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学习(Open Learning)的模式与方法早已为人们所重视,因为它在满足生活、工作在乡村和偏远地区人们对学习的特殊需求方面具有潜力。这种潜力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特别是与因特网(Internet)和万维网(World Wide Web)相联技术的应用而得到增强。本文概括阐述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开放学习网在应用开放学习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来支持乡村和偏远地区人们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本文还报告了两件最近的首创,再次证明了该方法与技术在支持社区为本的学习中所具有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论耐挫力     
关于“五力”(适应力、承受力、耐挫力、抗诱力和调控力)问题,我曾写两篇文章,分别讨论了适应力与承受力。在这第三篇文章中,专门讨论耐挫力问题。一、耐挫力的基本涵义(一)什么是耐挫力顾名思义,所谓耐挫力,就是人们耐受挫折的心理力量;或者说,它是主体在耐挫过程中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为人类的信息交换提供了极大便利,伴随而来的个人信息的安全处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所涉及的文件加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介绍了目前WINDOWS 2000中所提供的文件加密系统(EFS)和密码编程接口(CryptoAPI)和体系结构的技术;同时介绍其模块设计的基本体系和所必须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我国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问题也愈发重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已经颁布并实施了一段时间,本文分析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该标准具体实施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对隐喻这一本质的认识也使人们更加重视隐喻在外语教学(在我国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下文拟就从隐喻的本质出发.探讨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英语文化教学及阅读理解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普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教育的标准之一。解决问题自然也就被看作是“受过教育”的人的特性。目前,国外问题解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诸如物理学、数学等学科中取得了可喜  相似文献   

7.
陈雪东 《数学教学》2000,(3):37-37,1
为了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偶然(随机)现象,人们往往借助于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却存在着如何正确使用结果和深入理解方法的问题。 本文就结合降水概率中所包含的概率统计思想来作一介绍。 平时总听人抱怨说天气预报不准,实际上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这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8.
性是一种自然现象,无论植物或动物都是性的产物,人们丝毫不应该对它感到大惊小怪。那么,性与人类的审美意识有什么关系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美。马克思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是审美主体(人)在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所激发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升华,是主客观的和谐与统一,它是生命力与自由的象征。而审美意识,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主观心理导向(倾向)。  相似文献   

9.
尽管在今天的物理学体系中,经典“以太”假说已被抛弃,因为它不是客观存在的。甚至一提起这一假说,人们往往会意识到它在物理学中所引起的混乱。但是,在这里我们试图阐述这个假说在物理学发展中,特别是在波动光学发展中所起的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采用的某些物理学方法。 (一) “以太”(ether)这个词,古希腊时代就早已出现了,泛指“青天”或“上层大气”。在古宇宙学中,它表示占据天体间的  相似文献   

10.
人们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对言语意义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以及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格赖斯(H.P.Grice)和利奇(Leech)分别提出了人们言语交际中所须遵守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仅有这两个一般性原则是不够的。为了理解自然语言的真实意义,人们需要一个新的原则——语境原则,以弥补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与部族     
民族(Нация)与部族(народность)的概念是人们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社会联系的两种形态的反映。部族和民族是在不同的时代中所产生的两种历史范畴。物质财富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要求人们进行集体的协作,要求人们联合起来。斯大林同志指示说:“人们和自然界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并不是彼此孤立,彼此隔绝,各人单独进行,而是以团体为单位以社会为单位来共同进行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莫斯科中文版,第一五二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人们的这些集团便以不同的形式形成起来。在历史的初期,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人们过着小集团生活,和群居的类人猿一样;後来才出现了以血统的、氏族的联系,以及以这种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人们底集团。原始公社制度的基层组织是氏族(роц):它起  相似文献   

12.
在文献[1-10]所介绍工作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思路综合分析芝诺悖论家族和贝克莱悖论家族所揭示的问题的本质,得到明确的结论(1)芝诺悖论家族和贝克莱悖论家族揭示了存在于经典无穷理论体系、经典数谱和经典极限论中人们一直没发现的一个逻辑矛盾及相关基础理论问题;(2)经典无穷理论体系、经典数谱和经典极限论中所存在的重大缺陷决定了这两大悖论家族从不同角度所揭示的所有难题在现有科学理论体系中是不可解的.本文给出了解决芝诺悖论家族和贝克莱悖论家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芝诺悖论和贝克莱悖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1-10]所介绍工作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思路综合分析芝诺悖论家族和贝克莱悖论家族所揭示的问题的本质,得到明确的结论:(1)芝诺悖论家族和贝克莱悖论家族揭示了存在于经典无穷理论体系、经典数谱和经典极限论中人们一直没发现的一个逻辑矛盾及相关基础理论问题;(2)经典无穷理论体系、经典数谱和经典极限论中所存在的重大缺陷决定了这两大悖论家族从不同角度所揭示的所有难题在现有科学理论体系中是不可解的.本文给出了解决芝诺悖论家族和贝克莱悖论家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海萍 《贵州教育》2008,(20):28-30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科学方法教育的要求.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的含本质义包括两方面:……  相似文献   

15.
化学实验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素质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科学素质是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要素的综合反映。它们在化学教学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见附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枪支在美国发展史的三个重要阶段(移民美洲,独立战争,西进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经过历史的积淀,拥有和使用枪支已经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帮助人们了解美国"枪文化"的起源,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程宏咏 《高中生》2008,(20):15-16
例1(20()8年高考江苏卷)将全体正整数矿一n一6排成一个三角形数阵:2,.n七n一6,”峪叶一厄甲一= nZ一n 6 2 4 56 78 12 13 9 10 14 15 :.第n(n)3)行从左至右的第3个数是nZ一n 6 2小结数阵中的数列问题是近年来颇受人们青睐的一种新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中所给各  相似文献   

18.
14.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制约技术进步的因素,我国技术发展的方针和政策(第十章) (1) 技术,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所具有和运用的各种物质手段和方法。它包括生产设备和工具,工艺加工程序和方法,以及操作技巧等。 (2)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和《周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两国的《文心雕龙》研究中,这部文学理论典籍的指导思想(或曰“纲”,或曰“体系”)的问题,始终受到研究者们密切的关注。前几年,国内学术界并专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场讨论。讨论使人们认识到:《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的事实,是一个不容轻易否定的事实。但讨论本身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文心雕龙》中所包含的各家思  相似文献   

20.
彭睿 《现代企业教育》2007,(24):192-193
图式理论是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从语言材料中所获取的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图式(schema)相互作用,以实现对重要信息的理解。图式理论被引入对人们阅读心理活动的研究中后,产生了一种较为全面的解释阅读过程的理论——图式阅读理论,本文详述了图式阅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从课堂内外双管齐下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