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等编写)是部中型工具书,最近因写文章查阅该书某些词条,发现有两处失误。一、词典第216页“瞿秋白”条,写道:“瞿秋白同年(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最早向中国人民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真实情况”。其中“最早”一词欠妥。瞿秋白当时是与俞颂华、李仲武一道去苏联的。三个人都为《晨报》写稿,并相约各自侧重写  相似文献   

2.
1984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学简明词典》(余家宏等编写)是部中型工具书,最近因写文章查阅该书某些词条,发现有两处失误。一、词典第216页“瞿秋白”条,写道:“瞿秋白同年(1920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访问苏俄,最早向中国人民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真实情况”。其中“最早”一词欠妥。瞿秋白当时是与俞颂华、李仲武一道去苏联的。三个人都为《晨报》写稿,并相约各自侧重写  相似文献   

3.
1920年至1922年,翟秋自作为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特派记者,前往苏俄进行考察采访活动.已有不少同志对瞿秋白旅俄期间写就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书进行了研究,但对于这段时期他发表在北京《晨报》上的大量旅俄通讯至今还没有人在报刊上公开作过专门介绍。这些通讯是瞿秋白反映苏俄见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瞿秋白的《晨报》通讯作一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   瞿秋白于 1899年 1月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参加和领导过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并与郑振铎、瞿世英等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和《人道》月刊,宣传新思想、提倡新文化。 1920年 10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莫斯科的两年,瞿秋白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活动,写了大量的旅俄通信 (讯 ),分别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并写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俄国文学史》、《俄罗斯革命论》四本书,第一次多方位、多角度向中国人民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同志从五四运动开始投身于革命活动起,就从事革命的报刊工作,编辑《新社会》旬刊;不久,受聘于北京《晨报》,作为它的特派记者赴苏俄;1923年初回国后,主编《新青年》(季刊);在五卅运动时,主编《热血日报》;在武汉时期,曾经为争取出版党的日报而进行过斗争。  相似文献   

6.
知识与趣味     
瞿秋白在1920年10月受聘于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担任驻莫斯科特派记者。1921年7月,在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列宁,“在走廊上相遇略谈几句”。同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又一次见到列宁。瞿秋白第三次见到列宁,是在1922年4月,他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他不仅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还同列  相似文献   

7.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1月2日(戊戌十一月二十一日):《清议报》自即日出版的第二期起,开始刊载谭嗣同所著《仁学》,先后连载十三次,至该报第一百期始全部登完。 1月29日(十二月十八日):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特派驻俄记者,《向导》、《前锋》、《热血日报》主编瞿秋白诞生。瞿初名双,又名爽、霜,笔名宋阳、易嘉、何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以前,瞿秋白作为第一个奔赴苏俄采访的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新闻记者,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取来了十月革命之火,系统介绍了苏俄实况,为中国革命做了一件大好事。 1920年9月间,瞿秋白利用北京《晨报》招聘特派记者的机会,决定去苏俄考察学习。他于10月16日坐火车离开北京,12月18日进入苏俄头一站——赤塔,次年1月25日到达莫斯科,1923年1月13日回到北京,在苏俄考察了两年。  相似文献   

9.
资讯     
《中国红色记者》为革命为人民立言记事近日,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编写的《中国红色记者》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首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中共著名记者为主的进步记者进行系统梳理与介绍的书籍,于中国知识界、新闻界、出版界皆意义重大。书中收入了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邹韬奋、范长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市报人》2014,(7):F0002-F0002
《井网山报》是中共吉安市委机关报。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报社拥有《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晨报》、《井冈山旅游报》、《庐陵悦读》、《新风尚》、中国吉安网、红媒手机报、吉安三农网、井冈山报微博、微信等众多媒体,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党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参加创办或主编过《新社会》、《人道》、《新青年》、《前锋》、《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共产》、《红色中华》等重要报刊。1920年秋到1922年底,他受聘为北京《晨报》驻俄特派记者,回国以后,又长期负责中央宣传工作。在领导报刊工作和具体的编辑业务屯,瞿秋白积累了丰富的报刊活动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报刊思想体系。鉴于学界对瞿秋白的报刊理论疏于整理,故本文在梳理瞿秋白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其报刊编辑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北京到莫斯科 1920年,北京《晨报》与上海《时事新报》派三名记者赴十月革命后的苏俄采访,他们是原任《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解放与改造》半月刊主编的俞颂华(澹庐)及北京俄文专修馆学生瞿秋白与李仲武。这是十月革命后最早去苏俄采访的中国记者。 1920年10月16日,他们自北京出发,与当时中国驻莫斯科总领事陈广平等同行。到北京车站送行的,有郑振译、耿济之、瞿菊农、郭绍虞等。郑振铎、耿济之并赋诗送别: “你们走了——走向红光里去了! 新世界的生活,我们羡慕,你们受着。”  相似文献   

13.
正《井冈山报》是中共吉安市委机关报,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报社拥有《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晨报》、《井冈山旅游报》、《庐陵悦读》、《新风尚》、中国吉安网、红媒手机报、吉安三农网、井冈山报微博、微信等众多媒体,旗下有吉安井冈山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吉安红艳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吉安大榕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吉安井报实业有限公司等实体。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同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还是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自1919年至1934年,他先后创办、主编、编辑过一系列进步的革命的报刊。五四时期,他创办了进步刊物——《新社会》旬刊;十月革命后不久,他以特约记者身份前赴苏俄,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及时向中国人民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实况;1923年回国后,他参加过一段时期党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的编辑工作,主编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新青年》季刊和不定期刊以及党中央机关刊物《前锋》;在“五州”运动中,他主编党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在1931到1932年,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前,6月18日这一天,瞿秋白从容走向刑场,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主义万岁”,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他是被当地国民党军阀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劝降不成,就地枪决”的。当时,他年仅三十六岁。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党的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从新闻工作的角度来看,他又是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的新闻战士。早在1919年,他就和郑振铎等人创办了《新社会》旬刊。1920年冬,他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员的身份,前往苏维埃俄国采访。他是我国第一批派往苏俄采访的记者之一。在苏俄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初回国后,他参加编辑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第一批最优秀的无产阶级记者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先后担任过《德意志电讯》、《知识界晨报》的通讯员,《雅典娜神殿》杂志的记者,《莱茵报》驻柏林和英国的通讯员,《北极星报》的特约通讯员,《德意志——布鲁塞尔报》驻巴黎的记者和《新莱茵报》驻瑞士的记者.五十年代以后,他又成为一些军事报刊的通讯员和记者,并为其他几十种报刊撰写文章.1891年,71岁高龄的恩格斯还以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刊物《新时代》记者的身份,参加了伦敦盛大的"五一"节游行和集会.有着丰富记者工作经验的恩格斯对记者工作有许多精辟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海明威有个习惯,就是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原来他这站着写的习惯,是为了强迫自己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感情,培养一种独具一格的文风。海明威这种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他曾经回忆说:“在《晨报》,你不得不学习写简单的陈述句子。”海明威是在《晨报》当见习记者开始他的新闻生涯的。当时,这家报社特别强调新闻报道要  相似文献   

18.
魯迅先生和瞿秋白同志是非常亲密的革命战友。在他們并肩战斗中,給我們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遺产。在这些遺产里,有十二篇同样的文章,既收在《魯迅全集》里,又收在《瞿秋白文集》里。这十二篇文章就是:《王道詩話》、《伸冤》(瞿秋白文集題为《苦悶的答复》)、《曲的解放》、《迎头經》、《出卖灵魂的秘訣》、《最艺术的国家》、《內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才》(瞿秋白文集題为《人才易得》)、《关于女人》、《真假堂吉诃德》(瞿秋白  相似文献   

19.
《枣下论丛》中《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一文。引用了瞿秋白评论鲁迅思想发展的话。这次重印,著者胡绳同志在引文下加注说:“见瞿秋白1933年所作《鲁迅杂感集序言》。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犯过严重的路线错误,而且晚节不终。他对于鲁迅的思想所作的估计和分析则基本上是正确的,鲁迅  相似文献   

20.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瞿秋白同志早期的散文作品,写于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三年。这两本著作虽然到现在已有六十年左右了,但读来依然动人心弦,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教益。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震撼着世界。在我国首先热情歌颂“这新纪元的创造”的是李大钊同志,他在一九一八年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而最早真实而具体地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实况的是瞿秋白同志。一九二○年十月十六日,他作为晨报的特约记者离开北京,去俄国实地考察,“自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