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大都认为湘军的前身是曾国藩办的湖南团练,后来扩编成为湘军.笔者认为,曾国藩办湖南团练与湘军的产生固然有密切的关系,但并没有一个由团练到湘军的发展过程.曾国藩创建湘军是与办团练同时进行的,确切地说,他开始是以办团练的名义创建的湘军,二者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也就谈不到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廷因绿营兵腐败不能作战,又鉴于嘉庆年间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时地主团练起过很大作用,清廷便寄  相似文献   

2.
湘军水师是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湘军三兵种里(水师、陆师、马队),水师“尤能制贼死命”。因此,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论功行赏,首推湘军统帅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湘军水师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重大的历史作用,关键在于其营制方面颇有特色。而曾国藩创立湘军水师之功也主要体现在水师营制的建设上,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项成功的事业,本文拟就湘军水师的营制作一初步的探索,希望对于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曾门五兄弟》,写的是曾国藩兄弟五人曾国藩、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和曾国葆的故事。为什么读这本书呢?是名人效应在起作用。曾国藩是一个载入中华史册的名人。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今湖南人。他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组建湘军,振兴清廷军政,被称为中兴第一名臣;他效法西方,坚持富国强兵,堪为洋务运动先驱;他在义理考据方面,成就斐然,公推天下文章领袖;他家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用心良苦,由此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相似文献   

4.
左宗棠是军事奇才。曾国藩是湘军大帅,起初,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师爷,三天两头跑到湘军大营,献计献策。曾国藩还未率领湘军打出湖南时,左、曾二人的合作进入蜜月期。左宗棠是座上宾,还没同意签署劳动合同,说话无所忌惮。左宗棠毫不掩饰他的看法:曾国藩为人质朴厚道,他的短处,在于"少阅历"三字。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的发家,主要靠湘军,他的功与过,也大多和湘军有关.在长期治理湘军过程中,曾国藩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力,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是一代名臣,他的成功与湘军是分不开的。以湘军为跳板,曾国藩登上政治上的显赫位置,与此同时,在湘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曾国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略管理思想。这种战略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于1811年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小地主家庭,他踏入仕途后,可谓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官至大学士.从此,汉族官僚的势力不断壮大,导致清朝的政局发生巨大的变化.曾国藩是靠什么起家的呢?那就是他所创办的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为清政府立有奇功.湘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我在这里谈谈曾国藩的治军之道.  相似文献   

8.
1854年初,湘军从衡阳管师东征后,迅速发展壮大。清廷昧子满汉畛域,对曾国藩百般猜疑,有军机大臣向成丰帝进边:“曾国田以诗即在江,犹匹夫居间间一呼,跃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咸丰帝“欣然变色久之一,收回了曾国著署及湖北巡抚的成命.沏D战役修改,曾国定坐团江西,一直郁郁不得志.清廷同时迅速提拔湘军别将胡林翼,使其“由贵州道员,一岁间用巡抚,湖北所精无不从者””,与曾国筹分庭抗礼。但是,胡林翼经营湖北数年后.却能主动与曾国藩悉心合作,特别是1859年后,随着江角、江北大营的覆亡,胡林翼通过多方活动,…  相似文献   

9.
分寸     
清末曾国藩回湖南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陷金陵,曾国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也就在这时,曾国藩发现他的湘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万众,是一支谁也调不动,只听  相似文献   

10.
君子之交     
王国华 《学习之友》2009,(12):16-16
1855年,湘军统帅曾国藩遭到太平军的重创,连失武昌和九江,退居南昌,逼得曾国藩要自杀。其好友,也是他的幕僚刘蓉极力劝阻,救了他一命。在这最困苦的时候,郭嵩焘亦远道赶来安慰他。三个人诗酒唱和,谈天说地,暂时缓解了曾国藩的焦虑。为了报答两人,曾国藩告诉手下,刘、郭跟自己如同一个人,大营里的钱粮他们可以随便支取,  相似文献   

11.
词序与句意     
<正>清末,曾国藩的湘军在江西九江受到太平军重创之后,令其幕僚上报清廷,要求补充粮饷。其幕僚在战报上写道:"臣屡战屡败。"曾国藩看后颇为不满,便提笔改成"臣屡败屡战"。这样词序稍作改动,就把屡战屡败的常败将军变成了百折不回、义无反顾的"英雄"。汉语是这  相似文献   

12.
道咸年间,四川啯噜与教门、会党彼此渗透融合,最终衍化为哥老会。咸丰至同治早年,随着湘军兴起,哥老会流向军营,且渐次蔓延,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官为防范哥老会的传播出台了一系列的对策,值得注意的是,道咸时期清廷并没有关注哥老会,直至同治早年清廷才介入地方政府对哥老会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家训诗文书法美育思想述论陈水根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清王朝的大臣,曾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在政治上需要批判处很多。他留下了很多著作,其中《教子书》、《与弟书》集中反映了他的家训思想。在他的家训思想中,有很多关于诗文、...  相似文献   

14.
论胡林翼的人际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林翼(1812-1861)出众的军事才能和勤于公事、清廉自守的为官之道,历来为人们所赞许。本文拟就胡林翼的人际艺术作一论述。一、湘军作为汉族士人创建的武装,在清朝贵族猜忌戒备仅人的祖制下,不可避免地要与满族贵族发生这样或那洋的关系。湘军除塔齐布这样少数旗人外,其余全是汉人,且基本上是响应曾国藩号召,由他组织起来的湖南人。对这样的军队,清廷必然会心存戒备。且历史上不乏以军队起家,割据称雄,进而问鼎中原的实例。加之自清王朝成立200多年来,在满汉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满族贵族对汉族地主一直怀有不…  相似文献   

15.
湘军成师后,王珍不愿受制于曾国藩,企图自立门户,而曾国藩为了维护湘军的一体性.封杀王珍,自此两人关系渐渐恶化。王珍在湖南大吏们的支持下,脱离曾国藩而别树一帜.使得湘军陷于分裂状态。其原因主要是双方性格的不合、权力的争夺以及湘军内部缺少强有力的维系纽带等。  相似文献   

16.
正金秋时节,在长沙友人的陪同下,我花了两天时间,专程探访与曾国藩相关的遗迹景点白玉堂、富厚堂、靖港水战遗址、曾国藩墓。白玉堂是曾国藩的诞生之地;靖港水战是他办理团练、组建湘军、出师衡阳后遭遇的一次惨败;富厚堂是他人生鼎盛时期建于故乡的一所富丽堂皇的住宅;而曾国藩墓,自然是他最后的归宿之地了。四处景点,几乎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从生命的成长到历经坎坷的拼搏,从事业的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创建湘军对于近代军阀制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从"军阀"分析的视角探讨湘军组织的原则、方式和中枢,深入揭示了湘军组织聚合性与离散性相互交错的特点。这一组织制度因其封建性、宗法性和落后性而最终实现了对自身和中央集权的否定,为近代军阀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制度诱因。  相似文献   

18.
李国俊 《巢湖学院学报》2004,6(1):100-104,108
为了剿灭太平天国,部分清朝官吏和英、法、俄驻华使节联合提出了"借洋兵助剿"的军事方案.出于对清廷的忠诚,加以自己有清晰、正确的战略战术,同时也考虑到湘军集团和自身的利益,曾国藩反对"借洋兵助剿".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与湘中地域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关。曾国藩的思想和文化品性的形成与湘军的崛起,离不开湘中这片故土的社会文化风气的熏陶与浸染;曾国藩的思想文化对近现代湘中地区社会文化风气的形成、变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深远,尤其是曾国藩统领的湘军的崛起,更加剧了曾氏对湘中民间乡土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湘、淮军军制1、湘军鸦片战争后最早建立的非经制兵是湘军,由大地主大官僚曾国藩创建。其基础是他在湖南湘乡的团练和江忠源的“楚勇”以及湖南各地的团练乡勇。1853年(咸丰三年)正式创建营制,因这支拥有五营、六千人的乡勇起源于湖南,便被称为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