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现作为新诗中的朦胧诗选入中学课本。这首诗选取的意象非常新鲜:橡树、木棉。对于这两个意象怎样理解呢?在课本中的预习提示中对此有解释:“这首诗对橡树男性阳刚气概的赞美和对木棉树女性柔韧气质的刻画,都显示了作者的特有的风格。”这里说木棉象征女性的柔韧气质,恐怕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许多中外作家都是修辞方面的专家,他们通常借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象征一类人、一种精神或其他.著名的中国女作家舒婷曾写了一首诗《致橡树》,这首诗借用橡树和木棉描述了一对恋人.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米切尔写了小说《飘》,她在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两对恋人:维希礼和媚兰;瑞德和斯佳丽,这两对恋人是橡树和木棉在《飘》中的情感再现。  相似文献   

3.
《致橡树》写于1977年,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舒婷以书信的形式,通过塑造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告白,进而表现一种平等、自由、独立的爱情观念。诗中木棉的爱情口号无疑代表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在舒婷看来,这也是最完美的爱情法则。同时,这首诗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独立与对封建观念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4.
提起爱情诗,总觉得舒婷的《致橡树》写得最美也最棒,为什么?因为诗中“木棉”对“橡树”的表白的确太漂亮太机智太坚贞也太生动了!于是认定,能拥有此种爱情的人是幸福的,能持有此种爱情观  相似文献   

5.
据汉网转引一条消息:昨日,舒婷现身于华中师大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文学教育与课堂教学高峰论坛。她与一位评论家和一位中学教师一道,分别就她那首著名的《致橡树》,为华师一附中的高一学生授课。结果,三个人读出了三棵不同的“橡树”。首先上场的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福建师大博导孙绍振教授。孙教授认为,舒婷此诗最伟大的创举在于,她把分别来自于东西方的两个不同意象——橡树和木棉奇妙地组合在了一起。而在舒婷以前,个人的泪珠是不能写成诗的,因而,她在诗中的“叹息”,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种解禁的信号。来自黄石实验高中的何建中老师在执教这…  相似文献   

6.
舒婷的《致橡树》,借抒情主人公倾诉爱情理想,塑造了一位见识卓然,不同凡俗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显示了一种男子之气,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该诗用“木棉”独白口吻同“橡树”对话,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基础上各自实现自  相似文献   

7.
提起爱情诗,总觉得舒婷的《致橡树》写得最美也最棒,为什么?因为诗中“木棉”对“橡树”的表白的确太漂亮太机智太坚贞也太生动了!于是认定,能拥有此种爱情的人是幸福的,能持有此种爱情观的人也决非平庸浅薄之辈! 尤其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前不久看报,又发现了一条极重要的信息,这就是舒婷写《致橡树》的本意并不是赞美  相似文献   

8.
舒婷的著名爱情诗篇《致橡树》,用橡树、木棉这两个分别象征男性阳刚之美和女性柔韧之美的意象,诠释、颂扬了现代理想爱情观念。诗歌的爱情隐喻语篇建构经历了选择、抽象及整合三个认知环节,隐喻的蕴涵和延伸构建的词汇衔接加强了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9.
木棉花     
<正>“水气凉生晓日中,阶前过雨寺前风。坐忘一树无青地,疑是霜林叶尽红。”这是一首描写木棉花的诗。诗中的木棉,是南方一种常见的落叶大乔木。因为木棉树姿态巍峨,花形硕大优美,故在南方地区,经常被作为庭园观赏树、行道树。木棉极具观赏价值,树形高大,树冠整齐,花朵明艳漂亮如铜铃。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种植木棉。庭院里种上木棉,遮阴避暑,美化庭院;校园里种上木棉,亭亭玉立,装扮校园;道路两旁种上木棉,美化环境,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朦胧诗《致橡树》作为一首爱情诗来读,它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恋的“橡树”和“木棉”,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  相似文献   

11.
《八小时以外》2012,(2):30-31
如火般的木棉并不是从舒婷的《致橡树》开始才成为一种爱情象征的,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民歌《木棉道》中就唱过:"爱情就像木棉道,季节过去就谢了。"木棉,这种树形高大的植物,有一种飒爽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才让舒婷选中,让它在那首影响深远的诗中成为相互独立的爱情象征。  相似文献   

12.
认知隐喻理论指出隐喻遍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文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分析丁尼生的诗《深红色的花瓣睡着了》和《橡树》,分析了诗中的隐喻特征及内涵,旨在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象和美。  相似文献   

13.
舒婷1977年3月发表《致橡树》,四年后又有《神女峰》面世。《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4.
记忆碎片     
春暖花开,那鲜红的木棉,也抬起头来,回报春天的爱。一个小孩,等待花落花开,迎接花儿对她的爱。  相似文献   

15.
在其成名作《致橡树》中。好婷以渗透着爱和深情的南国木棉的形象来到我们面前。她赋予了木棉树以独立人格的意蕴,追求爱的平等,挣脱爱的依附.发出人性觉醒的呼声,颇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特色、鲜明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爱祖国、爱人民、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因而自唐以来,杜甫的诗被后人公推为"诗史"。  相似文献   

17.
从这首极富乐感的诗中,可心看到秋天的美好,秋天的成熟。诗人用一个又一个鲜明的画面,形象地描绘出秋的景色;这种方法也是值得每一位爱诗歌、爱写作的孩子学习的。——主持人尹世霖  相似文献   

18.
南宋末年,郑虎臣在漳州木棉庵为天下除奸,杀了贾似道。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的历史学和诗人们所重视,留下了许多可资研究的诗。  相似文献   

19.
[编辑导语] 随意地伫立于大地上的任何一处.目光所及.你总能捕捉到树的风姿。悬崖边的树“它似乎即将跌入深谷.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橡树与木棉“仿佛永远分禽,却又终身相依”;还有那保持着距离“彼此孤离”却又“把根须纠缠在一起”的树……  相似文献   

20.
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婷的《致橡树》以否定的爱情观与所追求的爱情理想的抒写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在被否定的爱情观与向往的爱情境界的比照中,突出一种坚贞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全诗主要由橡树和木棉两组意象组成,共同表达出了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和人格理想;并且诗人借爱情为载体,表达诗人向男性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体现诗人要求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