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7月8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现代出版研究所、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南华大学出版与文化事业管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华文出版与软实力建设”,海峡两岸的编辑出版学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就华文出版软实力的发展现状、提升出版软实力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数字化冲击、出版原创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2004年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于十月底在台北顺利结束,此届联谊会议扩大了参与的范围,不仅澳门作为正式成员加入,而且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作为华文出版的一部分选派代表列席参加.此届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华文图书的出版整合与销售通路,旨在探讨华文出版如何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华文出版的国际出版环境,认为要提高华文出版的国际出版地位,一方面要提升我国出版企业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国际出版信息.笔者研究发现,"超星发现系统"有助于出版企业对不同国家的华文出版特点进行分析,考查华文出版的发现结果数和总被引频次,可得知该国出版业界对待华文出版的态度.在掌握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华文出版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升自身的国际出版地位,形成新的国际出版格局.  相似文献   

4.
背景资料 两岸三地合作出版洽谈会:12年前,1989年2日,在有关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经中国版协合作出版促进会及会长许力以先生的积极奔走和筹备,第一届合作出版洽谈会在深圳举办,由此开启了两岸三地出版合作与交流的新时代。至今年8月的西安洽谈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对打开和深化两岸三地合作出版局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华文出版联谊会议:1994年9月,祖国大陆、台湾、香港出版界同仁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一致同意以“华文出版联谊会议”的形式,每年一次轮流在三地召开。联谊会议的宗旨是“加强华文图书出版业的交流和合作,努力开拓华文图书市场,增进两岸三地及世界各地华文出版团体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第一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于1995年5月在香港召开,主题为“保护版权,加强交流”。  相似文献   

5.
华文出版创新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推动华文出版"走出去"步伐。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新的时代不断赋予华文出版新的创新要求。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文化创新与出版创新有效结合,推动华文出版的新突破,是值得出版人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华文出版要通过本土文化创新、引进出版物的本土化改造以及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等策略实现华文出版创新,以推动华文出版的发展,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开尘 《出版参考》2005,(3S):32-32
在刚刚结束的台北书展上,两岸三地业者以“华文出版的现状与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未来的华文出版。他们从各地的出版现象和出现的问题,谈到跨界合作的可能,并提出了共创华文出版新未来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近日,由台湾南华大学出版与文化事业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华文出版趋势学术研讨会)在我国台湾高雄澄清会馆举行。  相似文献   

8.
戴楠 《传媒》2014,(16)
正从欧洲最早的华文报刊——19世纪60年代在伦敦出版的《飞龙报》算起,中文报刊在欧洲已经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而真正由华人创办的最早的华文报刊出现于法国,是1907年6月22日由巴黎新世纪书报局编印的《新世纪》周刊。本文主要着眼于21世纪以来的欧洲华文传媒的发展格局,以此来探讨海外华文传媒在新世纪的发展态势与功能角色定位。 欧洲华文传媒的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华人移民的数量持续攀升,据2008年欧洲华人华侨社团联合会的调研结果,欧洲的华人华侨总人数已超过250万人,近  相似文献   

9.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数字出版已在世界出版业中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华文出版是世界出版业的重要部分,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对华文出版带来挑战,也为华文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海峡两岸应在内容资源、核心技术、产业集群、人才队伍等方面加强数字出版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记者 安琪)两岸交流已有17个年头,在两岸出版协会的努力下,不仅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作为两岸交流的切入点持续召开了十届,而且还为两岸年轻出版精英提供了深入交流学习的机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与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于2002年与2003年分别就扩大并两岸出版交流合作的层次与深度及加入WTO后两岸出版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合作方式进行了研讨。而第三届两岸杰出青年出版专业人才研讨会计划将于今年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届时国台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两岸年青的出版菁英将以加强两岸交流互动,促进华文出版为主题,就选题策划主导…  相似文献   

11.
万丽慧 《出版参考》2005,(15):36-38
华文出版重新洗牌打破了固有的中心概念,出版整合与市场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针对各地不同的出版环境,如何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打造大华文市场成为各地业者关注的课题,笔者试图通过集合两岸五地业者的观点集中探讨华文出版圈内各地出版业者的困境及发展优势,并对如何整合资源,共创华文出版出路提出参考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与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是我国唯一涵盖中外新闻出版的资讯期刊、两岸四地华文出版的平台。《出版参考》创刊于1988年,是我国新闻出版界创办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8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现代出版研究所、台湾南华大学出版与文化管理研究所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的第四届海岸两岸华文出版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华文出版与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对于目前新加坡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华文书较少的境况,新加坡总理公署曾士生呼吁出版商多出版适合本地青少年阅读的华文图书,并希望出版商可以自觉地开展这一工作,主动占领先机。他指出,因为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社会,政府推动华文出版业,就得同时推动马来、印度出版业才会公平。大家也不能单靠教育部出版的辅助渎物,因为孩子们是叛逆的,辅助读物对他们来说与学校课本没什么区别。因此出版业应该出版他们有兴趣的华文图书,让他们自动自发地去阅读华文图书。 但其中的尴尬与困难是如何解决新加坡华文出版所面临的  相似文献   

15.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2,(25):45
2012华文数字出版论坛9月在台湾举行新阅读时代.数字的风采-2012华文数字出版高峰论坛将于九月底在台北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星马等地的出版、网络、电信、平台等跨领域的代表齐集,探讨华文数  相似文献   

16.
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上,香港出版界资深人士就华文出版迈向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香港出版总会会长李祖泽说,华文出版业如何迈向21世纪应有充分的准备。高科技令现代出版业对自己提出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13,(28):50
《出版参考》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共同主办,是我国唯一涵盖中外新闻出版的资讯期刊、两岸四地华文出版的平台。《出版参考》创刊于1998年,是我国新闻出版界创办最早,具有新闻性的时政类权威期刊。21年来,  相似文献   

18.
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是指华文出版中贯穿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大致应包括出版理念、出版思想、出版理想、出版文化、出版理性、出版管理之道、出版品质、出版形象、出版价值观、出版哲学等。本文通过对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要义分析,指出出版质量是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并为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发现的欧洲第一份华文报刊《飞龙报篇》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第一份华文报刊,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都认为是1895年在德国勃力门(今译不来梅)出版的《日国》,[1]后发现在前一年已有一份华文报刊在欧洲问世,即1894年10月在英国伦敦创刊的《中英商工机器时报》。[2]但是,笔者在英国伦敦的大英图书馆发现:一份名曰《飞龙报篇》的华文报纸早在1866年就已出现在伦敦并行销中国、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地区。这一新发现,不仅推翻了现今的错误说法,更重要的是将欧洲第一份华文报刊问世的年代提前了近三十春秋。  相似文献   

20.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1,(7):40
城邦讲谈社合攻华文数字出版城邦媒体集团2月10日与日本最大出版集团讲谈社签署合作意向书,将在半年后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华文数字出版市场。城邦媒体集团首席执行长何飞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