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和网络传输技术的深度发展,移动流媒体的视频直播成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重新构建了信息的传播模式,改变着用户的阅读习惯。由于直播门槛的降低,UGC新闻视频直播正成为一种新的形式,未来的新闻制作也朝着智能化、移动化和交互性方向发展。但是,就当下的媒介环境来看,媒体的响应机制交叉,整个体制还未完全构建起来,资讯直播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直播,是指电视记者在事件现场,利用电视设备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同步传播给广大受众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是一种相对于新闻录播而言的重要播报方式。"直播"较之"录播",更具有传播迅速及时、信息丰富真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新闻事件铺天盖地,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大众了解国际大事的重要途径。直播不仅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也对受众认知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媒介是人体器官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永康 《新闻采编》2004,(1):27-28
新闻事件直播,是现代新闻传播的重要特征,也是电视的独特优势所在,越来越成为电视新闻发展的一种趋势,由于直播更能把信息的全息状态迅速传递给观众,满足现代受众的知情权,因此,同传统新闻相比更具现场感,更有冲击力,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电视台十分惯用的手段,而我国由  相似文献   

5.
广播户外大型直播已成为广播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主持人的媒体意识和传播定位要求很高,两者有机融合,方能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在广播户外大型直播中,现场主持人的语言技巧把控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多样态有声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白兰 《新闻前哨》2012,(7):69-69
一、电视新闻直播优势 “电视是一种即时传真的媒介”,鲍列夫认为“电视的一个重要审美特点是叙述‘此时此刻的事件’,直接播映采访现场,把观众带进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中,这一事件只有明天才能搬上银幕,后天才能成为文学、戏剧和绘画的主题。”电视的这种“现在时态”的本体特性使它有别于电影、报刊等媒介,广播虽然也属于现在时态的媒介,但它只能传播听觉形态的信息。所以,电视声画结合传播信息的特点又使它优于广播媒介。而最能体现电视即时传真特性的方式就是直播。与录播相比,直播节目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6,(15):51-54
近两年,国内在线直播平台快速发展,网络直播成为全民关注议论的现象。本文站在信息传播形态变迁和交互方式变革的角度,通过引入场景传播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网络直播所展现出的场景化精准传播理念:传受双方信息适配实现着个性化服务,更具深度的交互体验促使直播与社交融为一体,全景直播技术的运用深化了用户时空一体化的体验。随着未来直播内容专业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方位运用,网络直播将朝着场景化方向深入发展,颠覆人们的信息交互方式和信息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王磊 《中国广播》2006,(9):22-23,48
直播正日益成为广电媒体最热衷使用的形式和引以为傲的资本。但是什么是直播?直播的意义在于何处呢?从技术的角度讲,如果信息能够在发生的当下就可以实现异地收看或收听,那么就可以称之为直播。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要想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凸显直播对于信息传播的意义,则远远超越了技术层面的驾驭。2006年7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穿越青藏高原》特别节目就对直播进行了一次实验性的尝试。在这次特别节目中,移动直播的概念被首次运用到直播当中。  相似文献   

9.
文艺广播直播节目是一种传统的节目形式,通过音频和图像的传播向大众传播及时的信息;而微博是一种新出现的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文艺广播直播节目的传播更具有代表性,消息更为准确,更尊重个人隐私,因而文艺广播内容应该对微博进行引导,让微博更健康地实现官方或者非官方消息的传播,更方便大众。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主持人在直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大众传播中人际传播化的重要工具和事件本身的参与者,成为受众的延伸。近年来,在我国电视节目中,科技、探索、发现类直播节目逐渐增多。与其他类节目直播要求不同,科技类新闻事件的直播有其特殊的传播规律和特点,因此,对节目的主持人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语言表达:既要严密准确,又要轻松活泼在科技类节目现场直播这一特定传播情景中,要求主持人能够运用综合语言能力对事态发展做出严密准确的报道与评论,然而直播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现场信息低谷,此时除采用片断直播外,通过主…  相似文献   

11.
王泉 《声屏世界》2006,(12):49-50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以其实效性、现场性的“共时空效应”的显著特点赢得了听众的喜爱。从热线直播的特点和运作效果来看,热线直播有如下一些优势:1.热线直播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嫁接,将传播合一。广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电话是一种个人通讯的人际传播手段,两者有着各自的用途。热线直播却将电话和广播的两种作用结合为一体。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效果,一是使广播传播信息快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限度;二是使广播节目更加生动活泼;三是使广播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这种方式在保留大众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同时,融进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电视新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传播信息引起重视.因此在电视新闻直播过程中,直播记者就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直播任务.要想更好地将新闻信息准确有效及时地传达给公众,电视新闻直播记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通过语言表达以及肢体表达,将新闻准确及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呈现出媒体多样化、信息出口多样化、信息直播化、受众分散化的新特征.一个城市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借助传播的力量塑造和营销自身的文化形象.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历史上和今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避免同质化的城市建设模式,挖掘城市文化的内涵精华,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更好地发展,成为沈阳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呈现于新闻节目的竞争;而新闻节目的竞争,又将愈来愈演变为新闻的直播之间的竞争。直播,因其尽可能少的过滤现场信息并最快地传播信息而最接近新闻的本性。直播,已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新的品性,也成为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新的元素。尽管在国内,新闻的直播报道还远没能够做到常态化,还多半是针对重大的非突发性事件或政治活动的一个奢侈品,然而,可以预见的是,直播形态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层面的新闻报道当中,并逐步过渡到日常化。“我在现场”直播形态的报道,不仅是媒体和记者向社会展示的一种态度,也…  相似文献   

15.
彭瑾 《新闻窗》2011,(3):51-52
电视新闻直播是电视新闻的重要呈现方式之一,它通过新闻的即时播放,主持人的灵活解说,记者的现场连线,嘉宾的互动访谈,电视观众的参与等环节,充分展现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常态。而电视新闻直播的成败,除了受直播流程的安排、直播设备的技术保障等因素影响外,作为核心人物的导播,可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最近两年的几次重大现场直播掀起一股股关于现场直播的热浪。它的成功再一次证明现场直播是最能发挥、展现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最迅速、最直接的新闻报道与播出方式。那么,直播的魅力何在?或者说,直播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一种立体的信息传播,没有立体信息传播,现场直播只能是一种刻板的、单调的事件自然流程的同步纪录,毫无优势可言。一、客观现实的要求电视本身即是一种视听兼备的传播工具,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后,通讯卫垦的发射成功和ENG的普遍运用又开创了全球性电视传播的新纪元,新兴的光电技术和传…  相似文献   

17.
直播是电视新闻播出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把新闻现场的图像、声音、记者的采访等通过电信号传输给受众,使电视新闻成为了"正在发生的事实"。本文将以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传播优势作为分析内容,分别从尊重受众知情权、维护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扩大新闻影响力、3G技术带来直播变革等方面阐述了这一报道形式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作为最现代化最大众化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打破和撼动了整个新闻传播的传统格局,给传播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网络媒体特别是一些门户网站在各大新闻事件中通过网上访谈、博客、文字直播、图片直播、音视频直播、手机报、手机新闻等方式,使网民真正能在第一时间全面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9.
徐志宏 《传媒》2023,(20):91-93
考古作为一种小众且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业活动,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赋能下正成为一项话题属性浓厚的公共专业活动。公众号传播、网络直播、短视频演绎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构成了公共考古的新形态。基于技术保障的多平台互动、跨平台信息联动传播,很好地平衡了网络时代大众对考古活动的凝视心理和围观需求,它们在推进考古学大众化、考古相关产业链发展、文物保护意识平民化、历史文化知识认同方面,产生愈加重要的文化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直播培训是一种便捷的知识传播方式,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传播手段,也已经成为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训的重要途径。分析信息素养教育直播培训中学员专注度影响因素,对改进直播培训工作具有借鉴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中科院科研信息素养讲堂”开展的171场直播培训数据,从培训活动组织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培训时间、收看设备等直播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多个核心要素对学员专注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各因素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学员专注度的影响。[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收看设备、是否课程、是否报名显著影响学员专注度,主题类型、学科属性、是否收费、时间安排等对移动端学员专注度影响显著。建议优化培训内容体系、规范培训组织管理、加强移动服务研究、采用激励措施及加强实操培训和互动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