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1945年4月8日,德国,弗洛森堡集中营,天阴沉沉的,囚犯神父迪特里希·朋霍费尔,坚持为囚犯们做礼拜,布道的主题是:"因为你的鞭伤,我们得到治愈。"祈祷毕,两位盖世太保带走了他;第二天,他以叛国罪被绞死。临刑前,他对友人说:"这,就是终点;但,对于我,却是生命的起点。"一天后,弗洛森堡集中营被盟军解放;二十天后,希特勒自杀;随后,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他的生理生命结束在黎明之前,而他的精神生命,在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却蓬勃生长。跨越德国,跨越基督教神学,  相似文献   

2.
谈到西方现代戏剧家,人们常说一句话,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意思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宗师,这位宗师就是挪威戏剧家亨利·易卜生。只要考察一下萧伯纳、霍普特曼、奥尼尔、斯特林堡等人的创作风格和精神脉络,就可以发现此言不虚。实际上从易卜生延伸出的这条大道,在中国戏剧界也是四通八达。易卜生不但是最早被介绍进入中国的西方戏剧家之一,而且是影响最大最久远的西方戏剧家。在中国现代戏剧发韧之初,他是戏剧革命的旗帜,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他的剧作依然是作家创作的范本。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戏剧之父。20世纪初,正是…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幕:"我就是加百列·帕斯卡。"加百列·帕斯卡大约出生在1894年,要么是个孤儿,要么是个弃儿。他隐隐约约记得自己出生在匈牙利,小时候家里被一把大火烧光了,然后他跟着吉普赛人流浪,学会了杂技、算命和小偷小摸的把戏。稍大一点的时候,他被一对并不爱他的夫妇收养,也多了一个经常欺负他的哥哥。帕斯卡15岁时,一位耶稣会修士资助他上军事学校,他却爱上了戏剧,想当演员,于是进了维也纳的霍夫堡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办报     
黑格尔不仅是一位闻名世界的大哲学家,而区还是一名刚正不阿的杰出报人,他曾因在报纸上揭露时弊,得罪当局而吃过官司、上过法庭。 1805年,35岁的黑格尔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耶拿大学哲学教授头衔。但两年后,他却放弃教学生涯,应邀担任了当时属于巴伐利亚的班堡的地方报纸──《班堡报》的编辑。他为什么要投身新闻工作呢?除了个人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外,那就是对新闻记者职业的向往。 《班堡报》当时已办了十多年,由于原办报人思想平庸,业务能力差,把报纸办得一塌糊涂,毫无生气。才华横溢的黑格尔怀着雄心壮志接办了《班堡报》,…  相似文献   

5.
"半救世主,半撒旦"——拿破仑看到这个评价后笑了.自从滑铁卢战役败北以来拿破仑看到了人们对他的各种评价,他很平静,也很满足.也许是他对于回报不太贪心的缘故,在死后却收到了异乎寻常的回报.如今他已过世两百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不仅没有忘记他,崇拜他的队伍反而扩大了:关于拿破仑的著作已经数以万计,而有人还在写;对他的政...  相似文献   

6.
正伏尔塔瓦河,捷克的母亲河,她一手牵着波西米亚平原,一手托起高堡,奔腾不息,滋养着捷克民族的魂魄。传说,雄踞于伏尔塔瓦河东岸悬崖上的高堡是波西米亚王国王权所在地。公元9世纪,莉布谢公主继承了王位,她预言"看见一个伟大的城市,其荣耀能达到天上的繁星!"她带领人民以高堡为中心,建立了一座城市,命名为布拉格,开启了普热米斯尔王朝,标志着捷克王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正>拉图酒庄正牌酒和副牌酒的酒标略有不同,但核心位置都有一座城堡,这就是传说中的"拉图堡"。其实拉图堡是因为靠近拉图酒庄,因拉图酒庄蜚声海外,被不知情的酒客们叫作"拉图堡"。它的原名叫圣莫伯特堡,是卡斯蒂隆领主庞斯指定Gaucelme de Castillon家族在圣兰伯特建造,距离吉伦特河大约1公里。文献中清楚记录着堡垒开始建造的时间——1331年10月18日。建造堡垒的目的是为了防御由海上经吉伦特河入侵的海盗。  相似文献   

8.
<正>在今天,当人们需要肯定一个人的才能时,往往只会说他有才华,而很少再严肃地说他是天才了。很可能的原因是,人们在使用"天才"这个词时,往往暗含有"难以解释"的意味,或是和"少年"这样的词连用。举例说,我们愿意称赞喜欢指挥的舟舟是天才,却只愿说作曲家谭盾有才华。如果我这样说还算符合事实的话,那么这个事实正说明了人们对"才"这个字的某种理解——天才是只有"天"才能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而舟舟指挥音乐的能力,使人除了"天赐"以外,想不出别的解释来。一旦有"才"的是脱离了纯净根基的成年人,那便失去了"天降奇才"的神秘光环了。  相似文献   

9.
人生之规律     
老科斯库什正在贪婪地谛听着。他的视力虽早已衰退,可听力却仍旧很敏锐,就连极微的响声都可以传入他那布满皱纹的前额后懵懵懂懂的脑子里。这付大脑再也无力去关注人事了。噢!那是他的外孙女西坎托哈在把一群狗套入雪橇中。她一边尖声地咒骂着,一边用手轰打着。她忙得无暇顾及她那衰老而又孤苦伶仃的外祖父。此刻,他正坐在雪地里。部落要迁移,帐篷必须拆除。要赶迢迢路程,这短暂的白昼不容迟缓,新的生活在召唤着她,这是她生命的职责,而不是死亡在召唤着她。而科斯库什已是日薄西山。这种状况,使得这位老人惶惶不安。他把一只中风…  相似文献   

10.
舞蹈团学员班的女学员叶红和小米是好朋友。虽然男学员亚明钟情于叶红.但叶红对他却已不感兴趣.很随意地把与他跳双人舞“柔情”的角色让给暗恋亚明的小米。追求画家沈放受挫的叶红发现亚明爱上了小米很生气。小米却因亚明不能忘情叶红而跟他分手。团里要在学员中挑一个人参加瑞士舞蹈节,叶红、小米都志在必得。两人下楼梯时小米摔伤.有人怀疑是叶红推搡所致,使叶红愤而出走。小米、亚明、沈放找回叶红。  相似文献   

11.
<正>戛纳的T恤衫不远处传来清脆的狗吠,仿佛回到人间。那时的路灯依旧亮着,照耀着夜行的航船。一个年轻人,很友好的样子,走到我身边。之前,他好像一直在路灯下读着什么,身边是那只跑来跑去的小狗。我依旧忧虑着海边的那个女人,在那一刻,他却好像对眼前的这番景象已司空见惯。他见我来到海堤,很高兴的样子,紧接着用各种手势和我交流。先是介绍他的狗,然后示意把小狗丢进大海,看它怎样从大西洋的波浪中游回来。总之,  相似文献   

12.
词语的背后     
黄集伟是个专栏作家.专栏作家虽不是什么专家,但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多一些研究,或者说多留点心.沈宏非不是个美食家,但他的"写食主义"在文化圈内颇受欢迎,王枪手在大学里学的是"政治",可他的"读史"文章很有见地.这就是好的专栏作家.跟他们不同,黄集伟专门研究"词语",他至今已经先后出了三本书,都与"词语"有关.第一本叫<请读我唇>,本来是本写"词语"的书.偏偏搞得很暖昧.这第三本叫<非常猎艳>,看上去与"词语"更是没有丝毫关系,而在暧昧上却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3.
记得我与他认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傍晚.秋天到来,似有一股凉意,可我还在这有些昏暗的灯光下苦读.我朗读的声音很大,盖过了风吹树木的声音.当我停止时才发现身后站着一个身影,我被吓了一大跳.当我认真看时,是一个男孩,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男孩,他的眼睛在昏暗的光下很亮.他说话了,他说:"你读书的声音很好听,枯燥的课文从你嘴里读出来,添了许多生气."我受宠若惊,那晚我知道了他的名字.但他给我的感觉是忧郁的,显得有些伤感,这让我很迷惑.从此以后,我们成了朋友,也总是在那条大道旁看书.  相似文献   

14.
忘记自己曾草草写下的信件、备忘录或杂货单,这对普通人来说是很可能的。而一时记不得自己曾写过一本书,这对一个人来说却有点异乎寻常了。80岁高龄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却碰到过这种事。1983年他听说他那本所谓的《第十个人》,从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档案室中发现了。于是他记起,早在1944年,他曾和米高梅影片公司签订合同,或许写过一个故事短小精悍的电影剧本,并还想起他或许给这个剧本起名为《第十个人》。然而,当把所发现的这些打字稿送到他手中之后,他却感到愕然了,正如格林本人在介  相似文献   

15.
作为艺术家的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錢理群 《中国文化》2006,(2):126-141
我今天的讲题是:《作为艺术家的鲁迅》。应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趣的题目。但我却不是一个合适的报告人。因为我不懂艺术。对这个题目必要涉及的美术、音乐、书法、电影,都是外行;而我年龄已大,精力又分散,不可能补课,作更深入的研究。但我又觉得这个问题很大。关系着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却为许多人所忽视,因此,有必要作一点呼吁。今天的演讲,就只能出一个题目。  相似文献   

16.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9,(10):12-14
18~19世纪.托尔斯泰家族中超尘拔俗的人物为数不少,有作家、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等,但也有闻名遐迩却令人担惊不安的人物,此人全名是费多尔.伊凡诺维奇·托尔斯泰(1782-1846)。他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堂房叔父。费多尔在世时流传着许多传奇轶事。列夫·托尔斯泰对他这位堂叔有过颇为全面而公允的评价:“他是一个行为不轨却魅力四射的人,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经常置人类道德规范于不顾,而且还屡屡漠视刑律,但他却是一个勇敢、机智、有教养、讲信义的挚友。”  相似文献   

17.
早秋的邂逅     
他们相爱的时候,比尔还很年轻。很多个夜晚都在他们一起散步、谈天中消磨过去。后来由于两人之间的一点小事,他们便不在一起了。一时冲动之下,她和另外一个自以为爱的人结了婚。比尔被女人伤透了心,远走他乡。昨天,穿过华盛顿广场时,久别多年的她和他不期而遇。她喊道:“比尔·沃克尔。”他站住了,开始他并没有认出她。对他来说,她显得太老了。“玛丽!你怎么在这儿?”她下意识地仰起脸来,似乎是在期待一个吻。但是他却伸出了手。她和他握了手。她说:“我现在住在纽约。”“哦,”他有礼貌地微笑着,很快又皱起眉来。“我一直很想知道你过得…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却靠着自己的努力创下了数十万元的年收入。他是一个生意人,却在事业发展势头正好时做了一名小小的村支部书记。他是一名"村官",却视百姓为天,真正把百姓顶在头上,放在心里。——题记我不后悔我的选择他叫刘秀文,今年47岁,是弥渡县苴力镇苴力村委会的党总支书记、主任,有趣的是在苴力向人们打听刘秀文,总会  相似文献   

19.
内心的宁静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13,(8):F0002-F0002,1
一天,佛带着几个徒弟从一个城镇来到另一个城镇,这是他最初传道的日子。他们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湖边。他们停了下来,佛对其中一个弟子说自己口渴了,让他从湖里取点儿水喝。弟子朝水边走去,刚到水边就看到几个人正在水里洗衣服,而此时,刚好有一辆小牛车从湖里经过,结果,水一下子变得浑浊不堪。弟子想:"怎么能把这么浑的水给佛喝!"他回到佛面前说:"水太浑了,根本不宜喝。"  相似文献   

20.
郭栋 《世界文化》2011,(9):27-29
两个女孩儿在公交车上谈论时下影楼拍写真的一个时髦的造型,说是时尚的一大亮点,她俩不断地重复着三个字——"洛丽塔",说这种造型很纯情、很性感也很另类。"洛丽塔"——一个好熟悉的名字,我眼前马上跳出了电影库布里克版的"小妖精"和莱恩版的"小妖精",而这两部电影的名字都叫《洛丽塔》。电影《洛丽塔》是根据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写于1954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可能是因为心虚,当时纳博科夫在欧洲出版此书的时候连署真实姓名的勇气都没有,出版商是把它当作一本色情书而出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