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张爱玲小说的核心内容是对女性命运、婚恋情感的关注,其小说中的女性可分为传统型、物质型、变异型。张爱玲以其深刻的女性意识,刻划了一系列独特的女性形象,丰富了现代学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2.
茅盾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三类:传统型、娜拉型和卢森堡型.茅盾揭示了历史与现实在历时性状态下对传统女性的双重制约,环境的改造力是传统女性通向现代女性的桥梁.娜拉型女性从家庭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不断幻想,又不断幻灭,现代意识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心态在她们身上共存,使得她们矛盾和痛苦.茅盾预示了娜拉型女性的出路在于走向卢森堡型的女性行列,但并没有在两者之间架设起“桥梁”.茅盾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败得失主要是由茅盾的创作心态决定的,茅盾的婚恋情结和革命情结是制约茅盾创作心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描写人与异类之间的婚恋,在宋代志怪传奇中颇为常见。作为一种特异的婚恋现象,这些异类姻缘故事较为强烈地折射出两宋时期人们的世俗婚恋样态和理想,以及女性悲剧、文士游狎等寻常人生世相,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4.
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现代职业女性呢?著名学者温元凯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关注中国的女性问题,曾在他的著作中专门谈到“改革与中国传统”——女性的情感、家庭、婚恋、子女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论池莉作品中的女性婚恋历程及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以"新写实主义"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通女性的成长轨迹,尤其是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念对传统意识、心理、生活的影响。她们都经历了从最初对爱情的憧憬、婚姻的向往的虚幻时期,爱情理想和现实婚姻的矛盾冲突后的失落,最终在经历种种矛盾、挣扎后,逐渐理性、成熟起来,破茧成蝶,完成自我的蜕变。作者通过对现代女性婚恋的真实写照,显示出现代女性意识心理的改变过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视角解读《倾城之恋》,可以透过平凡婚恋故事的表层伪装看到张爱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抗争。白流苏的叛逆与孤立、传统意象的解构与重写、女性自然本相的异化,无不表现了作者对父系文化圈有意无意的抗拒和失望。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中国女性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享乐依附型、女强人型、皈依传统型和现代与传统交融型。中国女性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应该是:既不颠覆传统,也不皈依传统,而以现代与传统交融型为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0.
乔叶的婚恋小说关注现代都市女性在婚恋关系中的困境,直面她们作为一个自由生命体的欲望诉求,书写了女性的心理纠葛与生理困境。本文从乔叶小说中都市女性的婚恋生活入手,分析乔叶作品中的两种越轨现象,探析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博弈及婚恋变形的原因,为女性突围探路。  相似文献   

11.
冯铿、许心影、陈波儿是20世纪二十、三十年代旅沪潮汕文人中杰出的女性代表,她们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时期,用自身的文学创作、革命实践及婚恋经历艰辛地调和着乡土潮汕与现代文明、他者镜像与自我认同、婚姻爱情与革命志业之间的罅隙,不断将女性自身解放有效地融入到社会解放、民族解放浪潮中。此种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女性学人传统,对当代潮汕知识女性自我价值构建具有深刻影响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国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女性争取婚姻自由成为国民生活的新时尚,女性婚恋观念有了新变化。在婚姻自由大潮推动下,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现象逐渐增多,婚姻趋向文明,同时也促进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身解放。与此同时,对婚恋自由的过度、偏激宣传也在社会上产生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庐隐是“五四”时代的产儿。她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学初期的坛上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自叙传小说,更是显示了庐隐小说创作的成熟。这些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婚恋遭遇揭示了女性“争做真正的人”的可贵与艰难,展示女性觉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和悲哀,探索觉醒的女性出路、人生意义和生命哲理。  相似文献   

14.
由于道德理性对主体意识的规约与引领,中国作家在20世纪婚恋文学的叙事中基本采取了道德叙事的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制约着婚恋文学的深层叙事结构,使20世纪中国婚恋文学呈现以道德叙事样态。道德理性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的流变,形成了婚恋文学中个性主义婚恋叙事、革命道德主义婚恋叙事、传统道德理想主义婚恋叙事和审美快感化的后现代道德婚恋叙事四种基本形态。婚恋叙事样态的更迭衍变又形象地展示着道德理性流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元代"婚恋杂剧"着力表现了人性的张扬,特别对女性表现出的人格独立和自主意识进行了大胆褒扬。元代"婚恋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第一次把女性的人格自主同封建礼教的冲突提升到了一个非常显要的位置,尤其体现出对女性正当欲求和主体价值的肯定。元代"婚恋杂剧"在着力颂扬女主人公坚韧斗志和必胜信念的同时,也重新阐释了传统礼教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电影积极参与了现代新女性形象的构建,从《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丽人行》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看来,中国现代电影从外在形象、婚恋家庭、社会工作及思想意识、成长土壤等角度入手构建了现代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形象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的《围城》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几位女性的情感、婚恋纠葛及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的一路遭遇,着意写出了现代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的众生相。  相似文献   

18.
当下家庭婚恋影视作品较为红火,在叙事结构安排上,呈现了和谐型、离散型、重组型等不同样式。作家们通过剖析家庭的复杂关系,寻找传统中国家庭特有的婚恋特征,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一批女作家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努力。其中庐隐与石评梅小说的自叙传色彩浓重,第一人称、书信体、日记体小说比重大,是新文学以及现代女性文学发生时期的重要特征:沈祖菜的历史小说女性意识强,构思独到:张兆和的白话小说风格纯美。她们的创作都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同时也为推动中国白话文学的成熟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女性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民俗学语境,至五四时期,民俗学中的女性研究取得了一定数量的成果。本文试图从民俗学向度对五四时期的中国女性研究进行梳理,以探寻中国女性研究的某些特点与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