悲剧命运的思考.此外苏轼还分析了如何使诗歌"工巧".这三方面开启了后人对"穷而后工"这个诗学命题阐释的三个角度.  相似文献   

13.
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做文章,贯彻产学结合的理念.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就要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走进市场,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院结合实际,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让职业技术教育与市场充分对接,创建了"三部曲"的教改方案,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教改措施,深入探索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生平.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分别作了介绍.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间的异同作了多角度的比较,指出了"启发式教学原则"比"产婆术"更科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从张之洞的人才教育实践来看,他的人才教育思想经历了从"通经致用"阶段向"中体西用"阶段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儒家学说的"经世"品格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都体现出了儒家的"经世"精神.此外,它们都体现和符合了张之洞"治身心"和"应世事"的内在要求,所以两者具有很多的共同点.当然两者也有一些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6.
1.不要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如"不学习就扫地"。2.不要用"免劳"来奖励孩子,如"今天作业全对,扫地任务免了"。3.不要在孩子面前藐视劳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捡垃圾"。4.不要因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净,不用你"。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训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够笨的"。6.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如"10分钟了,1件还没洗完?我都洗3件了"。  相似文献   

17.
今天是教师节,照例,傍晚我已来到学校,在班主任办公室,和同事聊聊天,整理整理第二天的上课资料. 门"吱"的开了.一个小脑袋探了进来,是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她一面叫着"老师",一面"神色慌张"的跑到我身边急切地说:"老师.我们教室里出问题了,你赶紧来看看."我忙问:"出了什么事?"她没有回答就跳着脚跑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一个"前卫艺术"具有时间性空间性的问题.简述了中国艺术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主要探讨了中国的"前卫艺术"应该是怎么样的问题.提出了"传统照样可以很前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西方伦理学中一直存在"德性论"和"幸福论"这一争论焦点.作为基督教伦理学的奠基人物.奥古斯丁在继承前人思想遗产,批判传统"幸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幸福就是拥有上帝"的命题.本文围绕这一命题.对奥古斯丁"幸福论"的产生背景、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并进一步揭示了其伦理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贾庆军 《天中学刊》2009,24(6):58-61
杨廷筠矛盾思想的成因有两个:一个是他对儒家思想的保留,一个是他的"大同"理论.为了将天主教思想整合进儒家思想体系,杨廷筠提出了"大同"说.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他的"合儒"、"补儒"观念.然而,大同说本身存在着矛盾,这最终使其"补儒"之愿望成为了"弃儒"之结果.杨氏的个案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差异很大的不同文化可以相互理解,但很难相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