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志华 《科教文汇》2009,(27):256-256,269
汉字是中国文化跨越千年历史而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的物质载体,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不同的时代,社会用字不时出现某些不规范的现象,但因为汉字本身有其发展规律以及国家相应的规范措施,汉字在历史上一直保持着系统性和一致性,在中国古代社会,其统一性一贯受到推崇。  相似文献   

2.
肖焕中 《世界发明》2010,(12):52-53
观音章画廊街已确立了“汉字文化圈的艺术主张”的大文化方向,立足于本土文化沃土,以汉字文化圈领导者的魄力,国际化的视野,以前瞻的产业观和唯美原创的艺术观,努力打造着可以比肩国际同业的中国主流艺术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3.
汉字,作为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独一无二的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其所特有的音义结合的形体结构和生动形象的造字机制,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信息。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本身就凝聚着传统文化的意蕴。而形声字作为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种汉字类型,它的创造、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探究的。本文将以部分形声字与中国姓氏文化、祭祀文化和古代服饰文化之间的关系为例,对此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王莉 《科教文汇》2020,(1):57-58
教师将汉字文化引进古汉语教学,提取古汉语课程中的汉字知识,促使古汉语教学与汉字文化教学互相融合,相辅相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古汉语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古汉语中的汉字知识,深化学生对古汉语和汉字文化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别从古汉语常用汉字、汉字字形结构及汉字人文蕴意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如何寓汉字文化于古汉语教学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5.
教师将汉字文化引进古汉语教学,提取古汉语课程中的汉字知识,促使古汉语教学与汉字文化教学互相融合,相辅相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古汉语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古汉语中的汉字知识,深化学生对古汉语和汉字文化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别从古汉语常用汉字、汉字字形结构及汉字人文蕴意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如何寓汉字文化于古汉语教学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6.
高洪秋 《科学中国人》2014,(4S):168-168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一名中国人,是世界唯一一个使用汉字的民族。所以,人人都应该写出一手漂亮字,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书写基本功的训练,其意义是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宗林 《科学与管理》2007,27(3):102-103
汉字作为中国人记录、交流、储存、传承知识与文化的工具,它集强烈的文化信息,多元的表现载体,丰富的艺术风格于一体,大大地超越了书法、美术字的范畴,是设计与艺术表现形式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弘扬中国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赵红艳 《科教文汇》2009,(31):243-244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用一个字表达出来,就只能是—“家”。家庭、家族、家国……一层层延伸: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汉字的产生和演变都是古人思维概念的外化投射,汉字的发生、演化反映了“家文化”。本文就以对“家”及其他一些“宀”(mián)部字的分析来浅析中国传统的“家文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应过分强调拼音教学,而应该坚持"字本位"理论,先教授学生识读汉字,再将拼音作为一种学习辅助工具讲授;应重视中国文化常识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摒除厚今薄古之风,去除当下不合理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设置,增加"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等课程。  相似文献   

10.
邱唐 《科教文汇》2013,(19):5-6,9
我国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不应过分强调拼音教学,而应该坚持"字本位"理论,先教授学生识读汉字,再将拼音作为一种学习辅助工具讲授;应重视中国文化常识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摒除厚今薄古之风,去除当下不合理的"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设置,增加"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等课程。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形式,因具有寓意性和象征性等特点,使其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闽西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实地考察,探讨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中汉字装饰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并对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培田古民居中汉字装饰的作用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查阅日本专利文献,可充分利用其中的汉字汉字:中日文化的纽带中日两国有着数千年的交往史,古代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大量的文化、科技及生产知识,其中汉字的输入对日本民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纵观古今,深谙历史的人都明白日本文化之本源,很大程度上是从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演变而来。自秦时徐福出海至琉球国,再到三国时王经于日本传教,后至五胡乱华时期大量工匠东渡重洋,远赴日本劳务,使之日本文化在绳文时代进步迅速。这一时期在日本兴起的汉礼,至今仍可在日本文化传统中得以体现。时至唐朝末年,通过长期不断的学习、吸纳中国文化与传统,日本发明了自有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即由汉字草书及部首组成的日本早期文字。在这一时期进入日语的汉字词,多追随古代汉语的原意沿用至今。由此,可以说日语中的汉字词基本上都是从中国古代汉语中借鉴而去,日语与汉语虽各自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两国语言中的汉字词如上所述,根本就是同宗且同源的。然而,随着中国部分汉字的古释义于现代汉语领域中逐渐被弱化或淘汰,日语初学者若用现代汉语的释义去学习、或是猜测,武断地望文生义,恐将造成误用之果。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古文字的诞生与变迁史,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中日古文字的演变情况,分析了日本对传入中国汉字的吸收与再创造,并基于此展开了对日语汉字与中国汉字词义关联互译的探讨,以期对日语语言学习与文字领域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为传承汉字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由光明日报社、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全国汉字输入大赛7月6日在北京启动.在启动仪式上,多名领导和专家对此次大赛的作用和意义做了精彩的发言.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奎元、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为本次大赛启动致函.陈奎元在致函中指出:"筹办全国性的汉字输入大赛,就是一个创新之举、爱国之举,相信这一常设赛事对于倡导青少年一代爱汉字、学汉字、用汉字,以及用电脑准确快速地输入汉字,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利用有效的媒介手段,科学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传输中国式的观念价值和思维智慧,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理应成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媒介.本文探讨了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即如何借助中国英语这一语言媒介,如译介中国经典书籍、优秀文学作品,利用大众传媒举办文化贸易活动,建立中国英语语料库等途径实现中国文化输出,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向世界更多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6.
朱晓红 《大众科技》2010,(6):185-186
汉字据义造形,以形表义是汉字的基本特点,也是分析汉字文化信息,改进汉字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求准、求深、求广、求活、求趣是应对当下汉字教学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汉字作为中国的语言符号,在学习中应注重汉字文化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形、音、义等维度,强化对汉字的有效学习,规避汉字偏误的产生。本文立足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分析,从强化汉字文化学习、树立学习自信心、系统学习构建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外国留学生规避汉字偏误的措施,切实提高汉字学习质量,为留学生深入汉字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现代标志设计必须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才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汉字图形与标志融合的过程就是利用现代设计意识对汉字文化的传承与超越的过程.本文探索了汉字图形作为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的方法和途径,及其存在的意义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孙建峰 《科教文汇》2007,(8S):189-189
现代标志设计必须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才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汉字图形与标志融合的过程就是利用现代设计意识对汉字文化的传承与超越的过程。本文探索了汉字图形作为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标志设计的方法和途径,及其存在的意义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中中国本土文化的缺失,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现象,严重影响着本土文化精髓的输出,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由此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目的在于强化学生母语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呼吁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更要加强母语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