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5年前后,由一位爱好文学的议员的妻子奥托琳·莫雷尔的介绍,著名的哲学家罗素与作家劳伦斯结识了。奥托琳夫人,这位资助过许多文学家的“沙龙”女主人认为,他们俩人应当相互敬佩。事实上,相识之初,罗素和劳伦斯的确都产生了类似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正吉本芭娜娜,原名吉本真秀子,1964年7月生于东京,日本著名小说家,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天后",与"日本文学天王"村上春树齐名。其作品以"治愈系"风格深受读者追捧。吉本芭娜娜是家中次女,父亲吉本隆明是日本著名作家及评论家,吉本芭娜娜从小便受到父亲的文学熏陶。她上高中时深深着迷于太宰治和斯蒂芬·金的文学作品——这两位作家都善于通过"死亡"来表达他们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这对芭娜娜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间有一种长期存在的看法,认为教授往往都是心不在焉的。这大半是由下述的概念产生的:教授们必定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深奥的科研问题上,因而看不到发生在他们周围的日常琐事。也许,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心不在焉的教授”的故事要算是泰勒斯的故事了。泰勒斯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公元前624—546年),他生活在二千五百年以前。继泰勒  相似文献   

4.
正苔菲(1872—1952),俄罗斯著名的侨民女作家,俄国白银时代的"幽默王后",原名娜杰日达·洛赫维茨卡娅,出身于贵族门第,家族艺术氛围深厚。她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兼演说家,幽默风趣之名远扬。苔菲文中之"笑"大概承袭自他。家中五姐妹也都与文学有着不解的缘分。比如苔菲之姐米娜·洛赫维茨卡娅是20世纪初俄国文坛的著名诗人,两次获得普希金大奖。其他姐妹也都擅长戏剧和诗歌创作。少年时的苔菲大多数时  相似文献   

5.
一部《小妇人》(Little Women,1868)奠定了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1832—1888)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这位现实生活中的"小妇人"更是用勇敢与坚强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与路易莎一起声名鹊起的还有她的父亲,被称为"小妇人之父"的阿莫森.奥尔科特(Amos Bronson Alcott,1799—1888),一位沉浸于社会理想而无法自拔的著名教育家。一个是坚强执着的女儿,一个是正直落魄的父亲,这对父女的生平也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6.
正17世纪是一个箴言写作复兴的时代,尤其是在法国。箴言写作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古代就已经有了。孔子的《论语》就是一个箴言的集子,古代罗马流传至今的箴言作品则以两位斯多葛哲人为代表:一个是《语录》和《手册》的作者、奴隶出身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55—135),另一个是《沉思录》的作者、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121—180)。  相似文献   

7.
“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是除《圣经》以外,全世界一切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六个字。哈姆莱特在喃喃自语中说出的这几个字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负盛名,因为哈姆莱特的话不仅是他内心的独白,而且表达了所有善于思考的人们的思想。To beor not to be——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生活得丰富、充实而热切,还是生活得单调、平庸而贫乏呢?有一次,一位哲学家问自己是否是活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人都可以偶尔向自己提出这一问题),他的回答是:“我在思考,所以  相似文献   

8.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戈德温出生于1797年,父母皆为政界名人。玛丽的生母沃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是教育家和作家,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父亲威廉·戈德温(1756-1836)是作家、哲学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玛丽出生的第十一天,母亲死于产后感染。父亲戈德温为女儿提供了丰富、自由、开放的教育环境,鼓励她追随自己的自由政治理论。在父亲的指导下,玛丽在家自学。玛丽虽然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却受到了非同寻常的先进教育,具有极高的文艺素质和个人禀赋。  相似文献   

9.
苏格拉底,西方古典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他的出现,哲学变得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苏格拉底的出身并不高贵,父亲是位石匠,母亲是位接生婆。苏格拉底小的时候,长得很不起眼,凸眼珠、狮子鼻、身材笨拙。小市民夫妇根本没指望家里能出个哲学家。对于小苏格拉底,他们惟一的希望是他长大了能做个具有好手艺的石匠,凭着雅典人对雕塑偏爱,今后不愁没有饭吃。苏格拉底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他确实成了个好石匠,据说在希腊阿克洛城的入口,有一群象征三美神的雕像便是他的杰作。可是,同雕塑技艺相比,他更醉心的却是哲学。苏格拉底成名之后,最喜欢的…  相似文献   

10.
<正>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尔(E.Edmund Husserl)(1859—1938),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同时也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德尼·狄德罗(1713.10.5—1784.7.31) 你以为什么东西都会吃坏我的肚子的吗? 安德烈·比利《狄德罗传》(1932);莱斯特·G.克罗克《狄德罗:接受挑战的哲学家》(1966) 1784年7月31日,狄德罗和他的妻子、女婿、一位请来给他看病的医生一起在他巴黎的家里进餐。这位哲学家健康状况不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位国际公认的卓越的艺术大师,想必都善于从世界文化精华里汲取营养,又能让自己的优秀作品给世界文化施以积极影响和正大能量。已故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1921—2007),就是这样一位中外景仰的艺术大师。孙道临祖籍浙江嘉善县,在当地堪称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其祖父系清朝举人,父亲孙文耀在上海法国天主教会办的震旦学院学习西学,1908年孙文耀与本校同学翁文灏、胡文耀共同考取官费留欧,都进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的鲁纹大学,他们被称为名噪一时的"震旦三文"。孙道临在北京出生后,很小就受到家庭特有的多元文化的熏陶。父亲对这个小儿子并不娇宠溺爱,而是严加管教,在学习上要求苛刻。小以亮  相似文献   

13.
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因积极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他提倡白话文,并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对中国近代文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寻根》2020,(4)
正"竹林七贤"能不能算文学集团?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可以说是一个喝酒和清谈的集团,不能算是文学集团。七贤当中,只有阮籍(210-263)和嵇康(223-263)是著名的作家,向秀(227-272)也还写过一篇著名的《思旧赋》——不过那已是七贤集团解散以后很久的时候了;其余几位简直不写什么文学作品。他们在山  相似文献   

15.
贺江 《世界文化》2013,(4):8-10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 1933—)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既有福克纳式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讨,又有海明威式的极简风格,可以说是福克纳和海明威最合格的文学继承人。自1965年发表处女作以来,麦卡锡一共创作了十部小说,三部戏剧和一个电视剧本。他是一个自我流放者,用生命谱写着伟大的流浪之魄。麦卡锡最初是以南方小说创作登上文坛的,但他并非生在南方,而是出生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罗德岛。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曾担任田纳西水利局的法律顾问。  相似文献   

16.
奥尼尔将美国戏剧从情节剧的人物模式(“纯洁”的女主人公和善良的父亲等等)中解放了出来。有了他,美国戏剧才真正成为一种文学形式。他通过数量极多的剧作,用新的主题和新的风格拓展了美国戏剧舞台的视野。他所有的剧作都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探索。奥尼尔一生只写过一部喜剧: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20世纪著名的爱尔兰裔法国作家塞缪尔·贝克特诞生110周年。贝克特与爱尔兰文学巨匠乔伊斯长达13年的交往,构成了20世纪令人难忘的交响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与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鼻祖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之间的友谊和交往时间跨度长,从192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乔伊斯1941年  相似文献   

18.
民国初年的《植物学大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8年(民国七年)出版的《植物学大辞典》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中华民国七年二月初版,编辑者主要为孔庆来、吴德亮、李祥麟、杜亚泉等十三位学者(参见《植物学大辞典》封底)。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农学家和植物学家。《植物学大辞典》无论当时或是现在,  相似文献   

19.
在绚丽多彩的日本文学花卉中,有一株斑斓的奇葩,那就是在大正时代大放异彩的白桦派文学,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便是众所熟知的电影《生死恋》的原作者——武者小路实笃。他的作品以其清新的题材,直抒胸臆的文笔,充满人情味的构思,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至今脍炙人口。卓越的父亲,刚强的母亲武者小路实笃1885年出生于东京,是武者小路实世子爵的第八个孩子。上面五个都不幸夭折,只有实笃和一位哥哥、一位姐姐活了下来。武者小路一族祖祖辈辈以长于“歌道”著称,侍奉朝廷,明治以后列为华族(贵族),授予子爵称号。实笃的父亲实世是个有名的美男子,二十三  相似文献   

20.
正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学传统,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的诗人、学者,他们中有的已经闻名世界,如泰戈尔、普列姆昌德、奈都夫人,但也有很多人至今不为我们所熟悉。拉胡尔·桑格里德亚英(Rahul Sankrityayan,1893—1963)就是其中之一。拉胡尔一生颠沛流离,但他却对知识有着恒久的追求和渴望。他精通三十多种语言,发表作品超过140种,包括小说、戏剧、散文、游记和传记,也有宗教(主要是藏传佛教)研究著作,他被称为"印度旅游文学之父""最伟大的学者"(Mahapand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