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生命哲学解读教师文化,对增强教育的生命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文化品位均有现实意义。教师文化要在追求卓越中探索生命意义、启迪生命智慧、提升生命价值;要在教育实践中感悟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深不可测、生命的创造;要在教育活动中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认同、生命存在的主体间性、生命存在的生态观照。  相似文献   

2.
现代职业教育教师文化,是职业教育教师在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过程中,对生命本真意蕴的理解、关怀和认同,受历史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的影响,突出地反映在一种社会文化、职业文化、学校文化、发展文化等文化形态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师上的综合折射和凝聚。通过现代职业教育教师文化形态的社会属性、职业属性、专业属性、发展属性四种特性的分析,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教师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价值意蕴、课程意蕴、实践意蕴和幸福意蕴。  相似文献   

3.
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教师文化,是职业教育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发展中对生命本真意义的理解、关怀和认同。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体系,其受到历史、民族、区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反映社会文化、学校文化、职业文化等文化形态在教师群体上的凝聚。职业教育教师文化中的社会、职业、专业和发展等四种属性,分别对应其价值、课程、实践和幸福等四种意蕴,实现教师文化中的属性与意蕴的表里结合。教师文化属性与其意蕴的衔接融合,反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究教育的相关理论,总结教育实践中的全新理念和方法,并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地利用先进的理念、专业的方法,教育实践效果会显著提升.生命教育,从教育的根本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全人教育,其关注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并在活动中予以关怀.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会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实践中的关怀与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进行融合,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研究正面管教在生命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教师文化是教师教育生活的"意义"网络.具有生命诉求的教师文化,要求教育主体在交互活动中充分展示自由个性,追求卓越,体现生命的本真内涵.对教师文化生命品性的探寻,需要在教育活动中探索生命意义,在教育过程中启迪生命智慧,在教育目标中体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命关怀直击生命存在,内含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在关怀生命的视角下,教师的生命具有整体性、自主性、独特性和超越性。目前,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形象被圣化,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教师的职业压力持续增强,生活表现出单调、重复,对教师的教育过于注重工具理性等问题。因此,在生命关怀理论的指导下,应该赋予教师合理的角色,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满足教师多方面的需求,重塑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培养自身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8.
<正>生命是一切活动的起点,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的德育课程应当以润泽生命、人文关怀为己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并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使护生在关怀病患生命价值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职业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学校教育要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客观上需要教师文化发生具有时代意义的转向。这一转向具体表现在四个层面:教师的角色要从"神"转向人;教师的价值要从外在工具转向生命发展价值;教师的权利与责任要从非对称转向对称;教师的文化素养要从单向维度转向多维视野。  相似文献   

10.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笔谈旨在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寻当下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思考当下教育究竟怎样关涉儿童生命成长。刘铁芳《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祛魅与附魅》提出当代教育中儿童生命发展过程的过度理智化,导致儿童生命世界祛魅以及儿童生命成长内在基础的削弱,试图以附魅的方式重建儿童意义世界;辛继湘《知识教学与生命关怀》意在重新唤起知识教学的生命关怀,凸显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命意义;樊杰《教育的强制与生命意义的丧失》重在引出当下儿童生命发展遭遇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生命意义的迷失;石莎莎《逃离与回归:曹雪芹教育视界中的生命重建》乃是从中国古代经典《红楼梦》出发,寻找一种当下教育回到起点,重建个体生命发展的内在理路;陈华仔《生命教育的旨归:敞开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则是回到现实,阐明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如何激活孩子自身存在的生命意蕴。陈文芳《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品格》是从当前生命教育实践探索之典型出发,阐明当下生命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生命是一切活动的起点,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卫生高职校护理专业的德育课程应当以润泽生命、人文关怀为己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并丰富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使护生在关怀病患生命价值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创造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培养人际调适能力和道德良心,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17.
姜兰波 《上海教育》2013,(4):139-139
教师发展转型的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化自觉,如果没有文化自觉的深层次支撑,老师行为的变革将是浅层且低效的。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主磨砺和自觉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深水区”就是文化自觉,成为专业发展转型的价值取向和深层动因,其意义在于对教师生命的内在唤醒,把教育活动作为提升精神境界、积淀专业素养、获得职业幸福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濮涛 《生物学教学》2006,31(11):21-22
教育真正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整合生命教育的不同层次,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来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下面谈一谈作者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体验生命教育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师定课程是在彰显教师生命意义的教育语脉中应运而生的新命题,具有一定的生命意蕴和独特价值。教师文化和教师专业化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中的热门话题,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二者在某种程度上都面临着难以避免的困境和冲突。师定课程为教师文化和教师专业化在课堂这一微观、动态层面上达成一种视界融合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同时也应通过课程实践以实现其生命观照的价值负载。  相似文献   

20.
生命关怀教育点化、润泽生命,直面生命存在,内含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为促进教师成长提供了方向和动力。目前,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形象被神化,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持,教师的职业压力持续增强,生活表现出单调、重复,对教师的教育过于注重工具理性等问题。因此,在生命关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应该赋予教师合理的角色,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满足教师多方面的需求,重塑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