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和必然趋势.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因此,必须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化等方面,共同创建物质、精神、政治和生态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和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建设亦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当它融人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为精神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明显的“中国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哲学基础,把握“中国风格”的哲学基础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中国古典哲学蕴含着一种共在论哲学,这种哲学观追求“天、地、人”共在、共存、共生的哲学理想,由此形成了包容、共赢、协调等理念。这些理念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底色,并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际关系等方面均有所呈现。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的共在论哲学高度契合,共同致力于建构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共在秩序”,实现国家、社会、人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方略、新举措。党中央将生态文明提高到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领域并列的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态文明新理念、新措施着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中,群众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而群众概念又是一个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的政治概念,当前学界对群众的属性的理解分歧很多。党的十八大提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核心地位,群众的当代价值更加突出,群众的时代属性也更加丰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这四大方面来分析群众的时代特质,要把握群众的概念必须先对群众的时代属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巨潮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如何融合?富于乡土与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如何融汇交流为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轴和核心的,既统一又纷繁,既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又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是当前必须探讨和解决的迫切课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①,要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途径,就必须从中国社会当前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出发,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大前提出发,通过建设灿烂辉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文明高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并通向社会文明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从而使建设生态文明和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丰富学生文体生活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把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同时看作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视角,深入分析了西藏地区,特别是聚焦于林芝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策略,探讨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下,如何巧妙融合和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推动民族地区的和谐与进步。林芝市的实践表明,强化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和深化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为中国其他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祉,关乎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表现在生态优先、和谐共生以及永续发展.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产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实现.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是基本平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失衡巨大;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也对自然造成严重伤害.新时代下,防治生态文明价值诉求失衡,应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理念出发,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建社会和谐,构建新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生态文明提供政治及制度保障,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同时,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深刻内涵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而且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实践与科学、和谐与公正、持续与发展的特征。在深入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特征以及重要意义基础上,更好地探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愈显重要,并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即动力和效益价值、政治文明价值、思想文化价值、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保障作用,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它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其根本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提供根本保障。进一步发挥其根本保障作用,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自信,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外延。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生态文明则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它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为此,必须立足于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推进经济生态化、政治生态化、文化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等方面,共同创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的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同行者,是协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体育协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挥意识形态引领作用三个方面进行战略统筹。同时应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四个重要”和体育“四个重要”论述内容为依据,以服务国家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聚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三个协同建设任务交汇点,从提升中国体育国际传播能力,拓展中华文化传播渠道;增强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展现大国责任与担当;加强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加强体育道德建设,协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观,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市场文化产品供给,系统构建新时代体育协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纲领,深刻地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目标和任务,并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论述,对于全面落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各项战略任务,协调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时间跨度是1982年到1992年,这十年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重要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涵着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涵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条件,发展社会事业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又是抵制外来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必然要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的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充分肯定了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高度评价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五年来的工作,要求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