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玉龙 《教师》2012,(15):102-102
"五严"背景下,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凸显成为了高效课堂教学实现的关键。笔者以为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实现高效英语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高效。  相似文献   

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廓清笼罩在师生课堂关系上的"迷雾",引领教师将"教本位"变为"学本位",从而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同样,由客体变成了主体,学生也就不会站在"教"的对立面机械、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求知"为主的"学堂",从而将他们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舞蹈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其中,并且进行相关舞蹈的学习。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校舞蹈教学需要去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去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以此为基础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改变,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去进行创新模式教学,提升当前高校舞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罗红霞 《新疆教育》2013,(15):127-127
从两则课堂教学案例可见中国和美国课堂提问的主体迥然不同,前者是教师,后者是学生。美国课堂提问主体在当代教育中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有效保证了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着教育对于人的终极关怀,促进了社会创新体系的建立。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孔子启发教育思想,尽快树立学生是课堂提问主体的观念,把课堂提问的主体位置让给学生,确立和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往的课堂结构以学生听、教师讲为主要模式。在过去,学生在课堂上一旦出现错误,教师马上就会纠正或是训斥学生,导致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将错误遮遮掩掩,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出错原因。因此,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也了无兴趣,学习也就变成了应付差事,学习效果更是无法预料。因此,在现在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迫不及待地转变课堂结构,真正做到将课堂的主人——学生请上三尺讲台来,尝试学生的讲练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这种模式。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尊重与鼓励,也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师的教学规律相结合,高效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使学生能够愉快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积极地去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本文主要说明了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教师是如何放下师道尊严,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又是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6.
高效的政治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踊跃、百家争鸣的课堂,是精彩而有效的课堂,这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只有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情感意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一  相似文献   

7.
从法律关系上讲,主体就是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权利与主体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权利,就意味着主体地位的丧失和消解。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居于主体地位,就必须树立起学生是享有学习权利的权利主体的意识,教学中必须时时处处都坚持尊重学生的各种学习权利。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准备好每一堂课,还应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学习。本文重点讨论了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引导"与"教学"的关系,真正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准备好每一堂课,还应该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学习。本文重点讨论了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引导"与"教学"的关系,真正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中职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承担"主演"的角色,学生是观众。而现在,随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有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让学生自己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因此,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真正发挥自己的"导演"作用。  相似文献   

11.
薛惠荣 《甘肃教育》2011,(22):47-47
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没有很好地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和品质作为一项任务来看待,而是进行大量的单词、语法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现象仍然存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真正确立。因此,应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学习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平时的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发展,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并科学看待学生学习的问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教学的诸多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改反复强调要在课堂上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必须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造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环境,采用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诱发主体学习的积极性1.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教师和学习主体的隔阂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该只是教与学的关系,如果只  相似文献   

15.
刘猛 《考试周刊》2011,(1):166-166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思想观念认同“学生是主体”.但到了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以学生为主体”都成了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欢畅和成功的快乐,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切实关注学生生命状态,努力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引导广泛的合作探究和组织多样化的交流展示等方面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应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发展,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并科学看待学生学习的问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教学的诸多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8.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但就实践而言,真正从理性上明白为什么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从那些方面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总是的人并不多,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学校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内部教育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9.
王国田  曲学成 《考试周刊》2009,(32):229-229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究,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主要从学生意识、学生情感、内在动力、师生关系等方面对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兴趣及竞争意识等方面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