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没落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时代的发展使大众认识逐步普及深化 ,其二是什么是小说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种没落是一个转折和一个文学艺术自觉期的苏醒与启蒙。其重构形态表现在 :不再把文学当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 ,题材不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蜂拥性 ,重视艺术直觉 ,艺术对象选择的宽泛 ,重视艺术感受和艺术发现  相似文献   

2.
阿赫玛托娃的早期诗歌主要是爱情诗,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大胆的创新。形式方面的创新主要是艺术手法的创新,表现为:戏剧手法、小说技巧、隐喻方式、语言创新、节奏变革,并取得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好的小说中,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好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的非个人化叙述。好还运用诗化小说和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本是一篇读书札记。从容谈及清代小说《浮生六记》的笔记特征,曰散,曰杂。思想内容,重视分析其“全面高压”下的人性“潜流”,初具人主义萌芽,指出沈、陈因身份普通,其悲剧也才更具普遍意义。艺术上既走明小品的路子又颇具近代特色。最后指出其美学价值在于清晰体现了“历史挫折期”的感伤主义特点,在艺术情趣上,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普遍的追求:幽、朴、巧。  相似文献   

5.
戏剧、电影、电视、小说等叙事艺术都离不开悲喜变幻这一人世常情,悲喜变幻构成叙事的感氛围与心理节奏,以喜写悲更见悲,乐极生悲是艺术叙事的常用之法,也是不少艺术家孜孜追求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立意的深远、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性等,使鲁迅的一些小说成为传世文学,这与鲁迅的人生经历和阅历,重视艺术的表现尤其是他的高度的民族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密切相关的。世纪末的小说,创作时由于缺少历史的高度,或成就一个方面,使当代文学难于久传后世,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使文学变味,更是传世之作的创作追求偏离方向。汲取鲁迅创作的给养,辛勤于艺术的耕耘,才能在新世纪的小说创作中出现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个范型。它体现了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些本质特征,是鲁迅小说艺术的精品。学习鲁迅小说艺术,可以激励我们后来去攀越小说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 ,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 ,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 ,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 ,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 ,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 ,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和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 ,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音乐和绘画的元素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这一切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得到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上海“弧岛”时期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讲究语言和技巧,从她的字中,你可以触摸到颜色、气味、声音,乃至人的肮脏与夫奈。“意象”是她惯用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意象世界使她的小说具有了多义性,也充满了艺术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