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琳琦  吴晓萍 《历史档案》1999,2(3):114-117
近年来,我们在收集徽商资料的过程中,幸运地在安徽歙县南乡坑口镇芳坑村的一户农家发现了保存至今的大量江氏茶商的资料,包括信函、札记、商业书、帐簿以及其它实物,内容十分丰富,《做茶节略》①就是其中之一。《做茶节略》为正楷手写本,页10行,行13-14字,全书计77页,1万余字。书中详细介绍了做茶的工序、每道工序的技术要领以及做茶中的有关管理问题。它是徽州茶叶制作经验的总结,是徽州茶商要求其所雇佣的做茶人员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属于商业书的范畴。它的发现,不仅对徽商的茶叶贸易史的研究,而且对中国茶叶史的…  相似文献   

2.
谌嘉 《编辑学刊》2004,(6):12-14
一、学术书未必不赚钱 出版学术书到底赚不赚钱?这一问题时时困扰着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社和它们的编辑.我个人的体会是,学术书的读者尽管是"小众",但只要认真去做,巧妙去做,那就未必不赚钱.根据有三:  相似文献   

3.
盖伊?塔奇曼在《做新闻》一书中认为"新闻是窗口",新闻是展现出来的文本,是由特定主体主观选择而成.托德?吉特林在《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一书中,认为媒介如同游乐场里的哈哈镜,总是夸大或强调某一话题,而选择性地对于其他话题缄口不提.本文对塔奇曼与吉特林的几个重要新闻观点进行了比较,为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本及时的讨论阅读的书,提出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如何阅读"的建议。怎样躲避不值得付出那么多时间的书?如何阅读小说、诗、历史、哲学?为什么要阅读漫画与影像?诸葛亮、陶渊明、朱熹、苏东坡,是怎么读书的?做笔记的方法;主题阅读没那么深奥;Fashion与经典的分界;一个普通读者越界的时候,需要知道的50件事情……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值得回味的一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隆重纪念;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吸引无数人的眼球.2011年,哪些人和书值得珍藏?哪些人和书影响中国?本文列出的10位人物与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2011年读书的热点所在.史铁生:彰显心灵不妥协的力量2010年岁末,史铁生的去世给文坛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新版的《我与地坛》于2011年1月出版,这不是赶制出来的纪念集,而确实是史铁生最后一本新书.“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我与地坛》里,史铁生这样说.史铁生的存在,是一种生命意义的象征,是一种生活姿态的象征,更是一种测量社会的象征.现在我们纪念史铁生,就是在纪念一种伟大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或许永远无法复制.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共56回,其中有50回提到了茶,茶是故事情节发展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学的视角,以茶为纽带,可以从书中发掘清朝时期的一些社会特征,尤其是士群体的一些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国文 《档案天地》2013,(5):60-63,59
先得解释一下,究竟什么叫做"大师"呢?比如,文化大师、艺术大师、宗教大师,或者行为大师等等。平心而论,"大师"永远是个突显褒扬和崇敬的敬称,对于当事人弥漫着极为尊崇的感情。稍微翻翻中国的古典文献就清楚了,史册里最早的"大师",可以从司马迁的《史记·儒林列传》找到踪影。书中非常明晰地写道:"学  相似文献   

8.
图书编辑的“进”与“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图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图书编辑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好编辑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做书如做人,也要懂得"进""退"之道.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靠谱"?拿过来能用,用之有效即是"靠谱",对于健康书来说,最关键的就是"靠谱",就是别虚,别做老百姓看不懂的,做那些有用、有效的健康书,要做这样的健康书就必须在编辑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从选题策划、内容选定、图书定价、营销宣传几个方面做实做精,才能最终出来"靠谱"的、老百姓喜欢的健康书.  相似文献   

10.
张海迪对此书寄予厚望,希望这是一本能够做到"天长地久"的书,我希望躯体倒下时,思想的灵魂还在风中伫立。写完这部书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一丝快慰,在无边的宇宙间我留下了这部书,这些文字会让我永远与太阳相伴,天长地久……"  相似文献   

11.
最近,接连读了一些关于电子书与大数据的书,科技乐天派照例畅谈电子书的美好远景,同情纸本书的夕阳无限好. 然而,笔者突然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今天出版全面电子化了,人在家中坐,可以上网下载任何想看的书,而且这些书永远不会断或绝版了,笔者还会像其他许许多多的重度书痴一样,每年花大笔金钱买入市场推荐的新书吗?  相似文献   

12.
古代茶书是茶叶科技、经济、文化的载体和茶史研究的基础资料。《枕山楼茶略》为清代陈元辅撰写的茶书,万国鼎教授在《茶书总目提要》中曾提及该书。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人员遍寻国内各大图书馆,均未发现该书,相关出版物称该书已经佚失,近年茶史专家朱自振教授在日本发现该书。文章对这本新发现的茶书进行校注研究,旨在为我国茶史研究提供一份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一代茶圣陆羽奉献给人类的第一部茶书--<茶经>,令后人咀英啜华,诠释不已.唐代的文人墨客更高扬蹈厉,尽情讴歌茶叶--这绿色的精灵!于是一部部茶书象雨后春笋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为什么会凸显一个"茶"字?这是因为中华茶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农耕文化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5.
"当我做这些的时候,我想象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我正在充满危险的大海中航行,我知道有很多家庭带着孩子,甚至还有小婴儿.我必须小心翼翼地收拾我的行李,因为我的行李箱只能装进100本书.应该装哪些呢?我们的船如果搁浅,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12年,我的这些书真的能教育他们、娱乐他们吗?这些书又是否可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别被套牢     
为什么,好些业绩优良的出版社,做书做得风生水起,做刊却缚手缚脚?原因就在于,许多被称道的做书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书可行,做刊则成了毛病。带着做书的脑袋转而做刊,在做书的环境里做刊,利用做书的资源做刊,都可能被套牢。  相似文献   

17.
不顾实际,说话、做事均以书上说的为准,古人称这种人叫"掉书袋". "掉书袋"的形式有种种,下面的几种现象最为常见: 一是咬文嚼字.有一书生赶路,遇到一条水沟,过不去.一过路人告诉他:一跳不就过去了吗?书生就做了个立正的姿势,双脚并拢同时往前一跳,不料就跳到了水沟里.路人见了很好笑,说:有你这样的跳法吗?你看我是怎样跳的,说着,双脚一前一后就跳过去了.书生看后怨怪说:这叫"跃",不叫"跳",我才是真正的跳呢.上你这回当,以后可不再上当了.  相似文献   

18.
做学生     
记得过去添写简历.有一栏叫"身份",我想在今天,大多数人都很难填写,因为这是一个多变的世界.职业多变,身份转换的很快。比如我,就经常问自己,我到底是什么?教了很多年书,我是老师吗,是,但又不是,因为和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先生们相比,我不够专一,不算是一个尽全力的好老师.老师的特点之一应该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将重复的内容按部就班地传达出去,可我太追求变化。在广告圈混迹多年,我是广告人吗?是,但又不是.因为我没有很系统地在一线从事广告策划,文案.媒介等实操工作,不够专心。做杂志做了很多年,我是媒体人吗?好像也不是,做中国国际广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做书人其做书实践基本经历了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进而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过程,这个过程好比一次禅修。对于出版行业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差的时代。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境之中,对于智者机遇永远是大于挑战。如今已形成传统强社以规模、多元化产品及专业强社以个性化优势双重引领市场的格局。在现今大众外语图书市场上,除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等传统外语出版社,还有一些非语言类的出版社及民营出版力量也逐渐瓜分市场,如中国宇航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振宇英语、昂秀英语、大愚文化、星火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畅销书?畅销书能够制造吗? 畅销书就是那些进入畅销书排行榜的书.但是,进入排行榜,并不一定证明图书的学术价值."畅销"所反映的,不过是一本书在"特定时间"内的销售数量.畅销书榜都以一个星期为"特定时间",来定义一本书畅销与否.畅销书排行榜衡量的是一本书上市后短时间内的爆发力,而不是每月每年的持续销售力.也就是说,畅销书不是"销售最多"的书,而是"销售最快"的书.由此看来,制造畅销书,无非就是想方设法让一本书在上市第一周内销售足够数量,"冲"上排行榜.这个道理,出版界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