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了语文课独有的个性——语文味儿。语文课应该突出自身的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让浓浓的语文味儿充满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了语文课独有的个性——语文味儿。语文课应该突出自身的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让浓浓的语文味儿充满我们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儿",就是应充分发挥文本语言的魅力,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把握文本语言,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使语文教学具有圆融之美,整体之美。本文从对"语文味儿"的认识开始,进而产生思考,接着总结出四条策略,旨在通过这样的探索,让自己的语文课堂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4.
程秀娟 《现代语文》2013,(10):60-61
在浙江绍兴有大文豪鲁迅的"三味书屋",关于"三味",作家吴伯箫在《早》这篇文章中写道:"据说这里的‘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就是书香……"而笔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三味",与语文教学有关,是指:"书声味"——语文课堂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欣赏味"——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咀嚼语言中蕴含的各种味儿;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闪耀着审美性、人文性、哲理性的学科。新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整合。有人疾呼“语文应找回自己的家园”,有人将“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或“语言文化”。其实,教学语文。就是要让语文教学呈现出充分的语文味,感悟出语文的真善美。语文,应给学生提供一个感受语言魅力的空间。语文课离开了语言的品味,失去感悟的环节,便是丢失了语文的“阵地”。因此,语文课应立足文本,注重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相似文献   

6.
"这节课‘语文味儿’很浓!听得有劲!""这节课‘语文味儿’淡了些,好像少了点什么。"听完课后,"语文味儿"这个词经常被广大教师和专家所提及。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味儿"呢?笔者觉得,语文味是近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按照程少堂先生的说法,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了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选文大多文质兼美,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优秀范例,语文教师有责任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有责任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品读语言,加强语言教学,培养学生语感,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呢?  相似文献   

8.
著名语文教育家陈钟梁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但当下的语言品味,大都只是浮光掠影,缺少对语言的品读、细思、揣摩。语文课的语言品味应该开掘语言价值,一字不宜忽,语语悟其情。  相似文献   

9.
谌登玉 《考试周刊》2011,(20):40-40
语文教学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陈钟梁教授说得好: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可见,我们应加强语言学习,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充分运用语言抓手.“抓”出课堂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2.
付小明 《考试周刊》2011,(49):47-48
语文教学须以语言为本,这是语文的特性使然,也是语文教学回家的路。在"语言为本"的旗帜下,平面、机械式的语言训练泛滥成灾,致使语文失去固有的情趣、情怀,于是"人文"之声愈呼愈烈,结果却是极"左"滑向极"右"——不少语文课处于游离语言、丢失语文汁味的边缘。  相似文献   

13.
返璞归真,回归语文的本色,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从文本和语言文字入手,指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领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日积月累形成文化的积淀,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要取得真效,必须重视语言实践。于漪老师说过:"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品味语言之美,方可凸现语文课堂的本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语文世界呢?  相似文献   

15.
《华章》2007,(10)
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味儿"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来,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使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一位“外行”关于“语文味”的质问“现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还有语文味儿吗?”在某重点中学的一个省级研讨会的评课现场,我在台上刚刚就一节语文课做完评点,一位市教研室主任、教育学出身的特级教师起身提问。同时希望我就什么是“语文味儿”、语文课怎样“上”出“语文味儿”等问  相似文献   

17.
韦力 《广西教育》2012,(4):61-6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语文味’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对这一说法南宁市仙葫学校小学语文老师吴鸿丽十分赞赏。她认为语文的本体不仅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还应该包含着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内容的意思——语文不但要学“写什么”,更要学“怎么写”。吴鸿丽的语文课追求的就是这个“味儿”。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的最大悲哀就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有些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他人作"嫁裳"。这种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科学课,对语文课堂教学缺乏真情投入,对字词句篇缺乏深入揣摩,对语言之美缺乏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9.
早在3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出了"语感"问题,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学的基础。继后,不少语文教育家都对此有所阐述,"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叶圣陶)"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叔湘)朱作仁教授也曾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意识采取有效途径,以达到我们的训练目的。  相似文献   

20.
要想让语文课更像语文课,课堂评价有"语文味儿",教师必须咬定语言,使评价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