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感受体会,它是一种常用的文体,属小型议论文。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后感能将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写读后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好的读后感还可以启迪思想、提高认识,明辨是非。要写好读后感,首先要明确读和感的关系。读是基础和前因,感是目的和结果,读是感的依据,感是读的升华。读和感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说读后感是开放在原文土壤中的一支思想奇葩,离开了原文的读,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土之花。其次,要安排好读…  相似文献   

2.
王涛 《现代语文》2013,(9):134-135
提到作文,学生通常会感到害怕,这也让不少老师头疼。学生怕写,一般在于没东西写;老师难教,总感到效果来得不明显。其实,就技巧讲作文也仅是常规做法,练习写读后感确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体现综合性,读写结合即是最为重要的综合。读后感,名义上是在检验读,实际上是在练习写,读写结合正是其最大魅力。一方面,读后感可以逼迫学生读时用心读,以读促写。读可以获取信息扩大视野,读可以愉悦身心获得审美情趣,读可以提供并丰富写作素材。如果不读,学生将无从下笔;如果不用心读,则形成不了真实的感悟。事实上,但凡供以学习的文章,差不多都能见到读的影子。会写的人通常会读,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学生课外读写指导的过程中,我尝试构建以自主读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零距离,以读临写,以写促读,以期培养学生读写的综合能力和自学习惯,探索实施读写迁移的新途径。现以课外阅读文选中的《恰到好处》(见《附录》)一文为个案,以思一辩一读一写四环节为操作程序,就自读指导策略的优化问题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4.
陈碧玉 《现代语文》2010,(4):116-117
读后感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一定难度。读后感是指从某一作品阅读中受到教益或有不同见解,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体制。它是阅读效果的总结,它能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不但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类期刊上常常会见到这类的文章,但仔细阅读后,发现大部分文章存在一个基本的误区,似乎一个教学设计中有读有写就是读写结合,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笼统地总结读写结合的途径为复述、仿写、扩写、续写、读后感等。那么,扩写、续写、读后感是不是有效的读写结合呢?深入思考一下:读,我们应该读出什么;写,我们应该围绕着什么目标写。我们就会发现,复述、仿写可以读写结合;扩写、续写、读后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读写结合。因为这里的“写”应该是语言文字运用的检测,就如我们从《落花生》《白杨》中读出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然后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仿写一篇文章,这是读写结合,这是把文章当范文的语言文字的学习,而读完了“托物言志”的文章,接着写一篇读后感,无论是从内容角度还是语言形式角度落笔,其写作内容都是对学生的原有积是的检测。而不是对这篇文章、这节课学习效果的检测。同样的道理,扩写、续写,无论学生写得好与坏,都不是他这节课学习的结果,而只是对固有水平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叶传标 《生活教育》2012,(14):49-50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常规模式。读是吸纳,写是输出;读是写的本源,写是读的目标。同时,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写也是为了更好地读。读写结合,读写相互促进,这是提高读写能力的不二法门,这已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只有在实践中方能提高的语文读写能力,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用实证的精神在操作层面探索多种途径,找到学生读写结合的兴奋点、契合点,让学生在读写中学会读写,在读写结合中提起兴趣,提高读写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丰富学生知识蓄积、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概述读是信息输入,写是信息输出。因此,应注重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发感想,练习写作读后感,是读写结合的较好方法,因而为许多语文教师所采用。这类文章的基本要求是,“感”与“读”应相关联。“读”是前提,是根据;“感”由“读”来,是主体,是重点。然而,学生在读后感的写作中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读后感写成对原文的复述。有的学生在写作读后感时常把读的内容写得过长,然后用)L句大话、空话结尾。如,学了《训俭示康}}一文后,学生写读后感,首先用较长的篇幅叙写原文中司马光节俭的事…  相似文献   

9.
所谓自编作品集,就是学生把阅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下来,编集成册而形成的习作集。它是我市“三线结合、综合发展”实验中涌现出的新事物,是指导学生多读多写、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叫“作品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成就感。作品集的内容一般包括阅读作文和生活作文两大类。  一、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导学生写好阅读作文  阅读作文是指学生由阅读作品激发起创作欲望而写下来的习作。它的主要形式有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读后感等。在自由读写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几…  相似文献   

10.
"读写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作批注、仿写、补白、改写、写读后感等,把"读"和"写"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读写结合作为当前初中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方式,将读与写有机结合,在对二者加以平衡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哺读。因此,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确保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本文针对读写结合在初中教学中的开展策略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魏明海 《考试周刊》2011,(64):51-52
以读带写,使学生有东西去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以写促读,让学生更有兴趣去钻研诗歌.提高鉴赏能力。读写互动,才能促成学生语文水平的全面提高。摸索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指导学生读书与指导学生的习作有机结合起来,读中探写,写中求读。读、说、写融为一体,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读写并重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读和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读的内容是学生写作借鉴的重要方面.学生要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叶圣陶先生指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一、读写结合教学法的优点读写结合,相得益彰,也是同时培养这两种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出于教学方便,把课型设计为听、说、读、写四种类型。但是,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听、说、读、看、写五种语言技能往往交织在一起。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能够经常性合理地把读和写的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读悟写,以写促读,势必能激发学生读写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读写的习惯和爱好,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何小玲 《辅导员》2014,(4):62-62
“读写联动”是一种新兴的课型,“读写联动”即读中悟写,写中促读。由此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促进和终极目标。“读写联动”是生成学生习作智慧的源泉,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那么,如何处理“读”和“写”的问题,让“读写联动”切实地成为学生习作智慧的源泉呢?在进行了一学期的主题阅读实验教学后,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准以下几个抓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因此,改革读写教学,培养语文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的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总体目标。读写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如何将读写落到实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读写的习惯,才能真正的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小学语文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 ,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和体会 ,把它写成文章就叫读后感。就体裁而言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 ,因为文章所议论的问题是由“读”的内容所引发的。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可以促进学生总结读书成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 ?笔者认为有下面四法可供参考。扣“读”写“感” ,“感”要集中。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引发出来的 ,所以写“感”时 ,必须紧扣“读” ,要在读上下功夫 ,力求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要领。不同的文体在“读”时 ,把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如读记叙文 ,是必须…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高中生语文读写水平,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融合的方法,将读写教学具体化、层次化、有效化,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审美标准的阅读者以及思维严谨、观点独特、表达清晰的写作者。  相似文献   

19.
正"读写联动"是一种新兴的课型,"读写联动"即读中悟写,写中促读。由此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促进和终极目标"读写联动"是生成学生习作智慧的源泉,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那么,如何处理"读"和"写"的问题,让"读写联动"切实地成为学生习作智慧的源泉呢?在进行了一学期的主题阅读实验教学后,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准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20.
林清霞 《英语广场》2020,(11):134-136
读写结合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融入"写"的积极因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读"的引导效应,从而使读与写相互作用,和谐共生。本文以北师版高一必修二第四单元第四课为案例,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为写作搭建支架,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