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既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思维上的“能学”,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会学”。初中有60首古典诗歌的教学任务。诗歌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年代久远,时空跨度大,要想真正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需要每个参与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品味诗歌。笔者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想学”,并培养学生的“能学”和“会学”能力,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2.
做好课堂中的首席,当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做好课堂中的首席,首先是引导帮助学生“入门”,明确方向.即依据文本内容及所在的文体苑畴,向学生提出理解这篇文章的总体思路,大致方向,引导学生“入门”.其次“首席”的作用还表现在科学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隐含信息上.再则,”首席”的作用还表现在帮助组织合作探究,引导鼓励各抒已见上.最后,“首席”的作用体现在“关注全体,提升素质”上.  相似文献   

3.
“引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起“诱发”、“点拔”作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出几种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引导”方式。 1、示范性引导针对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得学生听讲后,不仅在知识上得以解疑,还要在如何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等方面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四种策略和方法,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悟”是学生自身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揭示学生自己尚未掌握的隐含在“学生参与过程(学生过程、解题过程等等)”中的“道理”。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悟道理”。我在“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利用实物、学具引导学生参与进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驳斥“神创论”、“自然发生说”,重点介绍了“化学起源说”.并引导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其他假说及生命起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既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思维上的“能学”,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会学”。初中有60首古典诗歌的教学任务,诗歌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年代久远,时空跨度大,要想真正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需要每个参与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品味诗歌。笔者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想学”,并培养学生的“能学”和“会学”能力,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送学生一双自主学习、自由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8.
一、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初中科学探究的内容大都是自然界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些现象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要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本质上提高,有一定的思维距离。所以,对初中的科学教学而言,采用引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引导——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将“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意在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就应该“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还应“幕后操纵”,当然这都是“引导”而已,绝不能“喧宾夺主”,即探究的本质不…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时下数学教学的普遍观点。一节课,学生参与的程度如何,质量如何,重在引导。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靠教师的“引导”得以体现;学生学习积极性靠“引导”得以调动。因此,如何在“引导”上做文章,提高学生“参与”的质量,值得研究。 一、从分析教材着手。 知识有它的内在结构和外部联系。要提高“引导”、“参与”的质量必须先深入实际,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分析教材,教师要向自己提出三个问题:1.新知识生长点在哪里?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旧的思考方法是教师解析新知识的起点,也是学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自1986年以来,一直坚持快乐教育的实验研究。学校在学习上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让每个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学校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让每个学生做学校的主人。学校中的小学生社团一“金头脑研究社”、“小能人风采社”、“快乐音符活动社”等,是学生畅谈思想、展示才华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1.
王玲 《教书育人》2005,(8):28-28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问题,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许多老师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活动,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但在课堂上也存在一些“误导”或“不导”的现象,比如:  相似文献   

12.
李江 《今日教育》2007,(10S):50-51
一、让学生学会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的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质疑:“为什么概念中说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不说是糖类?”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一年级数学(上)第34~35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2.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主动操作、感受、发现和交流,鼓励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朱彩华 《考试周刊》2011,(36):225-226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学力。因此我校许多教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一直以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脱节的顽症,实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讲授引导相结合,达到“以人为本、教学合一”。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形象进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割”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相似文献   

16.
任弘 《华章》2013,(22)
“导—学—评”高效立体课堂教学模式即“导”即引导,课前需要老师精心的准备,课堂上能够启发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学”即学会,在学生互动,老师引导的前提下,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评”即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肯定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这种新理念方法的提出改变了学生“厌学”的状况,达到学生互助互动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7.
呼唤精彩的课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语文课堂中,“你真行”“好”“不错”等激励性语言随处可听,“表扬他”“你真棒”再加上有节奏的拍手声比比皆是。公开课前,教师手臂上贴满闪闪发光的金星,课堂上不时来一句“表扬他”,然后忙着在学生脑门上贴一个个“小金星”。表面看来,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懂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似乎学生真的成了课堂上的小主人,但仔细一想,这样的评价语言和评价手段,真的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吗?真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师应充分地利…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可少。笔者认为,生物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引导作用引导即引路导向,或叫诱导。它是启发式教学中的经常运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无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灵活多变的引导,使学生尽快“上路”,进入“角色”。引导的主要任务是:1、引发兴趣,激励乐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仅就应用题启蒙教学问题从三个方面谈几点做法。作好准备 1、引导学生根据插图和算式说话,初步培养学生口头叙述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在教1和2时,我先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说一句话:“圈里有一个书包”,“这里有一所学校”,“学校的屋顶上插着一面五星红旗”,“两个小朋友上学去”等等。到教2+1=3时,再逐步引导学生看插图说两句话:“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又来了一个小朋友。”随着老师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答:“一共有3个小朋友。”进而要求学生连起来说三句话:“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又来了一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三个小  相似文献   

20.
在心理课上,当学生发言被嘲讽时,或有学生明显违反心理课堂约定、出现突发情况时,心理教师要及时按下“暂停键”,引导学生觉察这些不当的行为,展开分析和讨论,获得新的经验。另外,当课堂上出现一些不常见的“向好”状况时,如某位不爱发言的学生突然有一天在课上主动举手发言,某位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能够静下来倾听他人的分享时,心理教师也可以按下“暂停键”,给予学生正强化。实践表明,停下来,引导学生去觉察、反思,有助于学生将课上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心理课更具“心理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