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岑春煊与近代山西的关系,是清末政治中很重要的一段历史。庚子年护卫慈禧西逃、创办山西大学堂等举措,更是让他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高峰,对近代山西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和反响。尤其是山西大学堂的建立,对近代山西乃至近代中国教育都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岑春煊的步步发迹与近代山西的重大历史事件密不可分,当然,内忧外患的近代山西也为他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3.
吴棠与慈禧     
近代历史人物川督吴棠,在整个同治朝,一直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陕甘总督左宗棠等疆臣齐名。但许多人都认为吴棠没有多大能耐,是因为错送银子给慈禧,得到慈禧报恩,才被超擢为四川总督的。慈禧报恩不是历史,而是民间故事,始作俑者是恽毓鼎。很多人对此盲目地认同,严重地损害了吴棠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4.
慈禧统治中国48年,不仅在内政上主掌大权,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上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将慈禧的中外文化交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慈禧与洋务运动的开展,第二个阶段是1900年之后直到慈禧去世,在论述前后两个阶段慈禧中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慈禧的微妙变化及原因,试图探析中外文化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及影响。慈禧不仅开辟了新的文化交流途径,更新了交流的内容,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在"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末期,慈禧的中外交流措施与方法将中国卷入世界变革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5.
光绪帝的突然死亡是近代史上一谜。从文献资料和当时情况作一推断,可知光绪是在慈禧的策划下,中毒身亡的。一方面,多年来有不少记载说明光绪确实死于非命,即是被谋害致死的,如《慈禧外纪》、《瀛台泣血记》、《我的前半生》等书均持此说;另一方面,从当时清宫内光绪死亡前后几天的活动可以判断出来些许问题。  相似文献   

6.
孙伟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6-109
袁世凯和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两者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慈禧对袁初示信任,发展到第二阶段袁开始博得慈禧的真正好感,第三阶段则表现为慈禧对袁从真正信任到有所提防:两者的关系中统一是主要的,但也有对立的一面。对两者关系研究的深入,将更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清末民初政局演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7.
庚子西狩,岑春煊勤王有功,慈禧恩之。迨新政开启,封疆大吏岑春煊以近代功成登上地方官僚之翘楚,有资抗衡北洋袁世凯,史有“南岑北袁”之说。丁未年,岑春煊骤然北上,扛起清流大旗与京师奕、袁白热会战。却走上了党同伐异的死路,终以岑瞿开缺结束。台后之慈禧坐视政争,借力打力,致使丁未两党元气大伤,实无胜家。端详丁未四月间,慈禧对待岑春煊态度由亲到疏的转变,看似受人挑唆,实则事发多端,有深刻因由值得细呷。  相似文献   

8.
百年接力留学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科技文萃》2004,(8):136-137
中国近代留学潮经历了130多年的历史,从晚清到20世纪末已有过10代留学生. 第一代官派留学生是120名12-15岁的留美幼童.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后从全国选招的,1872年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不久,有人剪掉了辫子,改长袍马褂为西装,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选带幼童出洋的清朝官员认为学生离经叛道,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将全部幼童遣送回国.第一次留学计划遂告失败.  相似文献   

9.
1870年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之一,在天津教案的办理过程中,清政府的基层官员、高级官员、以慈禧为代表的朝廷,以及官场内的洋务派和顽固派都参与其间,不论他们彼此间有多少不同和矛盾,但这种互相作用的合力,形成了天津教案的政府处理。天津教案使曾国藩从中兴名臣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成为举国欲杀的汉奸、卖国贼。协助曾处理津案的丁日昌也受到激烈  相似文献   

10.
翻阅中国近代史册,给人以沉重和压抑,而戊戌一页,更以其悲壮的结局令人痛心疾首。百年沧桑,回眸凝想,留下无穷的话题。本文拟从戊戌几位关键人物的角度,勾画评说这血染的史页。(一)慈禧按照史学界流行的“派论”,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可以划分成各种各样的派,如洋务派、顽固派、维新派、革命派、立宪派等等。但是我们发现,很难从五花八门的派号中找到一顶适合的帽子戴在慈禧头上。她是顽固派?──她的确顽固,对外屈膝投降,对内专制独裁,她是封建顽固势力的总代表。但是,她毕竟首肯了洋务派的基本主张。没有她的首肯,无论是奕…  相似文献   

11.
论武则天与慈禧用人特征的差异勾利军武则天与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两位女性统治者,所以在古今研究者的视野中,她们自然占有特别醒目的位置。论及武则天,人们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而慈禧在一般论者眼中,她的政绩似乎与武则天差之天壤。其实,这些看法流于泛...  相似文献   

12.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兴起,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剿”改“抚”,终至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态度改变的原因何在?历来存有争议。慈禧招抚义和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慈禧对光绪和洋人的仇视;其二是慈禧对义和团力量的过高估计;其三是慈禧被所谓“归政”消息刺激。慈禧利用义和团来打击西方国家,不是基于对国家前途的负责,也不是基于对满清政权巩固的考虑。慈禧招抚义和团只是为了泄私愤而已。  相似文献   

13.
晚清的地主阶级在面对鸦片战争后国内出现的各种危机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和地位,而不得不调整各项政策、改善国家统治机能等。无论是休则徐、魏源,也无论是曾国藩、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慈禧,载沣等,他们在各种压力下所提倡的变法、改革等,都在实质上体现了地主阶级的一种被动性,而这种被动性的直接结果就是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走向更高级阶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志全 《课外阅读》2011,(8):312-312
一直很喜欢“垂帘听政”这个词,它本应是一个女子在父爱缺失的情况下,默默地站在背后,指点自己的孩子,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家之主,一国之君的无私与关爱,一如康熙背后的孝庄。只可惜,在近代,因为慈禧的自私,使得它成了一个专权夺权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清稗类钞》记载,慈禧太后经常召集诸王福晋、格格到宫里打麻将.特别是庆亲王的两个格格,更是常客.慈禧爱打麻将,因为她每打必赢,赢了自然心花怒放.但慈禧每打必赢是有原因的,原来庆亲王的两个格格为讨慈禧欢心,暗中拜托站在慈禧背后观牌的两位宫女,看慈禧需要什么牌而向她们打手势,她们就装作无意打出那些牌,不一会儿,慈禧就"一马当先"了.  相似文献   

16.
在戊戌变法的前前后后,慈禧太后对变法基本上是持默许和支持态度的。在变法之前,慈禧默许、支持光绪领导下的康、梁维新变法;在变法之中,慈禧提倡渐变,反对急变,强调政局稳定第一;在政变之后,慈禧论人不论事,反维新"乱党",而不反对变法本身。因此,就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来说,简单地说慈禧太后是顽固派有悖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慈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慈禧对变法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变法的成败.事实上,慈禧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法的,她在变法中态度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因为前期的维新派进行的改革与先前慈禧所支持的洋务运动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变法发展到后来必然会触及慈禧专制统治的权威.故而其态度直转,演变为反对变法并加以镇压.  相似文献   

18.
身边的历史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4,(2):F0003-F0003
正"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其校址原为乾隆帝四女和嘉公主府空闲府第,是戊戌变法唯一被慈禧所接受并流传下来的"新政"措施。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现建筑保留有原属于和嘉公主府的正殿、公主院等清式建筑和民国年间建成的数学系楼及"西斋"十四排中式平房,是我国近代成立的第一座最高学府。西斋建于1904年,是最早的学生宿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虽然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 ,但在近代特殊的环境下仍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它是中国社会进化和迈入近代社会的催化剂 ;是改变中国人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 ,并使之趋于合理化、科学化的先行者 ;是中国近代工业和近代军事产生的必要条件 ,对它们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对中国近代的社会生计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奇怪的称呼     
王冠 《课外生活》2009,(7):50-50
我们在看清宫剧的时候,太子、公主总喊父皇“皇阿妈”;而大臣们还称呼慈禧“老佛爷”。皇上明明是男的却叫“妈”,慈禧明明是女的反叫“爷”。这是不是喊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