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振兴 《课外阅读》2011,(12):129-129
在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茶的今天,“尊重学生”这个词语我想广大教师朋友们一定不陌生。但如果请大家仔细地想想,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怎样做到“尊重学生”的呢?您有没有跟在别人的身后人云亦云地只是说说而已了呢?笔者在这里权且举几个小例子,做为自己对“尊重学生”的理解,也供大家品评,亦不知是否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2.
当今教育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提倡和谐教育的理念,似乎惩罚学生就极大地违背了教育规范,这让诸多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陷入了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是“罚”还是“不罚”?笔者认为,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当今教育需要惩罚。“惩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那么,如果要罚,应该怎样罚?让我们先看看下...  相似文献   

3.
黄劲东 《广西教育》2008,(34):37-37
严慈相济,要求班主任创设管中有放、既抑又扬的相互交叠的教育氛围。严,即班主任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慈,是对学生真诚宽容,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到严慈相济?我认为应该从“严”字入手,用“慈爱”疏导。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 ,班主任工作只要对学生做到“勤、严、爱”就可以了 ,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还必须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家长 ,尊重任课老师。首先 ,要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才能使“勤、严、爱”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否则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说“尊重”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核心和灵魂。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尊重学生呢?第一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老师虽然是长辈 ,但是在法律地位上、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因此 ,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平等地对待学生 ,而不能以长辈自居 ,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顾学生的感受 ,出言伤害学生 ,甚至侮…  相似文献   

5.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尊重学生呢?  相似文献   

7.
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条件。许多人常提起“爱”,可“爱”是什么呢?“爱”的本质是“给予”,是无私的奉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老师爱学生就要对学生爱护、尊重、理解和信任,与他们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亲切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用自己无私的爱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8.
陈芸 《考试周刊》2012,(39):190-191
一位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交往中。只要有真诚的爱,就能打开学生封闭的心,就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尊重。那么什么才是真诚的“爱”呢?那就是“大爱”。何为“大爱”?“大爱”=严父的“严爱”+母亲的“慈爱”+知己的“友爱”。  相似文献   

9.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以“爱的教育”贯穿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怎样做到这种“爱心教育”呢?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特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当前,“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情感教育”等成为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教育惩戒手段则几乎是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教师唯恐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被指责为“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教育惩戒究竟算不算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倡导对孩子的尊重、理解、民主、宽容,并不意味着教育不需要惩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尊重儿童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在实践中教育者也正在努力实现对儿童的尊重。然而,何为尊重儿童?如何正确理解对儿童的尊重而不失之偏颇呢? “尊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重视并认真对待”,成人在使用此词时也基本沿用此义。例如“相互尊重”、“尊重你的意见”、“尊重你的选择”等等。由此可见,尊重儿童应该是对儿童心理表现、儿童的任何行为都重视并给予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过:“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德是种子中的胚芽。我们面对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道德的下滑事实。不抓德育是不道德的。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的实效呢?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作为教育工作,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绝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置之不理或放纵的态度,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强制”性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14.
尊重的艺术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教育家爱默逊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粒种子,只要把它撒进教育的土壤,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更多的信任和爱。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尊重学生,才能让“尊重”扎根于教育的土壤呢?  相似文献   

15.
当今教育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提倡和谐教育的理念,似乎惩罚学生就极大可能违背了教育规范,甚至是违反《教育法》,这让诸多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陷入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是“罚”还是“不罚”?笔者认为.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当今教育需要惩罚。  相似文献   

16.
刘尧 《教书育人》2010,(8):65-65
当今教育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提倡和谐教育的理念,似乎惩罚学生就极大可能违背了教育规范,甚至就是违反教育法,这让诸多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陷入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是“罚”还是“不罚”?笔者认为,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当今教育需要惩罚。  相似文献   

17.
艾仁美 《今日教育》2007,(10):29-29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师怎样做好新时期的家长工作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源泉流露出来”。教师如果缺乏“个性”,“源泉”就会枯竭,教师如何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评价来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9.
有许多教育目的.我曾作为校长和教授长时间地在教育工作中活动着,我能不思考教育目的吗?我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呢?这可以从许多方面去说.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也引导学生开展了许多看似很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活动,但一阵热闹过后,取得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怎样才能真正让德育收到“低耗高效”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