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周汝昌同志根据敦诚甲申《挽曹雪芹》诗的首句来论证曹雪芹的生年,最后只能“暂定”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甲辰(公历1724年)。他的这项考证之所以不能取得确切的结论,倒并不是在于挽诗的内容凭证不足,而有很大的可能是他没有依照自己在考史  相似文献   

2.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论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霑雪芹。此后,红学界大多沿袭这一论点,其实,这一论点是很难成立的。且不说在曹寅的孙辈中找不到曹雪芹,就是把这个“曹雪芹”算做曹寅之孙,他也不具备独立创作《红楼梦》的条件。根据敦诚的诗句“四十年华付杳冥”,曹雪芹大约生于雍正二年(1724),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而曹家被抄则是在雍正五年(1727)。算来此时的“曹雪芹”才仅仅三岁,可见他生来便陷入厄境,根本就没有“烟柳繁华”、“温柔富贵”的体验。倘若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敦诚、敦敏、永忠等人的诗篇却又明白在那里证明是他。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是诗人,他的诗才还表现在《红楼梦》中所写的大量“诗论”上。这些“诗论”虽然如同小说中的诗词曲赋一样是书中人物说的,应该与曹雪芹专门写的“诗论”有所区别,但我们把小说中的“诗论”与敦氏兄弟、张宜泉等人对雪芹诗词的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著者曹雪芹年寿推估:向有“四十八九”与“四十岁”两说。前者据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伤芹溪居士》题下“自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说者认为:对诗人遣词用字固不应拘泥、抠死,但宜泉这里是“题注”,不是必须受字数、音律限制、只可“举成数”的“诗句”,因而,应系很清楚的“实际数字”,正确性较强。后者根据教诚《鹪鹩庵杂记》抄本《挽曹雪芹》两首之一中的首句“四十萧然太瘦生”及其后的《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和《诗钞》抄本)》同题首句“四十年华付杳冥”,认为从字句看:“四十萧然”还比较活络,而定稿改写作“四十年华”,对其年时已很肯定和具体,因此说,敦诚在这儿应是把清楚记住的曹雪芹时年岁写入诗中的,知“悼红轩主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曹雪芹的卒年,学术界有三种说法:一是壬午(乾隆二十七年)说,二是癸未(乾隆二十八年)说,三是甲申(乾隆二十九年)说。 1928年,胡适先生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根据甲戌本脂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认为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762年2月12日)。 1947年,周汝昌根据敦敏《小诗代简寄曹雪芹》(此诗约作于癸未年二月),认为曹雪芹“壬午除夕”并没有死。若是死了,敦敏怎么还会在癸未年的年初约曹雪芹于“上巳前三日”前去赏花饮酒呢?再者,《四松堂集》底本有《挽曹雪  相似文献   

6.
芹红新语     
一、“白雪歌残梦正长”——漫谈《红楼梦》稿本抄本及雪芹文物“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①一代文豪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离开了人世。②——下一年初秋,雪芹生前友人张宜泉从居处海淀③去西山,凭吊雪芹故居,写了《伤芹溪居士》一首悼诗,中有“白雪歌残梦正长”之句。④这句诗里的“梦”宇,红学研究者认为与《红楼梦》有关联,而在诗句里用了“歌残”、“梦正长”字眼,可说异乎寻常,是否张宜泉在雪芹逝世半年后,就得知雪芹遗稿发生了意外之事?发此慨叹;还是寓有其他意思。观察一下时代背景:一是,几处记载,乾隆帝弘历曾“索阅”《红楼梦》槁;⑤二是,弘旿批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诗,认为“其中有碍语”;三是,脂评提到八十回后一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的父亲到底是曹颙还是曹頫,红学界迄今无解。自胡适1921年根据“曹贾互证”提出雪芹是曹頫之子后,大多数书都采此说,而胡适的推论方法本身并不科学。支持雪芹是曹颙之遗腹子者依据是曹頫1715年的《代母陈情折》,但不能提供确证“官州同”的曹天佑即史籍不传的曹雪芹。所以雪芹父亲问题自1931年李玄伯认为“不详”之后,一直是红学研究中的死结。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其人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姓曹名霑,字芹圃,“雪芹”是他成年后自己起的号,晚年又起别号“芹溪”“梦阮”起名“霑”是什么意思?语本汉代扬雄《长杨赋》有句“仁霑而恩洽”是沾了天恩祖德的意思。字芹圃,也应是大人给起的。满族旗人好用“圃”字起名,如瑶圃、春圃、芝圃等;“芹”,“采芹”,在封建科举时代有指望“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曹雪芹长大后,不喜欢这种俗套,另外自己起了“雪芹”这个雅号。什么意思呢?语出苏轼《东坡八首》有句“泥芹有宿根”、“雪芽何时动”;苏辙《新春》诗有“园父初挑雪底芹”句。大概是取其高洁、生命力旺盛的意思。“芹溪”、“梦阮”是雪芹晚年题诗画常用的署名。  相似文献   

9.
周汝昌先生《骗人的高鹗》(见《北京晚报》1月13日22版《五色土·名家》)认为高鹗善于骗人。铁证之一是“高鹗在他给假‘全璧’《红楼梦》作序时公然伪称是他在‘鼓摊’上收得雪芹原著的残稿”,还特别解释了“鼓摊”的原意。事实上,给“全璧”《红楼梦》作序的有两人,一个即高鹗,另一人是程伟元。“鼓摊”原作“鼓担”,序言说从“鼓担”上收得雪芹原著残稿的是程伟元而不是高鹗。如果说这就是骗人的话,那在此骗人说谎话的也只能是程伟元而不是高鹗。恰恰相反,高鹗在序言中说他接受程伟元的邀请共同整理雪芹原稿付摆字印刷之前,他对雪芹原稿…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名曹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耐寒道人。曹霑很喜欢苏东坡的诗,受他的影响很深。只要对《红楼梦》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曹雪芹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烹饪"专家"。我们翻阅一下《红楼梦》,便会看到书中有大量有关食物和  相似文献   

11.
[作者档案] 曹雪芹(1715-1763),名露,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居辽阳,很早即入满籍。曹家三代为江宁织造,富贵显赫,后受累于朝廷内部斗争,一败涂地。雪芹能诗善画,平生历经盛衰,遂“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红楼梦》。惜贫病早逝,只留下八十回定稿, 经高鄂续写四十回,而成全书。小说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诗意。因此,无论思想主题还是艺术成就, 《红楼梦》均打破了传统模式,达到  相似文献   

12.
<正> 《红楼梦》楔子肯定系曹雪芹创作,这是在脂批中明确指明的。针对“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一语有批曰“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后(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狯之甚。”脂批中多次明点作者雪芹或芹溪之名,但有关《红楼梦》创作权的要算这一条最直接了。  相似文献   

13.
陈忱,明末清初湖州籍的小说家,字遐心,一字敬夫,笔名古宋遗民,自号雁宕山樵.据《光绪乌程县志》记载.他的先祖原籍长兴,后迁移到南浔镇,从陈忱开始定居于湖州城.他的生卒年代,由于缺乏资料,已不可洋考了,据他留下的诗歌作品,我们还可以推断他生活的大致时期.他在一首题为《九歌》的诗中曾说“我生万历时”“我今潦倒垂半百”,这首诗后自注为“壬寅初夏作”.有的说他生卒是1590—1670年(见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有的则认为他生得可能迟点,约1613年.(《辞海》)我个人意见是大约生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在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以后.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中,以婉曲手法,谜语方式写了铁岭,潢海,铁网山,黑山村皆铁岭之地,乌进孝乃铁之人,还有铁岭丰绕的土物产品,独特的生活用具,铁岭乃雪芹祖籍之所,祖茔之地,更是先祖沦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之外,雪芹家世的斑斑血泪侵浸于其中。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三年在南京举行的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舘公布了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十一月二十三日《光明日报》于报导中说:“参加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专家认为、这件档案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研究曹雪芹提出了新课题。”“为考证曹雪芹的生父到底是谁、也提出了新的线索。”本文拟就雪芹的生父问题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与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诗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核心本质。诗的教养,诗的精神,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如此多的诗词,西方读者殊难理解,甚至觉得多余———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隔阂与“冲突”。而频频出现在《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曹雪芹笔下,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书中人物的气质与才华、生活与情趣,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反跌后文———借诗为伏线,为暗示。如果只以“空无依傍”的“一般标准”来欣赏品论,自然“失其泰半”。至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位新来加入大观园群芳行列中,分韵作“试帖体”三首,看似可有可无,实有深意在焉。表面上同咏红梅,骨子里是分题钗、黛、湘三位女主角的收缘结果的“诗谶”。在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安排的诗词、灯谜、酒令中,无不如此。这是雪芹独到的小说诗词的特种艺术手法,从古未有,以后也无人能知能悟,能学能仿。诗词,在雪芹笔下的奇妙作用,宜乎用心体识,用志覃研。  相似文献   

17.
在九年制初中《语文》里,有一篇传统教材《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是从中国古典优秀长篇小说《红楼梦》第四回节选的,它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1715-1764)名霭(zhā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汉军正白旗“包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生平家世史料探索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中国《红楼梦》学会、江苏省《红楼梦》学会、江苏省文化局、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江海学刊》编辑部等五个单位在曹雪芹诞生地——金陵,联合举办"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这是继一九六三年芹逝二百周年祭之后的一次重要纪念活动.主办单位在开会通知上说明:纪念活动在此际召开,"是依照一九六三年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的先例.有关曹雪芹卒年问题的各种意见,按照双百方针,均可各抒所见,相互切磋."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初名《石头记》,最早以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手抄本形式在社会上流传,后来连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共计120回,被人们广为传诵。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他出生在封建贵族家庭,祖父,父辈任织造之职达六七十年之久。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祖父当过康熙的伴读和侍从。康熙六次南巡,五次以曹氏任职的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雪芹的儿童时代是生活在荣华富贵之中的。  相似文献   

20.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鲁迅先生认为最早是袁枚提出来的。他所根据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康熙间,曹练(栋)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按应为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实,这个自叙说的肇始者是时间更早,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脂砚斋。当《红楼梦》还处在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