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觉新闻即目击新闻、现场新闻。如何将视觉新闻写活,引人入胜?笔者认为,让“我”走进视觉新闻中去,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可读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就视觉新闻中的“我”如何把握,谈谈管窥之见。 “我”走进视觉新闻,并不只是有闻必录 写好一篇视觉新闻,离不开作者深入事件或人物中去感受感知。用事实讲话是新闻的基本原则,而过浓的主观色彩难免会减弱它的可信程度。如何做到新闻既真实,使读者相信,又要表达作者倾向呢?郭玲春概括得非常精辟:“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选择哪个角度,突出什么思想,甚至摘录一段讲话都渗入了记者的见解和主张,只是为了避嫌,往往藏匿起自己,将所思所感穿插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
刘景义 《记者摇篮》2005,(10):50-51
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的立足点,也指记者在采写新闻时选择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切入,其新闻就会产生差别很大的宣传效果,研究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对于提高新闻的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我认为选择好新闻角度应该处理好新闻角度与新闻主题,新闻价值,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3.
新闻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除新闻事实要具有新闻的典型性、独家性、时效性等特性外,而更重要的是把新闻写活,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怎样把党刊新闻写活呢?笔者认为,总体来说,就是要多表现、少陈述。而表现事实是有许多方法的。写活党刊新闻要掌握技巧,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选新颖的角度作者要把新闻写活,在写作之前就必须选一个新颖、奇巧的角度。如笔者编辑的刊登在2013年《今日新疆》第12  相似文献   

4.
许多事物都是普普通通的,普普通通的事物是没有新闻价值的,我们能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之处,就算找到了角度。所谓新闻的角度,是指作者认识新闻事实和表现新闻价值的着眼点,是揭示新闻本质和彰显新闻主题的突破口。一篇新闻报道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最佳角度的选取。角度选择好了,才能更准确地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更充分地体现新闻价值。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才能把握最佳角度呢?善于从看似"平凡"的事物中发掘主题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存在的问题,往往都是平  相似文献   

5.
角度,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角度,记者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笔者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角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下面就新闻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我们如何使稿件不失偏颇,使人愿意看、乐意听,从而产生良好宣传效果呢?主要关键就在于把握好新闻事实中的“常”和宣传报道上的“度”。所谓“常”,就是一事物(在这里指新闻事实)在客观环境中发展着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所谓“度”,就是根据“常”这一规律性的客观要求,在新闻采、编中掌握好分寸。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常”和“度”呢?我的第一个体会是:在有失偏颇、一哄而上的“大合唱”式的宣传潮流中,必须头脑冷静,从有“常”和有“度”出发,尽可能站在全局的立场上,系统地、全面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产生的来龙去脉,并合乎逻辑地推导出  相似文献   

7.
一篇好稿,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了一个好的新闻角度。 怎样才能选择一个好的新闻写作角度呢?笔者认为用比较的方法可以使一些原以为没有什么写法的人找到最佳角度。笔者在这里结合实例,浅谈一点体会。 一、把握方向。即把新闻事实放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比,看所选的新闻角度是否展示了事物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的好角度,也叫新闻最佳角度,新闻的角度是客观存在的,多种多样的。一个事实,哪怕是一个比较小、比较单纯的事实,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报道。但是,其中毕竟有一个最佳角度。怎样抓住新闻的好角度?一般来说,选取新闻的最佳角度要"抓四点重一小"。"抓四点"是:抓特点、抓新点、抓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重点和抓群众观点;"重一小"就是在选择角度时,切入口要小。抓特点,才能避开千篇一律如果一篇稿件面面俱到,没有给读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新闻报道角度呢?《简明新闻学》中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是新闻采写者在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即从哪里入手来表述新闻事实,也可以说,新闻角度就是新闻采写的突破口或切入点。知名记者艾丰把选取新闻角度比喻为“探矿”。指出“新闻价值在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藏’,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报道,找准新闻报道角度呢?  相似文献   

10.
新闻姓真也姓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说其姓“真”,即突出强调是事实的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说其姓“新”,一指新意,一指新近,涵盖了内容和时间两个概念。这就使新闻区别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尽管这样,新闻也并非与创新无缘。诚然,新闻事实本身是不能妄加创新和创造的,否则就是歪曲就是编造就是假新闻;但对同一个新闻事实,存在着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和以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涉及到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口述实录体新闻,就是新闻作者通过对人物的采访,将人物口述的新闻事实、新的观点和主张等作实录报道的一种新闻样式。它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亲近感。从口述实录性新闻的写作特点和内容来说,需要作者注意以下几点: 1、从口述实录中反映新闻事实。口述实录体新闻不是人物一般语言的记录,更不是人物的讲话稿,而是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新闻事实。也就是要在人物的口述中,把新闻事实反映出来。否则,就不成其为新闻。例如《“吹灯兵”的情怀》(1987年全国好新闻作品),实录了一连阵地长张玉江的话:“说我是‘吹灯兵’?那倒不假,不瞒您说,吹了8次啦。战友们爱跟我开玩笑,说我和‘8’字有缘分。您看,我1980年入伍,当了8年兵,8次立动受奖,8次代理排长,可也被80年代的姑娘‘吹’了8次‘灯’。”接着,记者实录了张玉江谈的找对象被姑娘8次‘吹灯’的原因和经过,以及他的态度和想法。他的谈话本身就是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2.
凡是搞新闻工作的(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经常谈论角度问题。本文所要谈论的问题,就是结合电视新闻的特点,探讨一下什么是角度?怎样选择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等问题。(一) 角度,是事物的一个侧面。电视新闻角度是透视电视新闻事实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是电视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它具有很强的侧重性和具体性,是具有电视新闻价值事件中有别于同类事物的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报纸的主角.而经济新闻有三个不可避免:数字不可避免,(产值、效益、利税都得用数字体现),重复不可避免(不少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的,如春种秋收、产品从原料到成品),专业化不可避免(即不少专用名词、术语).那么如何变枯燥的经济活动为生动的经济新闻呢?这就特别需要选择角度,因为所站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新闻角度有哪些类型呢?从采访来说有挖掘新闻的角度;从写作来说有表现新闻的角度.挖掘事实的角度包括:1、接触事实的角度 要从最容易接近新闻主体的地方选择突破口.比如《注水牛肉引出的话题》一篇,就从牛肉摊前查注水,以及群众的反映这一角度写起,就极容易接近新闻主体.假如先采访工商局、卫生防疫站效果就不会太好.2、观察事实的角度 选取一个角度,使它成为“取景框”,  相似文献   

14.
新闻角度,是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是从事物的某一侧面揭示主题的突破口,也是记者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新闻价值,收到不同的宣传效果。如果选择的角度平常,写出来的新闻就平淡无奇;如果角度新颖独特,写出来的新闻就富有新意和感染力。新闻姓“新”,而报道所选的角度也必须做到立意新,表现手法新,那么,这种新鲜脱俗的角度如何寻找、选择呢?笔者认为,它存在于新闻工作者深入细致的采访之中、认真开放的创意思维之中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之中。因此,探索和选择新鲜脱俗的新闻角度就应当贯穿于新闻…  相似文献   

15.
独家新闻,对于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今天已越来越少,几乎很少有一件事是仅仅只让某一位新闻记者来处理的。于是,新闻角度的选择就成了关键,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重要法码。所谓角度,就是新闻采写的"切入点"、"着眼点"。角度不同,写的新闻也就不一样。如果新闻采写的角度不好,重大的新闻事实就会淹没在庞杂的现象中,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相反,新闻如果有了一个好的角度,则可以以小见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条新闻,就是编辑部从记者写的长达几千字的会议新闻中"筛选"出来的。这就是巧选角度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的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闻报道不符合客观事实,引起新闻侵权诉讼,一般会被法院认定为构成侵权,但并不都构成侵权;新闻报道符合客观事实,并不一定不构成侵权。因此,探讨新闻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的关系,对于新闻界依法开展新闻报道,认真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能,切实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一、完全真实的报道也可能造成新闻侵权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一则新闻报道,除了应符合新闻的其它要求外,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实性。但是,是不是只要报道的内容是事实,就不构成新闻侵权呢?有的新闻工作者认为,只要我报道的是事实,就不存在着什么侵权。有的审判人员在审理新闻官司时,也单纯地只审查报道的内容事实,认为“报道是否属实”是“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17.
新闻角度是指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是从事物的某一侧面来揭示主题的突破口,也是记者透视新闻事实的一个立足点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在从事新闻工作中,由于记者和通讯员的眼力、阅历不同,即使是同一新闻,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有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新闻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新闻价值,收到不同的宣传效果。人们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道理。最佳新闻角度是指最能反映事物本来面貌,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最能唤起人们注意的主题表现形式。笔者认为,选择最佳新闻角度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这是有点新闻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但是,恰恰是懂得新闻真实性重要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写出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来.就新闻媒介而言,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不时出现一些隐形失实的新闻,影响新闻媒介的声誉.因此,剖析隐形失实新闻的种种形式,引起作者和新闻媒介的重视,是极其重要的.所谓隐形失实新闻是相对明显失实的新闻而言的.时间错,地址错,数据错,人物张冠李戴等属明显失实.明显失实,容易被识破.隐形失实,则是指那些看似真实,实则失实的新闻.这里试举出三类:一、乱套新闻角度造成的隐形失实新闻.对于新闻角度,各家说法不一.我个人的体会是:所谓新闻角度,就是新闻事实和大政策的接轨.或者,从新闻事实中折射出来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正确性.一个新闻事实,不同时期,甚至同一时期可套上不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取向或侧重点,也就是采写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侧面。《新闻学大辞典》注义: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选择一个好的新闻报道角度能化腐朽为神奇,为新闻报道增添色彩,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反之,新闻角度选择不当,却会  相似文献   

20.
如何做好天气新闻?我认为首先应该把天气新闻报道的领域扩大,放宽视野,从与天气相关的自然界的种种变化和人类社会活动的种种变化中去发现新闻,从天气给人们带来的那些影响去发现新闻,从面对天气的影响,人们采取的相应措施中去寻找事实,那么天气新闻自然就会好看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