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夜长梦     
"听!好像有人来."男的说. "怎么会?"女的愣了一下. "可不敢大意,怕是有人偷树."  相似文献   

2.
三鲜汤     
"妈."哦,回来啦!吃饭了吗?"还没."我去给你弄."说罢走向了厨房.望着那背影,我忍不住脱口而出:"妈,我要吃三鲜汤,加姜片的."妈嗔怪地说了声"这丫头",乐呵呵地去菜园里拔菜了.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来大理不去蝴蝶泉,就好象没有来过大理."蝴蝶泉之美妙名不虚传. 本人在大理生活五十多年.有时陪友人,有时陪兄弟姐妹,有时随单位或服从会议安排,游蝴蝶泉年年有份,次数记不得了.唯有一次例外,心灵震撼强烈,五十多年后的今日,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格苗     
阮镇 《大理文化》2009,(2):11-13
格苗问评升:"评升兄弟,你们几时到乔后去驮盐?"评升说:"明天就上路了.怎么?想全瓜大哥了?"格苗低头不语.评升又说:"才去了十天半月,就这么牵肠挂肚的,唉,当赶马人的老婆,就得活守寡."格苗说:"不许你胡说,什么守寡不守寡,不吉利."评升说:"好好好,不说就不说.……  相似文献   

5.
有句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然而,我却亲眼目睹过"老鼠过街,人人不打"的情景. 那是今年一个盛夏的下午,我与儿子正顺着一条马路行走,那马路路面挺宽阔,大约有20米左右的样子.正走着,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嘿嘿!看看,那老鼠走得多自在多潇洒!"我们父子俩随着话音回过头去,一幅任你怎么开动脑筋也想象不出来的情景落入眼帘--只见一只油光水滑的耗子正在悠闲地以极慢的速度由马路的这一边"踱"向那一边.  相似文献   

6.
王永 《华夏文化》2005,(1):22-24
据<宋史·太祖本纪>载:后周显德七年春,北汉勾结契丹入寇,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命率军出师抵御.行至陈桥驿驻军,五更时军士们聚集在驿门,声言要立点检为天子.有人出面制止,军士不听,黎明时分,纷纷拥到都点检寝帐前.弟匡义入告,匡胤起床出来,诸校尉亮出兵刃列队于庭中说:"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不等回答,有人即将一件黄衫披在匡胤身上,众人环拜山呼万岁.这段"黄袍加身"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从记载本身看,赵匡胤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将士们胁迫做了皇帝的.  相似文献   

7.
刘娜 《大理文化》2001,(1):45-46
闲谈起来,大家都不相信我有两个奶奶. 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我放学回到家,刚进门,爸爸就拉拉我,悄声说:"快,快进去叫奶奶." "奶奶?"我呆呆地站立着,一肚子疑惑地问:"我奶奶,不是昨天才由叔叔接回老家去了吗?" "不--"爸爸有些着急,但仍然悄声道:"是另一位奶奶."  相似文献   

8.
古城漫步     
初到大理市的外地人,常听本地人说"到大理."或"从大理来."就觉得很奇怪,其实他们说的"大理",指的是大理市区内的大理古城,而现今州、市政府所在地叫"下关".我的朋友老何曾在大理住过一些时日,此次结伴游玩,一定邀约我到大理古城走走.乘车从大理市的下关往北15公里,就来到了一道古城门下,门楼雕梁画栋,上面高悬着一块匾额:"文献名邦".  相似文献   

9.
朋友,请教您个小问题:你的家乡是一个小小"地球村"吗?你可能会犹豫.但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家乡好似一个‘地球村'."在这里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友人,在这"东方日内瓦"的红土地上留下了无数来自异国他乡的各界人士的匆忙的足迹.这"地球村"就是大理--我的家乡.  相似文献   

10.
在老家的乡下,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见蛇不打三分罪."不知这话最先是谁说出来的,但我敢肯定,说这话的人跟我一样,怕蛇.或许,它正是我那受够了毒蛇猛兽惊扰的祖先发出的毒咒.  相似文献   

11.
晏殊有一首《寓意》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晏殊本人对"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两句颇为自得,曾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的确,此句以神取景,景中有情,可谓千古名句.然而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2.
彼岸花开     
我计划着春天般的童话色彩,却一直不见到来.秉承着,等待着……手心的掌纹开出阴柔的花朵.刹那,才发现,彼岸的花正开得绚烂.   天堂夏末   木头笑着对火说:"抱我."……  相似文献   

13.
开采幸福 友人相约,同去看望一位生病住院的朋友.捧着花束,提着鲜果,来到病房,躺在床上的朋友便说:"难为你们来看我!"有人答道:"你不躺在床,我们还难得约着来看你呢?"  相似文献   

14.
学不会聪明     
我不聪明,但要命的是据说我有一张看上去挺聪明的脸,这样别人就在相处中把我当做聪明人防治."防"倒无妨,我不伤人,"治"起来我就很惨,因为我只是貌似聪明人,在生活之战中,我进不能攻,退不能守,而别人总以战胜我为乐事,因为我是聪明人,谁去跟傻瓜较劲.我常常叹息.妻说:"叹息有什么用,你要学会聪明."  相似文献   

15.
汉字字形蕴藏并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不仅仅是语言书写符号,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正如李大遂在《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体现了男尊女卑的烙印,如"女"部字.  相似文献   

16.
"云南有座鸡足山, 离天三尺三. 百零八寺云里建, 佛光普照金灿灿." 这是历代以来,民间流传的朝山进香歌谣.还有一首民谣说: "宾川有座鸡足山, 走马观花去进香, 正月初一上山去, 三月十五才下山. 从这些民间歌谣里,可以看出鸡足山中的佛教建筑物的数量之多.  相似文献   

17.
原则     
最近读到一则故事,大意是说三十年代,上海一家有名的缝纫店,有一天来了一位顾客,拿出一匹质地极差的面料,出高价要做一件西服,并要求左袖短右袖长,右襟短左襟长.老板犹豫了,说:"这样差的布料是不能做西服的,照你说的做出来也不能穿."顾客火了:"老板你怎么做生意的?我出钱,你出力,能不能穿是我的事,你给我做出来就行了!"老板想想也是,就按照要求缝了给他.  相似文献   

18.
捡粪的记忆,大都来自童年.那时,父亲常跟我说:"农民离不开田地,庄稼离不开肥料."于是,每天从村小放学回到家,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而是端起粪箕到田边地角或那些常有牛马走过的大路上捡粪.  相似文献   

19.
南诏大理国政权与佛教的关系所形成的政教体制形式,研究并著文发表的论文不多见,特别是深度探讨的论文更是寥寥无几.有的观点只是在一些出版刊物中顺便提及,但观点只注重表象,未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缺乏事实依据,实不能令人信服.诸如:"政教合一"论就让人质疑.何谓"政教合一"不得而知.罗庸曾说:"大理之初建国,盖政教不分."也许基于此点,成了后人的引言,有了"政教合一"之说.  相似文献   

20.
初春,一群人在洱海边遥望苍山喝茶,有朋友邀约说哪天一起去爬一次苍山吧,苍山的杜鹃应该就要开花了.坐我身边的朋友说:"爬苍山应该到你们那儿去,倘若把苍山比作美女,西坡才是她的脸,而东坡只是她美丽的背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